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婧
摘 要: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著燦爛的文化。從古到今作曲家門創(chuàng)作出了豐富多彩的作品,遠遠流芳。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對于古典歌曲的彈奏,要做藝術(shù)指導,必須下功,多分析,研究,把握住作家的作品意圖,使之風格化,只有這樣,才能使更多作曲家的作品,在伴奏家的伴奏下,讓演唱者唱出高水平,高質(zhì)量的聲樂作品,接受廣大聽眾的檢驗。
關鍵詞:伴奏;節(jié)奏;意圖
1.古代作品鋼琴彈奏解析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著燦爛的文化。從古到今作曲家門創(chuàng)作出了豐富多彩的作品,遠遠流芳。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例:古典《陽關三疊》這是一首琴歌,唐代詩人王維寫詞,由近代作曲家王震亞編配?!拔汲浅剌p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從詩中看到,作者是送遠去關外服役的友人而作的。情意真切,表達了作者對遠行的友人無限的關懷、留戀的誠摯情感。所以,伴奏者一定要深情。開始的引子,由雙手八度同時奏出,一定要有古琴的味道。
右手的雙音輕輕地彈奏,不能響,仿佛離別時那種依依不舍的心情,而不是快起鍵,讓人慌張。
“遄行遄行”這里要彈響,要有高潮,一串和弦要漸強,彈完后,又是這又是對古琴音色的模仿。總而言之,這首伴奏,一定要有古琴的影子,用鋼琴模仿它的效果,這樣古味就出來了,就會感染聽眾。
2.近現(xiàn)代作品解析
對我國近現(xiàn)代作品,我們經(jīng)常把它分為二三十年代的作品和解放后作品,二三十年代,由于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涌現(xiàn)出了許多杰出的作曲家,如肖友梅、黃自、賀綠汀等,他們的作品造詣很深,含而不露的風格,恰如其分,例如肖友梅的作品“問”一年級的教材,許多人都唱過,在彈得時候,一定要先了解歌詞,它像是歷史滄桑的長者發(fā)出具有哲理性的感慨,旋律瀟灑蘊藉。一定要的從容不迫,左手和聲要均勻,非常整齊。當彈奏到“垂”的時候,要一強一弱,層次分明,“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淚”這是樂曲的高潮,三連音要漸強,襯托出“問”的主題歌曲最后出現(xiàn)的沉吟似的尾聲,要輕,這樣才余韻無窮。
3.解放后作品解析
解放后我們的作曲家創(chuàng)作出一大批謳歌新時代,歌頌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大眾的優(yōu)秀作品,真可謂萬紫千紅,常勝不衰。
例:《巖口滴水》這首女高音歌唱的抒情歌曲,它舒發(fā)了少數(shù)民族青年男女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建立的純真感情,前段抑揚起伏,在彈奏的過程中,引子非常輕,尤如泉水叮咚、時弱時強,把人們帶到大自然風景中去,中段熱情奔放,觸鍵清晰,襯托演唱者,不能只顧彈,不顧演唱者的情緒,只有把握住感情,唱就會成功!
另如,鄭秋楓的《我愛你中國》,伴奏同樣寫的非常成功,彈奏者如魚得水,自如、流暢,好似一幅色彩斑斕的風景畫。前奏開始,一串琶音上行,如高山流水,鳥語花香,描繪了大自然如癡如醉的風光,彈奏時要流暢,熱情、奔放。幾個“我愛你中國”一定要有流暢,連貫,間奏,非常地熱烈,抒情,抒發(fā)祖國的愛。最后一句“我的中國”、“我的”一定要輕,才能把“祖國”這兩個字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結(jié)束此曲,效果極好。
總而言之,鋼琴伴奏是一門藝術(shù),造詣很深,應該給以重視,絕不是僅僅對付一下,只要合上,節(jié)奏跟得上就行了。這樣是不負責任的。要做藝術(shù)指導,必須下功,多分析,研究,把握住作家的作品意圖,使之風格化,只有這樣,才能使更多作曲家的作品,在伴奏家的伴奏下,讓演唱者唱出高水平,高質(zhì)量的聲樂作品,接受廣大聽眾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