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云安+步洪鳳+李海飛+彭友林
摘要:通過實地調(diào)查和整理分析文獻資料,對沅水流域外來入侵植物的種類、原產(chǎn)地、入侵途徑、危害程度等進行了分析。結(jié)果表明,①沅水流域入侵植物有65種,隸屬于21科,以菊科、莧科和禾本科為優(yōu)勢科,分別占入侵植物總種數(shù)的24.6%、10.8%和9.2%。②入侵植物中原產(chǎn)美洲的有43種,占總數(shù)的66.2%;其次是歐洲的有14種,占總數(shù)的21.5%;亞洲、非洲、澳洲等地區(qū)有10種,占總數(shù)的15.4%。③沅水流域入侵植物中有意引入有27種,占入侵植物總數(shù)的41.5%;無意引入有31種,占入侵植物總數(shù)的47.7%;自然傳入有7種,占入侵植物總數(shù)的10.8%。④65種外來入侵植物中嚴重入侵類9種,占入侵植物總數(shù)的13.8%;局部入侵類25種,占入侵植物總數(shù)的38.5%;一般入侵類19種,占入侵植物總數(shù)的29.2%;觀察名單類12種,占入侵植物總數(shù)的18.5%。
關鍵詞:沅水流域;入侵植物;調(diào)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S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07-1267-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7.016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Alien Invasive Plants in Yuanshui Basin
DU Yun-an, BU Hong-feng, LI Hai-fei, PENG You-lin
(Changde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hangde 415000, Hunan, China)
Abstract: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analysis,the species,origin,invasion pathway and damage degree of alien invasive plants in Yuanshui basi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65 species of invasive plants belonging to 21 families had been found in Yuanshui basin,among them,Compositae,Amaranthaceae and Gramineae were the dominant families,which accounted for 24.6%,10.8% and 9.2% of total invasive species.②43 species of invasive plants were native to America,accounting for 66.20% of total species respectively. 14 species of invasive plants were native to Europe,accounting for 21.5% of the total,and 10 species were native to Asia, Africa, Australia and other regions,accounting for 15.4% of total species.③In Yuanshui basin,27 species of invasive plants were intentionally introduced,accounting for 41.5% of total invasive plants.31 species were introduced unintentionally,accounting for 47.7% of total invasive plants,and 7 species were introduced naturally,accounting for 10.8% of total invasive plants.④In 65 species of invasive plants,there were 9 serious invasive species,25 local invasive species,19 general invasive species,and 12 species waiting for further observation,accounting for 14%,38%,29%,19% of total invasive plants respectively.
Key words: Yuanshui basin; invasive plant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沅水是湖南省第二大河流,發(fā)源于貴州省東南部,有南北二源:南源馬尾河,又稱龍頭江,源出貴州省都勻縣之云霧山雞冠嶺;北源重安江,又稱諸梁江,源出貴州麻江縣平越間大山。以南源為主干。兩源在螃蟹上三汊河口相匯合后,稱清水江,先后流經(jīng)臺江、劍河、錦屏、天柱、沅陵、桃源、武陵、鼎城、漢壽等縣市區(qū)。沅水流域位于北緯26°-30°、東經(jīng)107°-112°之間,流域面積為89 163 km2,其中約54%在湖南境內(nèi),35%在貴州境內(nèi),4%在湖北境內(nèi),7%在四川境內(nèi)。整個流域熱量充沛,生物資源豐富,外來入侵植物較多,特別是外來有害植物如加拿大一枝黃花、豚草、水葫蘆、水花生、三葉鬼針草、一年蓬、斑地錦等給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導致農(nóng)作物減產(chǎn)甚至絕收,同時破壞本地生物的正常生長,影響了當?shù)氐纳鷳B(tài)平衡[1],因此課題組于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對沅水外來植物進行調(diào)查,并對外來有害植物的種類、分布及危害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以期為科學合理利用沅水流域植物資源提供依據(jù)。
1 調(diào)查時間和方法
1.1 調(diào)查時間與路線
