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要】通過對三亞市的調查,結合長期的文獻報告,對外來人口與就業(yè)的影響進行分析,圍繞就業(yè)問題進行論述,外來人口的匯集必定會推動當地的經濟發(fā)展,同時也會造成對當地社會管理模式的改變和文化的沖突,筆者結合外來人口對當地經濟建設、社會治安和衛(wèi)生環(huán)境的影響,探討于三亞市內外來人口與就業(yè)的問題,從而向當地社會管理方面提供個人建議。
【關鍵詞】人口流入;就業(yè);社會管理
地點:海南省三亞市
引言
三亞是一座外來人口較多的移民城市,因四季溫暖而吸引大批游客,旅游業(yè)發(fā)展,經濟崛起,從而涌來大批務工人員。面臨外來人口與本地居民的交織,融合與沖突自然而來,使外來人口為發(fā)展所用,修復隔閡和化解沖突是當前所需要合作的,處于融合中的三亞肯定是要經歷一些痛苦的,而且過程也不是短期結束的,掌握規(guī)律、抓住機遇、控制走向才能使三亞市給人耳目一新。知其來源,防范未然,尋找不足,革舊鼎新,在于管理方面,除了解決社會問題,還要解決管理體制內部的問題,如何提高效率、彌補不足是隨時代發(fā)展所必須的部分。
現狀
外來人口過多的原因
20世紀80年代,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qū)和環(huán)渤海地區(qū)后,海南在1988年脫離了廣州的隸屬,建省的同時也成為了中國面積最大的經濟特區(qū) [1]。響應國家改革開放號召,大量農村居民從男耕女織的舊工作方式解脫出來,形成了龐大規(guī)模的民工走向了各個城市,豐富的資金涌入海南房價,在房價泡沫爆破后,商人和民工如潮水般沖上海南的沙灘 [2]。在此之后,因海南四季溫和、空氣清晰、雨量充足,加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交通越來越方便后,來海南經商務工的人員也在事業(yè)有成后將自己的子女隨遷而來上學,家中的老人也常在北方寒冷的冬季來到海南避寒,而在海南省南方的三亞市更是因景色優(yōu)美氣候宜人吸引著外省人士并廣為宣傳。早期的三亞百業(yè)待興,在商人眼里是個很大的契機,外來人口的流入也帶動了經濟的發(fā)展,城市也在加速建設當中,于是三亞成為了百廢俱興的旅游城市,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又迎來了更多中國各省的人前來務工。
據普查結果顯示,2010年與2000年相比,三亞市常住人口由48.23萬人增加到68.54萬人,常住總人口的增長率達到了42%,年增長速度夜高居全省第一,達到3.58%。而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外來人口的流入,在這10年間,外省流入人口達到12.13萬人,本省其他市縣流入人口達到7.88萬人 [3] 。
人們對工作的選擇
作為一個社會人,最基本生活需要便是衣食住行的保障,經濟的來源程度與這保障的質量成正比,我們所需要在一個集體中扮演職員這一角色來給自己提供資金,如何找到工作是現在許多人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當今現狀是工作選項多,競爭壓力卻又很大
因為改革開放后國家調控和大批有遠見的商家相互帶動的市場調節(jié),在大批作為勞動力進入三亞的同時,也成為了這個城市各行各業(yè)的消費者,在建設方面,需要建筑材料的貨源提供者、運輸者、施工技術人員以及動工勞動力,而在其中的人又要為住房所消費;在飲食方面,出貨者、運輸者、廚師、服務員又需要購買食物;在教育業(yè),即使身為教職工,其子女也需要通過學校這一平臺,同理的還有服飾、商場、服務業(yè),GDP的增加就在于創(chuàng)造的同時也在消費,大同的需求需要有人去滿足,特殊的服務也帶動一批新型行業(yè),既需要有坐在辦公室內的白領工作人員,也需要日曬雨淋奮斗各個角落的技術人員。
問題
外來人口與勞工層面
一、職位供求關系問題
