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悅涵
摘 要:近幾年來,許多電視劇吸引著我們的眼球,例如《花千骨》,《錦繡未央》等。這些爆紅的電視劇都改編自網絡文學作品。文學經典,無論是紙質文學還是網絡文學都是代表文學標高的典范,文學的發(fā)展必須走經典化的道路,因此,網絡文學經典化是一個無可回避的問題。網絡文學經典,只有既保存了網絡自由開放的特點,又包含中華文化優(yōu)秀的精髓,文采出眾,審美與價值觀正確的網絡文學作品,才能堪稱網絡文學經典之作。本文主要探討網絡文學經典內涵、網絡文學經典化存在的問題以及網絡文學經典化途徑等問題,為網絡文學經典化提出自己幾點淺顯的看法。
關鍵詞:網絡文學;經典化;發(fā)展方向
一、網絡文學經典化內涵
很多人認為,評判一部文學作品的好壞有三個標準,第一是針對讀者來說,能夠吸引大家眼球的才能稱之為好作品。第二是針對作品藝術來說,符合當代的價值觀念,從傳統(tǒng)文化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又融合現(xiàn)代要素的作品是好的文學作品。第三是能夠應對市場化,也就是可以帶來經濟效益,有一定的市場轉化力。
作為一名高中生,筆者認為,網絡文學的經典化,離不開深厚的文化底蘊。網絡文學同紙質文學一樣,都屬于文學范疇,雖然載體不同,但也要具備文學的特點,有文化底蘊才可。一是要文筆優(yōu)秀,文采飛揚,粗制濫造的句子或者詞不達意的描寫,都不能稱之為文學作品。二是要出奇制勝,有些文學作品太俗套,剛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尾,或者泡沫劇,很難滿足大家的預期;三是人物設置和描寫要合理,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與影視作品一樣,如果塑造的人物形象不能滿足大多數(shù)人的審美,讓人看了就討厭,作品同樣算是失敗的。四是最重要的——作品要符合社會價值潮流和大多數(shù)人的三觀,就算是像《瑯琊榜》一樣架空歷史的權謀小說,它宣揚的也是人性的美,而非惡。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正處于人生的發(fā)展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未成型,因此,筆者認為,一部好的網絡文學作品,要有正確的“三觀”。如果傳播的“三觀”不正,會給讀者形成錯誤的價值引導。
二、網絡文學經典化存在的問題
(一)商業(yè)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盡管在學校里的生活相對單純,但是我們也知道,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使得很多人價值觀發(fā)生悄然變化。網絡的運營催生了很多網絡作家,網絡作家與網絡運營者在利益的驅使下,很容易使文學作品“變味”。最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對作者的利益綁架,規(guī)定作者應該怎么樣去寫,寫什么樣的內容,一旦觸及到經濟利益,很容易使得文學走向商業(yè)化的負面道路。其次,很多作者的態(tài)度也是有問題的。寫作其實是一種智力勞動加體力勞動,如果作者的知識長期得不到知識的充實、更新與新鮮血液的注入,平時不注重學習,吸取他人的長處,很容易“江郎才盡”,再加之商業(yè)化驅使,那么最后仿寫、抄襲的現(xiàn)象就不得不出現(xiàn)。創(chuàng)作力枯竭是網絡文學作品無法保證質量的原因之一。
(二)價值觀偏失
我們在學習政治的時候不斷強調價值觀,價值觀對個人、社會乃至整個國家都有深刻持久的影響。尤其在當今社會,我們一直強調社會主義價值觀建設。但是很多網絡文學的作者和網絡運營者價值觀缺失。很多作者筆下的作品沒有任何正能量,甚至為了迎合低俗的口味,寫一些關于黃賭毒的東西。這種作品不僅嚴重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也使得整個網絡環(huán)境變得混亂不堪。
(三)版權保護不當
有些網站對網絡文學的情節(jié)定向與情感定向是規(guī)定好的,要有多少章節(jié),要有幾條主線,甚至每個章節(jié)高潮在哪。這就造成了左右作者創(chuàng)造走向的問題。由于網絡環(huán)境的共享性與迅速性,很多作者可以借鑒其他作者的作品以獲得靈感。但是也有部分作者嚴重模仿甚至抄襲,因此原創(chuàng)作者的版權很難受到保護。
三、網絡文學經典化的發(fā)展方向
(一)拓寬創(chuàng)作空間
在小說寫作過程中,個人的力量往往有限。多人的創(chuàng)作往往比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效果更好。例如《失戀33天》不是憑空想象,作者是采訪調查了很多失戀的人,集中了大家的故事,最后創(chuàng)作出別具一格的作品。另外,讀者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讀者的喜好與意向甚至可以說關系到一部網絡文學作品的存與亡。因此,與讀者交流,是保證網絡文學質量的法寶。
(二)優(yōu)化創(chuàng)作環(huán)境
網絡環(huán)境必須得以優(yōu)化,才能促使網絡文學作品走向“單純”與“經典”。此外,還要提高網絡創(chuàng)作這個行業(yè)的管理水平,建立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行業(yè)生態(tài)。網絡文學也應該有一定的規(guī)范性和系統(tǒng)性,走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道路。當然,并不是要求作者要千篇一律去創(chuàng)作。優(yōu)化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可以對優(yōu)秀的網絡文學作品進行獎勵,例如設置相關獎項與獎金,為網絡文學經典化樹立良好的榜樣。
(三)深化價值觀念
當今社會,我們總強調社會主義價值觀念。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文學作品,都要體現(xiàn)個人和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念。一部新的文學作品問世,或者文學類型的出現(xiàn),往往充滿著爭議。但網絡文學貌似打破了這個規(guī)律,被認可度很高,可見這就是市場和時代的需求。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者應該更多考慮自己的作品在社會中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擔起該擔的責任。
不論是讀者還是作者,都應該有自己的原則和判斷標準,不應該被市場所左右。比如,一個20章能講完的故事,非要拖沓成大部頭作品。對于這種現(xiàn)象,作者本身就要避免。而作為讀者的我們,要堅決抵制這種作品,不去讀,不去看。
四、結論
網絡文學的經典化是不可阻擋的一種趨勢,無論是紙質文學,還是網絡文學,能夠給人帶來正能量,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學都是好的文學。但是,網絡文學在經典化的道路上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更正解決。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凈化網絡環(huán)境,擺正價值觀念,促進網絡文學的經典化。
參考文獻:
[1] 邵燕君.網絡文學的“網絡性”與“經典性”[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1).
[2] 賀紹俊.經典化與當代文學[J].南方文壇,2012(06).
[3] 李靜.“去經典化”時代網絡文學經典化的困境與對策[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05).
[4] 孟繁華,張學東,朔方.重讀經典與重返傳統(tǒng)的意義——與孟繁華先生對談[J].2009(11).
[5] 歐陽友權.網絡媒體對文學經典觀念的解構[J].貴州社會科學,2007(12).
[6] 莫聿.“文學經典”解讀[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