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祥奎
【摘 要】“三維目標”是我國教育總目標的三個維度,它的提出為我國教育事業(yè)指明了發(fā)展方向。在音樂教育領域,多數(shù)教師都能做到以其為綱,認真貫徹落實,利用各種方法組織教學,使得“三維目標”得到最大化實現(xiàn)。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對“三維目標”理解片面化和機械化,使得“三維目標”難以有效實現(xiàn)。
【關鍵詞】三維目標;實施;思考;問題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7-0220-02
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我國音樂教育的總目標,即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也就是實施音樂教育過程中需要貫穿滲透的“三維目標”?!稑藴省返闹贫槲覈魳方逃聵I(yè)指出了科學發(fā)展的方向,筆者對“三維目標”有如下思考。
一、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思考
不難看出,放在首位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向大家明示了我國音樂教育徹底突破多年來只注重“雙基”教育的思想。這使得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在實際的音樂教育過程中,不光要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技能的掌握,還要重視對學生情感世界的熏陶,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界的熱愛等。
現(xiàn)在的中小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往往是整個家庭的中心,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難免在待人接物上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聚焦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上。在學校,孩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需要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去培養(yǎng),所以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一維度目標的規(guī)定,以及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落實,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有不少教師反映,有些學生對音樂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而有些則漠然處之。這也是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普遍感到棘手的問題。在實際的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愛好,要讓他們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學習音樂和參加音樂活動,教他們學會鑒賞音樂,從而為將來的音樂學習奠定基礎?!扒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涵蓋了上述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認真研讀,并在實際音樂教學中滲透實施。
二、對“過程與方法”的思考
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往往更注重結果,對學習過程則重視不夠,音樂教育亦是如此。在“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目標的提出,強調了音樂教育工作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再受“唯目的論”的左右。
(一)在音樂欣賞課中落實“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充分深入地感受音樂作品,重視在此過程中學生得到的審美感受與體驗。對音樂作品表現(xiàn)對象的理解上,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感受與見解。例如,欣賞舒伯特的《鱒魚》時,學生可能將其理解為水蛇或水草蜿蜒擺動,對此,老師不能一口否定,而是應該給予肯定。由于對音樂形象理解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學生這樣理解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必定在動態(tài)形象上無論是游動的水蛇,還是順水擺動的水草,都和鱒魚有著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作曲家的確是以此音樂來表現(xiàn)鱒魚的形象,怎么辦?其實老師可以婉轉地告訴同學們:“大家的回答都很好,這首曲子的確可以表現(xiàn)諸如水蛇、水草之類的音樂形象,但是作曲家用它來表現(xiàn)小鱒魚的形象,這也是可以的?!币赃@種方式來處理此問題,一方面尊重了學生對音樂的獨立感受與理解;另一方面也成功道出了作曲家所真正要表達的音樂內涵。
(二)在唱歌課中落實“過程與方法”目標
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唱歌課中,教師一般采用模仿法教唱學習新歌。此過程需要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模仿能力,讓他們積累感性經驗,增強對音樂要素的敏感性,為以后的音樂表演打下良好基礎。在模仿過程中,那些依附于聲音但是又不同于聲音的審美因素,如情感因素等,必須要讓學生深刻感知和領悟,這是其音樂表演成功的重要保障。
落實“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目標,還包括對學生音樂學習探究與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從而培養(yǎng)其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同時,在合唱、合奏、小組表演等音樂實踐中,音樂教育工作者同樣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三、對“知識與技能”的思考
盡管“雙基”教育思想被一些人詬病,但無論如何也不能否定“雙基”的重要性。作為任何一個有音樂行為的個體來講,基本的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很難想象一個對音樂知識一無所知的人,能夠深刻理解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如果想要進行音樂表演,那音樂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更顯得重要了。所以基本的音樂知識與技能是音樂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組成部分。
四、在實施“三維目標”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
“三維目標”無疑是我國音樂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總目標、大方向,它體現(xiàn)了我國音樂教育事業(yè)的時代性。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對“三維目標”理解片面化和機械化。
一是對“三維目標”的落實力度不夠。由于多年教育思想的固化,一些教師還是強調音樂學習過程中的認識性內容,而忽視其他方面。例如,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教師往往對作品介紹很重視,對作品主題的背唱很重視,而忽略了學生對樂曲的體驗和審美感知。不難看出,這些教師強調的只是三維目標里的“知識與技能”,而對其他兩個目標則重視不夠。
二是在上課過程中處處都要落實“三維目標”。對于這一點,主要是因為有些教師沒能理解“三維目標”和教學目標的區(qū)別。“三維目標”是音樂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長久目標,它是長遠的預期效果,具有總體性和概括性。而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近期的教學結果,具有現(xiàn)實性、具體性和可操作性。在每節(jié)課上教師力求達到的教學目標有可能完全實現(xiàn)了“三維目標”,但也可能會有所側重,只實現(xiàn)了“三維目標”中的一個或兩個目標。
例如,器樂課上,教師教授吹奏葫蘆絲的基本指法,那么這節(jié)課首先要落實的是“知識與技能”,其次是“過程與方法”。而對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則體現(xiàn)得非常薄弱,甚至不能體現(xiàn)。所以說,在中小學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三維目標”不一定都要充分實現(xiàn)。
如果是為了實現(xiàn)“三維目標”而刻意安排一些教學目標與之對應,那勢必會影響到本該取得的教學效果,甚至不能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因為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短期的、具體的,每一節(jié)課的時間也很有限,很難完成多個教學目標。更有甚者同一個教學目標需要幾節(jié)課的時間去完成,而這一教學目標很可能只實現(xiàn)了“三維目標”中的某一個。
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求每節(jié)課充分落實“三維目標”是不科學的,這種觀念必須改正。
“三維目標”作為我國音樂教育的長久目標,為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它不再以掌握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為最終目的,而是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與之并重,這無疑對我國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認真研讀并深刻領會其精髓,防止片面、機械理解“三維目標”,使“三維目標”得以有效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