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彬
[關鍵詞]中專計算機教學;問題;改進方法
中職計算機專業(yè)課程覆蓋面廣,影響力大,是學生受益面最廣的課程之一。由于課程本身的特點所決定,其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而時代的發(fā)展,教育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目標與要求,更加注重內在素質的培養(yǎng);課程原有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等無法適應時代的需求,必須對此進行深入的探討。
一、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在教學內容上存在的問題
1.原有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局限于傳統(tǒng)的計算機基本知識與理論的傳授,缺乏最新學術前沿的跟蹤與應用,缺乏對學生計算機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
2.計算機類課程知識點較多,尤其是軟件應用知識點比較零散,而且缺乏條理性,零敲碎打,使得授課的難度比較大,授課效果普遍不佳,如何把分散的知識點整合起來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3.在面向實際應用的教學內容中,重點關注Word等軟件的應用技巧,僅教會表面的“招式”,而忽視本質的內功心法傳授。須知軟件僅僅是工具,種種功能也只是浮云,只有設計者主體具備上佳的設計理念,才可能設計出好的作品,需要對設計理念進行提煉與引導,這對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提出更高的要求。
4.缺乏對學生創(chuàng)新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原有的課程給學生的自由空間不足,無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計算機應用教學中,更多的是讓學生進行模仿,機械化地完成規(guī)定動作的習題,這與當今培養(yǎng)復合型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方向極不適應,需要與時俱進。學生對沒有明確問題而需自己發(fā)現并提煉的問題就手足無措。如何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創(chuàng)作,這是培養(yǎng)人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5.課程所涉及的軟件可以滿足相關的基本需求,但需要必要的補充。必要的內容應該在課程教學中予以補充,相得益彰。
(二)教學方式和方法上存在的問題
1.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教師不斷講解與演示,學生被動接受,缺乏必要的互動,課堂氣氛沉悶、無聊,厭學等不良情緒增長,必然影響教學效果。
2.課程傳授過程中缺乏實際案例的設計過程展示,因此,學生無法獲得有效的啟發(fā)。
3.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尤其是軟件應用的部分知識點比較零散,缺乏條理性,若按部就班地講解會顯得非常凌亂。
4.鼓勵的缺乏。80后、90后學生的優(yōu)點有:他們不盲從,有獨立的思想,如果加以正確引導,鼓勵和激發(fā)他們的優(yōu)秀秉性,他們會給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而這一點在當今的教學中是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沒有跟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
5.課件與習題古板,而當代學生都更傾向于親和風趣幽默的教學方式,當今淘寶風格盛行即是明證,因此,需要在課件中體現風趣幽默的元素,以利于廣大師生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快樂教學,共同成長”。
6.有關的視頻資料有所欠缺,導致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需要進行補充。
(三)在評價機制上存在的問題
由于以往的教學內容中缺乏創(chuàng)新與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內容,評價主要由“考勤+上機考試成績+理論考試成績”三位一體的評價方式,缺乏對學生創(chuàng)新與綜合能力的評價,需要加以重視與改進。
二、新的教學理念和改革思路
提升學生的內在素質是教學的永恒主題,因此,本課程的核心目標為切實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等內在素質。而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以靈動開放的心胸秉承先進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入所需的有益元素。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始終貫徹“快樂”的主旋律,把師生打造為和諧的大家庭,課堂猶如一場充滿快樂的家庭聚會,廣大師生如同置身于陽光之下,快樂教學,共同成長。
(一)在教學內容上的改進方法
1.重視探索式教學,針對原有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局限于傳統(tǒng)的計算機基本知識與理論教學的不足,引入最新學科前沿的探討,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視野并有效培養(yǎng)探索精神。
2.由于教學內容的繁雜,知識點零散,因此,通過精心設計上課的案例,融所有要點于一爐,把設計理念和所有相關知識點都巧妙而自然地融合在設計過程中,大大提高授課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3.在原有的教學過程中,重點關注Word等軟件的應用技巧,基本定位為表面的招式,而忽視更為重要的、更為本質的內功心法傳授,這是內在素質提升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體會、比較、鑒別、探討并結合教師的經驗傳授等方式提煉出先進的設計理念并形成個人的設計風格,把課程的層次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4.原有的教學方式無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綜合能力,究其原因,在于沒有給廣大師生提供足夠的自由空間。新的課程設計中,會提供廣闊的自由空間,在設計理念培養(yǎng)與應用技巧傳授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針對某主題自由發(fā)揮與創(chuàng)作,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有效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能力。
(二)在教學方式上的改進方法
l.本課程大部分內容是面向應用的,知識點零散,缺乏條理性,按照以往以老師為主體按部就班的講解和操作方式非常乏味,應當創(chuàng)造非常歡快和諧的氛圍,貫徹快樂教學的宗旨。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請上講臺,由學生來操作和設計,教師的角色轉變?yōu)楝F場總導演,其職能為把握大局,整體協同,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參與熱誠,大大增進創(chuàng)造力與智慧的培養(yǎng)。
2.在課堂教學中,結合一個需求背景,以老師為主導,不斷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學生為主體,針對某一設計主題案例,群體協作,從零開始,系統(tǒng)性地完成一個設計過程。在課堂上,老師要把設計理念和所有知識點都巧妙而自然地融合在設計過程中,從而改變軟件應用的知識點比較零散,缺乏條理性導致的教學效果較差的現狀,大大提高授課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三)在評價機制上的改進方法
本課程將重視學生內在素質的培養(yǎng),把學生創(chuàng)新與綜合能力納入評價體系,主要通過學生提交的作品來評判,最終成績的確定主要由“作品+考勤+上機考試成績十理論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方式,從而對學生能夠做出更為客觀、更為合理的更為科學的全面評價,改進了傳統(tǒng)評價方式的不足。
參考文獻:
[1]薛立軍,張立珊.當代職業(yè)教育創(chuàng)新與實踐,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1.
[2]龔沛曾,楊志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計算思維培養(yǎng)[J].中國大學教學,2012(5).
(編輯/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