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華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1
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幾率相對比較高,患者的負擔比較重,為患者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使用有效的藥物治療配合綜合護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造成非常好的效果[1]。本文選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9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在實施治療之后進行隨訪1年,對兩組患者實施精神病量表判定,康復治療效果判定以及社會功能判定,研究使用不同護理模式的效果以及作用,以人文關懷為指導的綜合護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降低了治療后復發(fā)的幾率,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康復,回歸正常社會生活。現(xiàn)將具體報告匯報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的9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90例患者全部為男性,患者的年齡在20~6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6±4.7歲,90例患者中已婚的有44例,未婚的患者有28例,離異的患者有18例,90例患者中工人有22例,公務員有17例,學生有4例,個體經(jīng)營者有17例,無業(yè)有28例,其他2例。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婚姻情況以及職業(yè)方面比較沒有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全部進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當患者的情況比較穩(wěn)定之后實施護理。觀察組(45例)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模式,按照患者的知識水準,有護理工作者對患者實施技能訓練,制定計劃表,為患者安排日常生活,例如指導患者早睡早起、鋪床疊被、洗漱穿衣以及清理內務等等,鼓勵幫助患者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例如掃地擦地或者是清洗衣物等等,可以指導患者做一些小手工來鍛煉其靈活能力以及協(xié)調性,組織患者開展文藝活動,例如朗誦、唱歌或者是小游戲競技等等,幫助患者提高與人交流的信心,為患者家屬講解患者所服用藥物的基本知識,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應等等,患者在用藥期間出現(xiàn)不良反應需要馬上向醫(yī)師反映。對照組(45例)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在患者用藥物治療之后施行封閉管理。在患者治療3個月之后,為患者進行精神病量表判定,康復治療效果判定以及社會功能判定,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
2.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結果差異顯著,由此可見,使用人文關懷綜合護理模式能夠增強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減少患者在治療之后的復發(fā)率,降低患者的臨床癥狀,加強患者的康復,使患者能夠及早的回歸到正常生活。
3.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指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huán)境不協(xié)調為主要特征的一類精神疾病,是一種患病率、復發(fā)率、致殘率均較高,疾病負擔較重的慢性遷延性疾病。針對精神分裂癥如果單靠藥物進行治療很難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在此基礎之上進行人文關懷護理模式不僅僅對患者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還能夠顯著增強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減少患者的疾病復發(fā)情況,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以及信心。提高醫(yī)患交流,不但可以保證醫(yī)護工作者能夠及時有效的實施人性化服務,還能夠增強患者的滿足感,使患者可以充分的配合治療,緩解疾病對患者帶來的巨大痛苦。通過對本文所選的9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在實施治療之后進行隨訪1年,對兩組患者實施精神病量表判定,康復治療效果判定以及社會功能判定,研究使用不同護理模式的效果以及作用,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結果差異顯著,由此可見,使用人文關懷綜合護理模式能夠增強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減少患者在治療之后的復發(fā)率,降低患者的臨床癥狀,加強患者的康復,使患者能夠及早的回歸到正常生活,可以在臨床護理中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蔣菊芳,魏金英,卞美娟,等.認知行為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恢復社會功能的作用[J].現(xiàn)代護理,2009,14(6):701-703.
[2] 張明圓.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J].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25(1): 23-24.
[3]郭獻鋒.人文關懷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癥護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13,12(24):5048-5048。
[4]付萍萍;王鋒銳;傅文霞;鐘慧娉;;人性化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應用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