賀凌霄
中等職業(yè)教育是以為社會輸送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為目的的教育階段,它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等職業(yè)教育的課程設置以理實一體化為主,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基礎知識,還要掌握操作技能,因為大部分學生是初中畢業(yè)生,現在的用人單位對就業(yè)人員的技能水平要求較高,所以中等職業(yè)院校畢業(yè)的學生必須提高實踐操作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引入注重實踐的教學方式——開放式教學。
開放式教學,并不是完全摒棄課堂教學,而是一種輔助課堂教學的教學形式,只是教學的側重點發(fā)生了偏移,由課堂轉向了實踐,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就業(yè)后的適應能力。
一、開放式教學的特征
1.自主性
中等職業(yè)院校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行設計任務要求,在教師的輔導下進行任務的實施及分析。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提供相關知識、實施過程等方面的咨詢、指導和幫助,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干涉,有利于創(chuàng)設一種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情境。
2.探究性
學生一旦確定了任務要求,不會再按照教師講,學生聽的常規(guī)模式去思考問題,而是以學生的思維方法,按照生產的需要、學生的理解,加上教師的引導,改進和完成任務目標。
3.綜合性
開放式教學的基本內容是貼近生產實際的教學方式,是綜合了基礎知識與操作能力的學習方式,學習動力從實踐中來,實踐思路從學習中產生,不斷地學習和實踐,組合成一整套完整的教學方法。
4.開放性
一是一體化教學的學習場所,不再受教室的局限,它向著企業(yè)發(fā)展。二是教學內容打破了原有的學科知識體系。三是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學習途徑、研究方法不一,研究結果各異。
二、開放式教學的策略
1.著眼于學生
以往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中是以掌握知識技能為目標的單一的教學目標,并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欲望,要體現“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維的課堂教學目標,就要做到知識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端正學習態(tài)度的多元整合,使學生不僅能獲得必要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更能培養(yǎng)自學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以便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基礎。
2.學生為發(fā)現者
中職教育開放式教學的最終目標是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不只是局限于書本知識和應用數據推出的理論結果,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完成學習目標的過程中產生自主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實踐技能,從而發(fā)現和解決新的問題。因此,教學中要打破“教——學——問——學——教”的環(huán)式過程,構建“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學生自主分析——學生解決問題——學生總結理論依據”的開放式過程。
3.創(chuàng)設情境
課堂情境極為復雜。要使一次課變得完美,教師需充當“導演”的身份,課堂既呈現教師與學生心理不斷調適、沖突的場景,又呈現教師與學生交流的場景,以及學生與學生分析探究、團結協(xié)作的場景等。因此要想喚起學生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樂趣,使學生融入場景中來,“導演”們就要開創(chuàng)適合學生們“扮演”的課堂情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給學生們提供展現思路,自由發(fā)揮的途徑,學會怎樣學習。這對“導演”們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4.自主探究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地把一些知識轉化為學生經過努力探究總結出來的結論,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讓學生提高創(chuàng)造意識,讓他們感受到存在感和自豪感。開放式教學應不斷滿足學生的這種需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5.開放練習
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理實一體化教學,或因實習設備有限,或因難度偏大,學生往往精力不夠集中,興趣不高。所以教師在組織學生課堂練習過程中,難易程度應能夠滿足大部分同學的需要,或者盡量使更多的學生接觸到實訓設備,這也體現了課堂練習開放性的特點。
古言:“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痹诋斀駮r代,教師的角色被賦予了更為廣泛而豐富的內涵,教師的教學模式呈現出一種管理和溝通之間的藝術。作為對中職教育教學模式的一種初探,開放式教學模式更是在理實一體化中體現出了積極、正面的影響作用,但在其他方面還需進一步探究,使其成為一種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 (作者單位:衡水科技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