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杰
學校管理宜做“減法”
◎黃瑞杰
在學校發(fā)展的過程中,出于對教育質量的重視和對學校特色的追求,很多管理者寄希望于精細化的管理,不斷考慮、出臺更細的管理制度,采取更加細化的管理措施,認為這樣就能有效地解決制約學校發(fā)展的問題。其實,學校管理最終要通過教師的落實才能實現(xiàn)預期目的,要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管理不能簡單做“加法”,還應該從學校管理的實際出發(fā),認真做好“減法”。
學校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應該考慮細化學校管理制度,完善學校管理措施,這是必然的。不過,隨著校長素質的提高和區(qū)域教育管理的規(guī)范,這種管理粗放型的學校在逐步減少。相反,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和各種管理制度的健全,學校面臨的不是管理制度的不到位,而是措施過于細化的問題。此時,學校管理者應該思考的不是如何進一步健全這些制度和措施,而是應該從教師積極性的調動出發(fā),思考學校管理的定位和可采取的措施。
自然科學的進步會讓人的生活越來越輕松,比如遙控器的發(fā)明,使得調控電器更加舒心。人文科學的進步卻與自然科學不同,人們如果不學習、不進步就難以適應,所以人文科學的進步會帶來負擔和壓力,人們對此有抵觸。教育屬于人文科學,而且各項改革紛沓而至,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不僅要自己主動學習,各單位也采取了多種培訓措施來提高教師的素質,不斷地對教師的發(fā)展和工作提出更多的要求,教師的負擔很重。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管理者如果只想著如何做得更細致,而不是考慮如何切實減輕教師的負擔,恐怕再完善的措施都難以有好的效果。
從學校管理的實際看,一任領導有一任領導的追求和目標,總想比前任做得更好。于是,各種各樣的改革、要求和措施不斷地出臺、細化;即使是連續(xù)任職的學校領導,也有年年進步的需求,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會不斷針對遇到的問題采取措施。理論上,這樣做可以保證學校各項工作的落實。但是,學校教育的效果不是落實了就立竿見影的。實際上,在很多學校存在著重復性的要求和重復性的工作,此時,審視學校各項管理措施,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和無效的管理要求,不僅能夠減輕教師的負擔,也有利于教師集中精力做好應該做的工作,教師的工作都做到位了,學校管理自然就有了效果。
學校管理者要想做好減法,不是簡單地將一些制度和措施取消,而是從學校的辦學目標出發(fā),思考學校的辦學定位、價值追求,也就是學校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實現(xiàn)這樣的培養(yǎng)目標。在這種思考的基礎上,做出學校管理的規(guī)劃,即做哪些事是合適的,是有利于實現(xiàn)學校的辦學目標的;采取什么的路徑是有效的,需要出臺哪些合適的制度和措施,當管理者能夠從學校發(fā)展的方向思考學校的管理時,做好“減法”就有了基本的依據(jù)。
學校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對制度進行簡化,根據(jù)學校的辦學方向審視已有的制度和措施,思考哪些措施是低效的,是教師反感或者教師難以落實的。比如為了證明教師真是自己備課了,要求教師必須手寫備課本等。其實,如果不能從教師自身的需求和實際出發(fā),即使教師手寫備課,也未必是教師自己主動備課。學校管理者就要從管理的效果出發(fā),對管理制度進行刪減、調整,至少應該在征求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對不當?shù)闹贫群痛胧┳鞒稣{整。刪除無效即有效,只有減少無效的消耗,才能保證教師有興趣、有精力做好有效的事情。
在具體的工作中,學校管理者還應做好工作的整合。在學校行政管理體制和學校多科室管理的情況下,很多工作通過不同的科室落實也許能夠保證管理的效果。不過,科室之間的工作是存在交叉的,即使是同一科室的工作也可能出現(xiàn)重復性的落實,甚至是一項工作分開來做。比如德育處要求學生做手抄報,關注的是版面的精美,很少有教師關注其中的錯字;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有專門的錯字訂正課,一項工作分為兩個工作,工作看似細致全面了,卻會造成教育的重復和低效。因此,學校管理要根據(jù)工作的性質,從教師的工作實際和學生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fā),整合起來,以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性勞動,提高每項工作的落實效率,有利于保證教育的效果。
學校管理雖然有理論的研究和支撐,但最終是校長管理思想和理念的體現(xiàn),不然不會有“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钡恼f法。既然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校長的理念及其理念下的管理行為決定著學校的走向和辦學的效果,那么校長就需要考慮自身的理念提升問題。校長要有這樣的意識,也要不斷讀書,不僅要讀教育類書籍,還應讀教育哲學方面的書籍,這樣,才能從教育的本質和學校發(fā)展的上位思考學校的走向,審視學校管理的措施,最終對學校的發(fā)展做出整體性的思考。具備了這樣的水平,學校管理做“減法”才有可能。
學校管理要求最終是要通過教師落實的,教師的認識和素質影響到工作的落實效果。在目前的管理體制下,學校既要采取各種措施培訓和提高教師素質,更為主要的是學校的管理措施必須得到教師的認同,實現(xiàn)這個目的,需要校長通過各種輿論、會議將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傳達給教師,并在廣泛征求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調整,當教師認同了學校的管理要求,自然就有自覺和主動落實各項措施的積極性。另外,學校在發(fā)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解決問題的措施不僅僅是管理者論證、出臺制度,還可以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尋求發(fā)展,包括對學校和教師的研究,基于研究成果的措施將更加科學、有效。
當然,學校辦學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新課程改革也提出了課程資源的問題,區(qū)域和學校的各種條件都是學校發(fā)展的重要資源。因此,學校管理者要有課程資源意識,在調研、考察的基礎上了解有利于學校發(fā)展的各種資源,通過爭取政策、創(chuàng)設條件,將這些資源引入到學校教育中,豐富學校教育的內容。同時,社區(qū)和家長的理解與支持也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因素,在管理做“減法”的過程中,可能會引起他人的不解,學校要做好宣傳,通過各種媒介、家長會或者吸收社區(qū)人員參與學校管理等方式,讓社區(qū)和家長支持學校的改革,這樣,學校管理措施的優(yōu)化才會有更大的空間。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沭縣第四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