首先,雖然就業(yè)方向足夠多,但是人口基數也是十分大的,在工作方面,人們都希望選擇高薪水、有很大升職空間的工作,因此造成了人才分配不均勻,因此公務員和企業(yè)職員備受青睞 [4],三亞市本身又是一個求職人數豐富的城市,而且當地的物價水平又高,因迫切需要解決衣食住行問題的原由,更給了商人壓低工資的機會,其中,就大學生而言,對自己的期望是十分看重的,認為自己學了多年的知識得不到利用,讓自己選擇工資較低的非自己專業(yè)的工作特別不情愿,為此寧愿選擇多次提交檔案到不同的公司應聘符合自己專業(yè)的職位也不愿選擇能夠通過學習而快速融合進行工作的崗位,最后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而讓一份資源沒有發(fā)揮其應有作用,對于農民工而言,城市雖然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建設,但是企業(yè)與求職者供過于求的存在,導致競爭惡劣,勞動力的價格也被瘋狂的壓低下去,即便如此,這些著重于體力的工作,也不是長久能做的工作,而由于供求問題的影響,勞工沖突也是常發(fā)之事 [5],對外來務工人員來說,人生地不熟的處境也是四處碰壁的重要因素,對于當地找工作的人員來說,教育質量的差距在求職面試時也稍遜一籌(好在當地居民都已經擁有住房,依靠出租房屋也能得到頗豐的經濟來源,解決溫飽的要求低,所以對當地來說已經足夠富裕于外省人口,而又是因為這個原因,也給外來務工人員心里帶來了些許不平衡。)
二、企業(yè)方向非多元化
三亞市雖說各行業(yè)盛行,但是大多都不能脫離旅游業(yè)的帶領,旅游業(yè)又是一個分淡旺季的行業(yè),每年11月至來年4月份都是“候鳥” [6]遷徙和旅游的旺季,由大批外來人口的流入,當地因旅游業(yè)而為主要行業(yè)的景點(如天涯海角、大小洞天、森林公園、南山寺等景區(qū))、歌舞民俗劇院(如千古情、檳榔谷、美麗之冠、黎村苗寨、三亞愛心大世界等劇院)、奢侈品商店(海潤珍珠、海鈺珍珠、水晶城、黃花梨等商店)以及依賴大批外來人口游客的超級市場海景酒店都是在旺季忙的無法分身而在隨后的很長時間內走進銷售低谷 [7]。據不完全統(tǒng)計,近年“候鳥”人群高達40萬,2016年入境游客達19.2萬人次,而在這些本來就趨于旺季飽和狀態(tài)的商業(yè),到了淡季更是因為品種單一導致土地、人才和資源的浪費。
外來人口與社會層面
在于社會方面,因務工人員經濟條件不是很高,加之三亞房價又高,在城中村內或市鎮(zhèn)內違章建筑里租房的外來人口較多,而在這些城中村和違章建筑的管理要求低,導致對內的信息不易被政府公安清楚獲悉,衛(wèi)生情況差,還有社會環(huán)境混雜導致疾病及犯罪的不受控制(衛(wèi)生問題的產生來自于人口過多所產生了更多的生活垃圾,沒有專門的機構去改善解決,不但在社區(qū)內收到污染,臨近的河流也因排污管道導致三亞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惡氣沖天,犯罪問題源于在這些城中村和違章建筑的房東對租客的身份要求不高,也在曾經有那么一大部分出租屋內,房東并未要求租客提供身份信息,在工作未落實或經濟條件低谷時,又因三亞市警力不足,信息不完善的原因,“兩搶一盜”事件常有發(fā)生 [8]
管理
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的不協(xié)調
各部門間交流過疏,責任互推的問題常在,就三亞而言,外來人口過多,就業(yè)壓力大,住房,環(huán)境臟亂差和犯罪因素等,需要公安、人力資源、勞動保障、工商、住建、環(huán)保和工商等多個機關的相互配合,人口信息得不到完善、人才資源得不到分配、衛(wèi)生環(huán)境得不到整理、物價房價得不到整頓,在此背后是源于法規(guī)體系不夠配套,部門執(zhí)行力度分散,導致權責不清,督促檢查不到位及措施政策不易落實。
二、部分執(zhí)法人員整體素質低、法律意識模糊
眾所周知對于綜合執(zhí)法局來說,對城管的招收要求是很低的,在于這些執(zhí)法人員當中,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都不高,甚至不經過培訓就能上班 [9],除去城管外,許多管理機關內新生資源缺少了吃苦耐勞的精神,遇事拖拉搪塞,身為執(zhí)法人員,法律意識薄弱,認為自己不在法院工作就可以不知法為由違規(guī)違紀。
三、執(zhí)法單位人力不足
就三亞市警力部署而言,存在著許多轄區(qū)空檔,各民警管轄的范圍較大人口較多,遇到城市建設、鞏衛(wèi)維護、暴恐、維護穩(wěn)定等重要工作時都需要人力和信息 [10],由于這些工作都并非短時間能完成的,在借調的過程中,轄區(qū)內的管理力度就會下降,而在信息調查過程中,還需要許多外勤人員長時間深入調查。又比如政府應急中心,管理范圍廣,道路施工、污水檢排、搶修管道以及市容配設等需要大量人力。像上述兩個單位,工作存在即時性,需要隨時待命,突發(fā)情況的不易預料,備用力量依靠借調,拆東墻補西墻的方法不是長久之計。
