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慎
摘 要:“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創(chuàng)新教育,而減負是推行創(chuàng)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基礎,所以如何減負是關鍵。人們一談到減負,就會說取消高考問題就能解決,其實這只是一個方面,實際上,高考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存在,當然需要不斷改革,從而使命題更科學。筆者認為學生過重學習負擔的產生,或者換句話說,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在當今中國教育界使用最為頻繁的幾個詞匯恐怕非“創(chuàng)新教育、素質教育、減負”莫屬,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何呢?我們認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創(chuàng)新教育,而減負是推行創(chuàng)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基礎,所以如何減負是關鍵。人們一談到減負,就會說取消高考問題就能解決,其實這只是一個方面,實際上,高考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存在,當然需要不斷改革,從而使命題更科學。筆者認為學生過重學習負擔的產生,或者換句話說,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那么教師應該怎樣讓減負落到實處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教師要能夠理解什么是數學教學,能夠切實把握新課程標準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教學并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在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該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廢除了學科中心論,確立了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xiàn)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重視數學與學生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教師只有理解什么是數學教學,把握住新課程標準,才能知道怎樣做能夠讓學生減負,才不會一味地讓學生做題目,去搞題海戰(zhàn)術。
二、教師要能夠增強課堂的利用效率
增強課堂的利用效率是學生減負的關鍵。只有課堂的效率提高了,學生在課后才能真正得到減負。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也要能利用好課堂。在課堂教學上要注意這樣的幾點:
(一)要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數學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發(fā)展,以及運算、空間觀念、統(tǒng)計、解決問題等數學能力的發(fā)展,更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健康和諧的發(fā)展;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的結果,更要關注課堂教學的過程。
(二)要能夠利用好情境教學。情境教學能促進教學過程變成一種不斷能引起學生極大興趣地向知識領域不斷探索的活動。它借助新異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以滿足。但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緊扣課題,不要故弄玄虛,離題太遠,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要直接有利于當時所研究的課題的解決,既要考慮教學內容又要考慮學生的差異,注意向學生提示設問的角度和方法。使學生從教師的情境設計教學中學到提問題的本領。一個好問題應該是解答中包含著明顯的數學概念與技巧;或問題有多種解法;或問題能夠推廣各種情形;或問題來自學生的經驗和日常生活中。
2.要啟發(fā)引導,保持思維的持續(xù)性。首先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必要時可作適當的啟發(fā)引導,教師的啟發(fā)要遵循學生思維的規(guī)律,因勢利導、步步釋疑,切不可不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思維狀態(tài),超前引路,也不可強制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方法和途徑去思考問題,越俎代庖。
3.要不斷向學生提出新的數學問題,要提出帶有導向性、難度適宜、啟發(fā)性的問題。其實,問題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啟發(fā)性,是否是關鍵性的問題,是否能夠觸及問題的本質,并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4.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保護學生的獨特見解,即使對沒有多大價值的問題,也要盡量找出合理部分,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
三、教師要能夠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好的教師不是在教數學而是能激發(fā)學生自己去學數學。好的教學也并非是把數學內容解釋清楚,闡述明白就足夠了。事實上,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在教室里除了自己以外,學生并未學懂數學。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后必須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教師必須要讓學生自己研究數學,或者和學生們一起做數學;教師應鼓勵學生們獨立思考,并接受每個學生做數學的不同想法;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解決的情景,讓學生通過觀察、試驗、歸納、作出猜想、發(fā)現(xiàn)模式、得出結論并證明、推廣等等。只有當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建構起自己的數學理解力時,才能真正學好數學,而且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自我探究的習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不論如何,減負并不是說讓學生少學,少做,而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能夠更好的利用時間去學習,能夠正確地學習。這就意味著我們教師的責任更加重大,任務更加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