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毅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2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發(fā)病率我國9.4%~10.4%,國外7%~12%。本病發(fā)生于妊娠20周以后,臨床表現(xiàn)為高血壓、蛋白尿、浮腫,嚴重時出現(xiàn)抽搐、昏迷、心腎功能衰竭,甚至發(fā)生母嬰死亡。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患病率高,可引發(fā)嚴重心、腦、腎并發(fā)癥。為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伴隨血壓升高而增加。高血壓危害人類健康,積極治療和有效護理,做好健康教育,提高生活質量。
根據(jù)WHO高血壓診斷標準,一般情況下,理想的血壓為120/80mmHg(1mmHg=0.133kPa),正常血壓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為臨界高血壓;140~159/90~99mmHg為高血壓?、窦墸?60~179/100~109mmHg為高血壓Ⅱ級,180/110mmHg以上為高血壓Ⅲ級,
本病命名強調生育年齡婦女發(fā)生高血壓、蛋白尿癥狀與妊娠之間的因果關系。多數(shù)病例在妊娠期出現(xiàn)一過性高血壓、蛋白尿癥狀,分娩后即隨之消失。該病嚴重影響母嬰健康,是孕產婦和圍生兒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妊娠期高血壓患者12例,其中輕度妊高征9例,中度妊高征3例。通過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了服務滿意度及母兒生存質量。
1.臨床資料
16例患者年齡為21~36歲,孕周為28~38周,測得血壓180/120~140/95mmHg,尿蛋白24h量≥0.3~5g,水腫(++)~(++++),2例有持續(xù)性頭痛、眼花、上腹部不適等自覺癥狀,無抽搐發(fā)生,會陰側切分娩2例,剖宮產14例。
2.護理
2.1 藥物應用的護理遵醫(yī)囑使用降壓藥和利尿劑如硫酸鎂、酚妥拉明、硝普鈉等,用藥時要注意控制速度和總量,使用硫酸鎂解痙時,應注意以下事項,警惕中毒反應:(1)膝反射必須存在;(2)呼吸每分鐘不少于16次;(3)尿量每小時不少于25ml;(4)常規(guī)備用10%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10ml;出現(xiàn)鎂中毒時,立即緩慢靜脈注射。硝普鈉要避光輸入,同時密切觀察用藥反應及病情變化。
2.2 預防和控制抽搐患者入院后置單人房間,光線不宜太強,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聲光的刺激。一切治療與護理操作應輕柔,相對集中進行,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2.3 心理護理。高血壓患者有焦慮、郁悶、情緒激動等心理狀態(tài),護理人員耐心向患者講解不良情緒可以加重血壓上升,不良心理促成心血管疾病發(fā)生。勸導患者養(yǎng)成豁達、開朗性格,有利于血壓平穩(wěn)。護理人員多與患者交談溝通,掌握患者生活習慣、心理變化特征,使病人對護士產生信任感,解除恐懼心理?;颊弋a生憂郁心理,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特征,表情變化,選擇談話內容,做好疾病宣教。使患者熟知心理變化影響血壓。不利于治療高血壓,患者心理放松。護理人員使患者了解高血壓發(fā)病原因、癥狀、藥物治療相關知識。
2.3.1 心理護理做好入院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宣教,與孕婦及其配偶討論懷孕期間自我照顧的方法,多給予孕婦安慰和鼓勵,強調其配偶角色的重要性。
2.3.2 飲食應包括充足的蛋白質、熱量、不限鹽和液體,但對于全身水腫者應適當限制鹽的攝入。
2.3.3 下床活動根據(jù)病情鼓勵產婦早日下床活動,以促進下肢及盆腔血液循環(huán),加快惡露排出,保持會陰部的清潔。
2.3.4 母乳喂養(yǎng)的指導母嬰皮膚早接觸早吸吮,指導母乳喂養(yǎng)姿勢及擠奶技巧。不宜早吸吮及母嬰分離的嬰兒和母親,遵醫(yī)囑人工喂養(yǎng),及時指導擠奶,保持泌乳。
2.3.5 出院指導注意會陰部清潔,合理營養(yǎng),堅持純母乳喂養(yǎng)4~6個月。
2.4 病情的觀察
2.4.1 血壓的監(jiān)測遵醫(yī)囑定時測血壓,固定血壓計和測量部位,血壓波動較大時,常提示血管痙攣未得到控制,病情可能變化,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并適當增加測量次數(shù)。血壓波動受情緒緊張等因素的影響,注意做好心理護理,防止患者精神緊張、恐懼、疲勞等不良刺激致血壓增高而加重病情。
2.4.2 胎心的監(jiān)護(1)用胎兒聽診器置于孕婦腹壁,胎背所在側聽得最清楚,每次聽診1min,正常120~160次。(2)胎心監(jiān)護儀:多用外監(jiān)護描記胎心曲線,觀察胎心率變異及其與宮縮、胎動的關系,判斷胎兒在宮內的狀態(tài)。
2.4.3 子癇前期的護理重視自覺癥狀,患者出現(xiàn)頭痛、視力改變、上腹部不適等癥狀時,應立即報告醫(yī)生,同時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備好急救藥品、物品,嚴密監(jiān)測P、R、T、BP及尿量(留置導尿管),記錄出入量。防止受傷十分重要,必須專人護理,加用床檔,以防患者從床上跌落。若有義齒應取出,并于上下臼齒之間放置一纏有紗布的壓舌板,以防咬傷唇舌。
2.4.4 臨產時的護理(1)子癇前期:專人護理,第一產程應密切觀察產程進展狀況,每20~30min測血壓、聽胎心音1次,保持產婦安靜和充分休息;第二產程應以會陰后一側切開術,胎頭吸引或低位產鉗助產縮短產程;第三產程應預防產后出血。一旦患者出現(xiàn)頭痛、眼花、惡心、嘔吐等癥狀時病情加重,立即以剖宮產結束分娩。(2)子癇的處理:抽搐控制后2h,可考慮終止妊娠,同時做好母兒搶救準備。(3)產后的護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病人的主訴,子宮收縮及陰道流血情況,防止產后出血及產后子癇的發(fā)生。
2.5 健康教育
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并落實到實際護理工作中。健康教育內容制定標準的護理計劃。責任制護士分工完成健康教育。根據(jù)患者的個體差異,采用個體有針對性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盡量少使用醫(yī)學術語。根據(jù)患者文化差異不同,由淺入深,反復講解,直到理解記憶.高血壓病是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征的慢性疾病,長期高血壓能誘發(fā)高血壓心臟病、急性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慢性腎功能衰竭等高危疾病。護理人員向家屬和患者介紹高血壓疾病發(fā)生的原因和誘發(fā)因素。患者了解自己病情,為延緩高血壓病對主要臟器心、腦、腎損傷,血壓一定保持穩(wěn)定。患者要注意勞逸結合:長時間工作后自己適當放松和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勞累,保持平和心態(tài),遇事沉著冷靜。減少情緒激動和過分焦慮。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食鹽攝入量,低鈉飲食??刂企w重,不能暴飲暴食,高血壓患者低鈉、低脂肪飲食為主。多食水果、蔬菜,高血壓患者,可以防止便秘。補充蛋白質。體重超過正常標準,減輕體重??梢詼p少心臟負擔。高血壓病人長期用藥,用藥時注意以下問題: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盡量口服降壓藥物;高血壓病人口服降壓藥物藥理作用不同,降壓效果不同。了解降壓藥物的副作用,發(fā)生不良反應及時通知醫(yī)生。堅持長期用藥,血壓降至正常。維持一定劑量,避免血壓上升,出現(xiàn)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