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穎
【中圖分類號】R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1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和醫(y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在就診的過程中不僅要獲得有效的治療和舒適的環(huán)境,同時也有被尊重、被關懷的需求。近年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的提出為患者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醫(yī)療護理。在門診中,科室眾多,每天接收的人流量大,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前后,大多需要進行咨詢、候診、排隊繳費、排隊取藥等流程,這就要求醫(yī)院出臺配套的護理服務。本院屬于三級醫(yī)院,每天人流量500多人次,為了讓患者在就診過程中獲得優(yōu)質服務,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我院要求做到:
1.樹立并強化護理人員樹立人文關懷的意識
醫(yī)院治療、護理工作的主要對象是患者,因此,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務必樹立“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意識,并且堅持全方位護理的目標,力求護理工作能夠覆蓋患者身心、社會、文化方面的需求。例如在接診過程中,導診人員態(tài)度溫和,通過對患者病史、病情的了解,大致記錄下患者的情況以及所提出的疑問,讓患者感受到源自門診的人性化關懷。
2.通過人文關懷優(yōu)化服務流程
病人初到醫(yī)院,由于對病情不明確,對環(huán)境不熟悉,大多會產生緊張、焦慮、不安等情緒,當他們懷著這種心情來到導診臺時,護士應主動起身迎接并親切微笑地對患者說:“您好,請問您是哪里不舒服?”等禮貌用語,主動詢問患者病情,介紹相關疾病知識和出診醫(yī)生情況,這一聲聲的問候會減少患者及家屬初來醫(yī)院的茫然,使其倍感親切、溫暖、自然,增加對護理人員的信任。營造人性化的環(huán)境,真正做到把方便讓給患者,把困難留給自己,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如:1)患者就診流程和就醫(yī)指南一目了然;2)提供電子顯示屏、觸摸屏,方便患者查詢;3)免費提供輪椅、推車;4)各種檢查結果限定在最短時間內出報告;5)規(guī)范服務用語等。
3.加強心理護理,體現人文關懷
整體護理中,心理護理是一項不可缺少的措施,因為這是體現對患者心理關懷的一個方面。由于每個患者所處的社會背景、文化背景以及性格特征的不同,其心理表現也不一樣。但是,患者普遍都存在焦慮、擔憂、依賴感增強、易激惹等不良情緒,在求診過程中,除了要求獲得及時的診治外,也要求醫(yī)護人員考慮到其感受,尊重其意愿,尤其是對其負性的情緒加以重視,所以實施必要的心理護理正好契合了患者需要心理關懷的需求。護理人員在接診時,應對患者態(tài)度柔和,耐心講解,適當親身引導;對煩躁、焦慮患者給予勸慰,多用正面用詞,讓其感受到護士的關心,也能增強自信心和安全感。
4.構建人性化的護理管理制度
護理管理者承擔著醫(yī)院人文關懷護理行為的引導,要理解人文關懷在整體護理中的作用地位,區(qū)分哪些行為屬于人性化護理,且明確指出哪些行為是不具備人文關懷性,例如嘲笑患者的隱私、背后議論患者的病情、大聲呵斥患者等,這些行為都會引起患者反感,易造成護患糾紛。因此,作為護理部門的管理人員,務必嚴格按照醫(yī)院管理制度、護理制度進行管理,抑制不具人文關懷性的行為出現,其他一些規(guī)章制度的建設也要以患者為中心,努力使制度細化,提高其可操作性。
5.討論
現階段,臨床醫(yī)學模式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而更新,門診的護理作為醫(yī)療工作的重要配套服務,在當前醫(yī)療行業(yè)激烈競爭環(huán)境下,面對著較大考驗,另一方面,因為臨床護理模式的轉變,臨床提倡整體護理模式,需要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和關注。人文關懷精神是整體護理的精神內涵,整體護理的實踐實際上以人文關懷為指引的一種實踐,通過護理實踐,進一步將人文關懷精神貫通到門診護理的整個過程中,不但樹立了整個醫(yī)院良好的形象,符合患者的診治、護理需求,增加了醫(yī)院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同時也使整體護理的內涵更加深化、豐富。
參考文獻
[1]陳芳.以人文關懷的理念深化門診整體護理的內涵[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4):110-111.
[2]汪學蕓.“人文+心理”護理理念在臨床護理中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6):41-42.
[3]韋瑩.將人文關懷理念滲透護理教育中的探討[J].中國中醫(yī)藥,2013,1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