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對沅水流經(jīng)的臺江、劍河、錦屏、天柱、沅陵、桃源、武陵、鼎城、漢壽等縣市區(qū)的水庫、河流、稻田、沼澤等進行調(diào)查。
1.2 調(diào)查方法
對外來植物進行實地考察,采集標本,并對外來植物的種類、分布、植物學特征和生物學特性、蓋度、密度進行定點測定,同時對外來有害植物對農(nóng)作物生長的危害和對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對外來植物的防除方法和措施[2]。
2 結(jié)果分析
2.1 沅水流域外來入侵植物種類及分布
通過對沅水流域流經(jīng)地域的野外調(diào)查和對文獻資料的整理分析[3-7],初步確定沅水流域共有外來入侵植物種類約65種,分屬于21科(圖1),其中入侵植物中以菊科、莧科和禾本科為優(yōu)勢科,為16種、7種和6種,分別占入侵植物總種數(shù)的24.6%、10.8%和9.2%,其次是豆科、茄科和玄參科,各4種。
對沅水流域外來入侵植物的原產(chǎn)地信息以傳統(tǒng)7大洲的方式進行了初步統(tǒng)計,若某物種起源于多個大洲則進行重復計數(shù)的方法[8],沅水流域的外來入侵植物來自于世界各大洲,原產(chǎn)美洲的有43種,占總數(shù)的66.2%;其次是歐洲的有14種,占總數(shù)的21.5%;亞洲、非洲、澳洲等地區(qū)有10種,占總數(shù)的15.4%(圖2),其中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被列為中國的檢疫雜草。
2.2 入侵途徑
外來植物的來源主要有3個途徑,即:有意引入、無意引入和自然傳入。有意引入是外來植物作為牧草或飼料、觀賞植物、纖維植物、藥用植物、蔬菜、草坪植物等引進的。無意引入的途徑主要有進出口貿(mào)易、入境旅游、交通工具、國際農(nóng)產(chǎn)品、糧食貿(mào)易和貨物的輸入等[9]。自然傳入通過風力、水流、氣流等自然傳播方式從周邊傳入的[10-12]。在沅水流域入侵植物中,有意引入的有27種,占入侵植物總數(shù)的41.5%;無意引入的有31種,占入侵植物總數(shù)的47.7%;自然傳入的有7種,占入侵植物總數(shù)的10.8%。
2.3 沅水流域外來入侵植物危害現(xiàn)狀
根據(jù)外來入侵植物危害程度,參照《洞庭湖區(qū)外來入侵植物研究》的分類[13],將沅水流域外來入侵植物根據(jù)其對當?shù)亟?jīng)濟和生態(tài)的危害程度劃分為4 個等級,即:一級為嚴重入侵類,指對當?shù)亟?jīng)濟和生態(tài)效益造成較大損失與影響的物種;二級為局部入侵類,指已造成局部危害,但是沒有造成大規(guī)模危害的物種;三級為一般入侵類,根據(jù)其生物學特性已經(jīng)確定其危害性不明顯,并且難以形成新的入侵趨勢的物種;四級為觀察名單類,指目前了解不詳細而無法確定未來發(fā)展趨勢的物種。結(jié)果顯示,一級嚴重入侵類9種,占入侵植物總數(shù)的13.8%;二級局部入侵類25種,占入侵植物總數(shù)的38.5%;三級一般入侵類19種,占入侵植物總數(shù)的29.2%;四級觀察名單類12種,占入侵植物總數(shù)的18.5%(圖3)。
3 小結(jié)與討論
1)沅水流域入侵植物有65種,隸屬于21科,以菊科、莧科和禾本科為優(yōu)勢科,入侵植物中原產(chǎn)美洲的有43種,其次是歐洲的有14種,亞洲、非洲、澳洲等地區(qū)有10種。
2)入侵植物中有意引入的有27種,無意引入的有31種,自然傳入的有7種,65種外來入侵植物中嚴重入侵類9種,局部入侵類25種,一般入侵類19種,觀察名單類12種。
3)外來入侵植物不僅能夠破壞當?shù)氐纳鷳B(tài)系統(tǒng)和生物多樣性,還會給人民的生產(chǎn)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更嚴重的是直接威脅人類身體健康。因此,必須建立外來入侵植物預警體系,但是建立預警體系需要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其構(gòu)建,更需要有政府重視,還應通過一系列行政、法律、經(jīng)濟和科技等綜合手段才能奏效。
參考文獻:
[1] 彭友林,王 云,周國慶,等.洞庭湖區(qū)外來有害植物種類、分布及危害的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6(3):1114-1116.
[2] 龍 茹,史風玉,孟憲東,等.河北省外來入侵植物的調(diào)查分析[J].北方園藝,2008(7):171-173.
[3] 高增祥,季 榮,徐汝梅,等.外來種入侵的過程、機理和預測[J].生態(tài)學報,2003,23(3):559-570.
[4] 彭少麟,向言詞.植物外來種入侵及其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1999,19(4):560-568.
[5] 劉全儒,于 明,周云龍.北京地區(qū)外來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8(3):399-404.
[6] 周 繇.長白山區(qū)外來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4(3):55-58.
[7] 杜衛(wèi)兵,葉永忠,張秀艷.河南主要外來有害植物的初步研究[J].河南科學,2002,20(1):52-55.
[8] 閆小玲,壽海洋,馬金雙.浙江省外來入侵植物研究[J].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2014,36(1):77-88.
[9] 劉勝祥,秦 偉.湖北省外來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8(2):223-227.
[10] 壽海洋,閆小玲,葉 康,等.江蘇省外來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J].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2014,36(6):793-807.
[11] 侯志勇,謝永宏,陳心勝,等.洞庭湖濕地的外來入侵植物研究[J].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研究,2011,32(6):744-747.
[12] 彭友林,王 云.洞庭湖區(qū)外來入侵植物研究[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