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香
【摘要】化學實驗不僅包括演示實驗、分組實驗、還有家庭實驗。新教材中的家庭小實驗都是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和提高,把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用最簡單、最貼近生活的方法,獲得最直接的感性認識,并且對物質的性質、變化等進一步驗證和運用,充分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思想。
【關鍵詞】家庭實驗;趣味實驗;學以致用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0-0080-02
一、家庭小實驗和趣味實驗的地位和作用
根據(jù)實驗主體來劃分,化學實驗可以分為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學生實驗中的“家庭小實驗”是化學實驗課堂教學的一項主要補充,它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等綜合素質進行合理培養(yǎng),促進實施化學新課程改革,都有其獨特的促進作用。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中,也增加了不少“家庭小實驗”和“趣味實驗”,為化學課堂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一套很好的教材。家庭小實驗與生活緊密相連,帶給學生直接的感受和體驗,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培養(yǎng)探究意識。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主觀原因。培養(yǎng)探究能力同樣需要興趣作先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自己感興趣的現(xiàn)象、原理、規(guī)律等,總是主動、積極地去認識、探究。新教材中的家庭小實驗都是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和提高,把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用最簡單、最貼近生活的方法,獲得最直接的感性認識,并且對物質的性質、變化等進一步驗證和運用,充分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思想。
二、家庭小實驗中的開展情況及改進
雖然“家庭小實驗”,就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作為實驗儀器和藥品,由學生在家里獨自或小組合作完成的一類化學實驗。但是因為每個學生家庭條件不一、每個學生的動手能力不一,所以課本中的家庭小實驗很難得到開展。
經(jīng)過幾年的實踐,我切身體會到,為了使學生順利有效進行家庭小實驗,并取得良好效果,老師首先必須要有選擇性的開發(fā)和利用適當?shù)募彝バ嶒瀸嶒炚n題。認真指導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合理設計方案,選取家庭中的一些實驗材料(或替代儀器)和藥品,制定實驗步驟,安全操作,認真觀察,及時記錄實驗結果,寫出實驗報告單,最后組織交流,實現(xiàn)成果共享。
對此,可以將家庭小實驗改為班級化學興趣小組實驗,在班級上實施。這樣充分利用實驗室和全班學生家庭的優(yōu)勢,進而將每個家庭小實驗開出。由班級化學興趣小組分幾組來做,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程度,激發(fā)學生全體參與化學的熱情。如做乙烯催熟生香蕉的實驗,如在家里做,只有一個人欣賞。若改在班上做,好多天,人人都聞到了香蕉的香味,提供了學習化學的氛圍。最后,雖然香味不見了,但化學氛圍難以忘記。如做糯米釀酒實驗,大家從盼望酒香到早就聞到酒香,其感覺真是難以用言語來描述,最后再來嘗一嘗,感覺更不一樣了!這樣對化學的興趣也就不知不覺形成了。
對于課本后面的目錄有學生趣味實驗,改為興趣小組在班上做演示實驗來做,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激情和熱情,揭開很多自然現(xiàn)象的奧秘,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激情。如指紋檢驗實驗時,先放一段偵破案件的錄象,學生學化學的氣氛和興趣就更加好發(fā)動了!再如滴水生火、吹氣生火、滴水生煙有利于增加學習化學的氣氛,可以帶動更多的人的向往化學,從而學好化學。社會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無處不在,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開始思考,提出問題,并篩選確定實驗課題,然后讓學生收集資料、研究實驗方案,通過實驗自主探討、自主學習,極大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的學習向主動探究性的學習的轉化。例如探討鐵生銹的原因,一方面學生選擇了生活中常見的各種鐵件,又設計了銹蝕的不同條件開展實驗,另一方面學生又到工廠、商店、居民區(qū)、農村……開展實地調查,學生對鐵生銹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預防生銹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
三、家庭實驗中的化學原理及思維培養(yǎng)
化學實驗理論的主體內容,可概括為實驗原理;裝置原理;操作原理。家庭小實驗中依然滲透著這些原理。因此在改進的實驗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圍繞對上述“三大原理”的探索、理解和辨析,自始至終滲透著思維訓練活動。
“實驗原理”即反應原理,指的是每個具體的化學實驗,反映了或說明了或推斷了什么樣的物質發(fā)生何種變化的理論??梢試@如下的角度引發(fā)學生思考:1.變化實質──什么化學物質(有時還應進一步分析為什么要選用這些物質)?2.定量關系──反應物之間采用怎樣的物質的量(或質量、或體積、或微粒數(shù)目)的關系?為什么要采取此種定量或過量關系?3.反應條件──實驗時應選擇怎樣的物質狀態(tài)、變化溫度、壓強或催化劑條件?為何要選擇這樣的條件?(1)儀器選用──根據(jù)實驗原理,對特定的反應物或生成物,應選用哪種量取、混合、反應、加熱、除雜、干燥、檢驗、收集、吸收、分離、緩沖(安全)的儀器?為何選用這些儀器更適宜?(2)配套組合──根據(jù)實驗需要,選用的儀器之間,大小、規(guī)格應怎樣協(xié)調、搭配?如若不這樣組合會出現(xiàn)什么弊端?能否作某種調換或代用?(3)連接順序──為達到良好效果,選用的儀器應采取怎樣連接的位置順序和安裝與拆除的先后順序?為什么要安排這種順序?不遵循此順序會帶來什么不良后果?
總之,家庭實驗雖然沒有演示實驗那么典型和系統(tǒng),但它能將化學與生活充分聯(lián)系起來、是對課堂知識的升華。家庭實驗還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及創(chuàng)造思維不斷得到啟發(fā)和深化,充分發(fā)揮其思維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根山.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J]化學教育,2005,(1):25.
[2]段昌平.用實驗引導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思維[J]化學教育,2003,(2):35.
[3]趙向軍.化學實驗改革與學生素質培養(yǎng)[J]化學教育,199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