解決管理問題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人口登記管理制度,構建實有人口信息系統(tǒng)
因人口眾多而導致魚龍混雜,建立健全的人口登記管理制度是非常又必要的,人口信息詳細了,在執(zhí)法工作中會發(fā)揮很大的作用,對于個人基本信息的了解,對其所在場合分析,不但能很快知曉個人狀況,還能發(fā)揮其個人的能力,為其找到工作提供許多幫助。
二、建立管理監(jiān)督機制
在管理內部也需要一定的改善,剔除懶散的作風習慣,發(fā)揚公正、廉潔、平等、敬業(yè)、法治、和諧、忠誠為民的風氣,加強監(jiān)督機制,對新生力量擇選要求提供,增強執(zhí)法人員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素質,遇事不拖拉不互推的精神,加深法律意識。這些都是需要進行監(jiān)督的。
三、加深各機關間的協(xié)調交流,強化各單位的執(zhí)行效率
各單位間基本信息的共享能提高執(zhí)行效率,信息充足,資源得以善用,達到這個要求,各單位間的交流不可或缺,因此,如何加強交流是當前各機關需要關注的,團結機關的力量,無論是人們找工作的問題還是社會上所存在的各個問題,都能方便的多。各領導間的決策,下級部屬間的協(xié)作,都影響著社會的管理。
結語
當流動人口進入各個城市,住房和工作都是對其所必須事先考慮的,經濟來源是生活的根本,尋找工作的壓力會對個體產生不穩(wěn)定影響,而待業(yè)者過多就會影響到社會,人口的過多流入,不但提高了求職者競爭壓力,還對社會加深了管理的難度,環(huán)境衛(wèi)生的破壞、暴力犯罪的產生都有明顯的提高,于社會管理方面,應當加深各單位間的交流合作,解決作風問題,增強各公務人員的各項素質,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 1988年4月26日,新中國第三十一個省份,也是唯一的特區(qū)省——海南省,在全國人民的矚目中掛牌成立。
[2] 受北上廣炒房影響,在1992年約有87億資金投入房地產當中,于1995年房產蹦盤,后于1999年政府出面治理,用了7年時間房價回暖。
[3] 引用道客巴巴網絡數據。
[4] 據調查,藍領工資都高于白領工資,但大部分擇業(yè)者意愿在于坐在辦公室的白領工作而非技術性的藍領,理由是藍領工作累并且無發(fā)展空間。
[5] 勞工法律的不完善、勞工對法律意識薄弱、分配體制的不公等問題造成勞工沖突根本。
[6] 這里的“候鳥”指的每年11月至來年4月間來海南過冬的外省老年人。據普查,每年“候鳥”人群達40萬人,其中東北哈爾濱人士達20萬人。
[7] 因為旅游和“候鳥”人群,因此在這個時間段里,GDP增長的飛快,酒店旅游業(yè)在旺季時可以以高價售出房價和門票,而在此之后,價格狂跌。
[8] 城市的飛速發(fā)展,大批外來務工者不斷涌入城中村,隨著時間的推移,城中村已超越自身負載能力。
[9] 城市管理行政執(zhí)法局或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zhí)法局,是中國內地城市管理中負責綜合行政執(zhí)法的部門。其前身“城管辦”等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事業(yè)單位。后來,城管部門逐漸納入各地方的行政編制,成為行政機構“城管局”,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職權,其管轄范疇廣,需要行政人員多,因此在人員招收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10] 三亞作為旅游城市,文明衛(wèi)生的建設越發(fā)重要,因此,在城市建設的同時,維護穩(wěn)定需要警力的配合,由此導致三亞警力部署不足。
[11] 王桂新 ,張得志.上海外來人口生存狀態(tài)與社會融合研究 2004.
[12] 王桂新,沈建法.上海外來勞動力與本地勞動力補缺、替代關系研究[ J].人口研究,2001,(1).
[13]趙民、陳晨、郁海文.“人口流動”視角的城鎮(zhèn)化及政策議題.城市規(guī)劃學刊,2013年第二期.
[14]關于三亞人口現狀調查論文.道客巴巴,2014.
[15]王亞麗.三亞“候鳥式”老年旅游市場的開發(fā)研究.2015-05-01
[16] 三亞市副市長李柏青:外來人口撤出,三亞一夜間會變成空城[N].三亞澎湃新聞,201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