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燕
摘要:美術課是一種通過繪畫形式,以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為主的審美活動。小學美術教育為發(fā)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注重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表現(xiàn)能力,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目前我國小學美術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創(chuàng)新性不高。本文從教學方法和師生關系兩方面對小學美術教育教學進行淺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實踐;創(chuàng)新
美術作為一門能夠提升孩子形象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綜合性課程,還沒有得到師生足夠的重視?,F(xiàn)階段的美術課程,還是以傳統(tǒng)的美術課教育方式為主,效率相對低下。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對小學美術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在新課標下,小學的美術教育模式遭受到了沖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與時俱進,教師應該對新課標進行深入的了解,認識到美術教育的意義,以學生為主的方式建立起新的美術教學模式,改進美術教學的方式方法,從而提升美術教育的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方法的思考
基于《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的相關精神,小學美術教育應以學生為主,建立起學生參與性高,能自主學習的教學氛圍。在進行小學美術教育時,需要了解美術的基本要求、孩子們的生活習慣以及認知習慣,從而使學生們能夠接受美術教育。小學美術教學方法,需要提升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以及創(chuàng)造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和探究習慣。美術是觀察的藝術,一幅好的美術作品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的。美術教育過程中,需要注重觀察,除了讓學生們觀察身邊的事物之外,還需要就觀察的事物進行處理,以獲得良好的教育結果。比如在有情況的條件下,筆者經(jīng)常組織學生走出教室進行寫生。在大自然中,學生們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植物,觀察他們的動態(tài)靜態(tài),能開闊視野,保持良好的心情。通過這樣的培養(yǎng)方式,孩子們能用心來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觀察能力得到提升,養(yǎng)成勤于觀察、保持探究的習慣,對于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在小學美術的教育上,除了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寫實能力外,想象力的培養(yǎng)也很重要。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通過創(chuàng)造一個獨特的環(huán)境氛圍,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將自己的想象用畫筆進行描繪的過程。
比如筆者曾經(jīng)教導學生以“未來的生活”為題來進行創(chuàng)作,想象他們在未來的時候會遇到什么、吃什么、穿什么、或者是未來的課堂會怎么樣??通過有效的引導,學生們的想象力被激發(fā)出來,有的以未來的交通工具作畫、有的畫了未來的房子、有的畫了未來的人類??在小學階段,孩子的想象力是最強的,在美術課上,積極創(chuàng)造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場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對畫畫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能力都得到提升。
3、注重調動學生綜合學習的積極性。在小學美術的課堂上,需要就學生與教師的互動進行精心的設計,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讓學生們學習美術更加積極主動,需要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各種情景,打造有利于學生們發(fā)展的課堂氛圍。教學時,教師除了掌握良好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外,還需對學生的個性有所了解,從而采取靈活生動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二、小學美術課堂師生關系的思考
1、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傳統(tǒng)的美術課堂上,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通過教材傳導知識。但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主要起著引導作用。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獲得美術的技能,還要幫助學生全面提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正如教育學家羅杰斯所說:“教師是必須促進學生資助學習的促進者??”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摒棄那種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和手把手的教學方式,而應該在學生學習的時候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引導學生自主自動的學習。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以及教學方式的設定都必須以學生能夠接受、素質得到全面提升為目標而展開。在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特色、生活習慣以及美術水平進行教學。比如在筆者的小學美術班上,有些學生從小學習繪畫,美術的功底很好。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筆者將這幾個學生與其他的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在課堂上充當小老師的職責,提升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同時筆者對這幾個學生的要求相對較高,以保持學生的競爭性,在課堂上發(fā)揮出最好的水平,獲得自我的滿足感。
3、促進師生間的平等交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與學生保持平等的交流。小學美術并不是考試課程,因此學生們的學習態(tài)度主要是來自于學生對教師的情感。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與學生保持平等、融洽的關系,讓學生能夠接受自己,才能讓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小學美術教育的建議
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教育主要是以臨摹為主要內容的,而美術新課標將小學美術分為欣賞評述、綜合探索等4個學習過程,對小學課程的改革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應對新課標的安排,達到目標要求,教師應該以新課標的要求進行課程設計,改變以教師和教材為核心的教學方法,生成以學生為核心的新模式。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
1、以加強學生的美術欣賞水平為目標,制定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案;
2、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增強學生的表現(xiàn)力以及想象力;
3、以現(xiàn)實生活為導入點展開課堂學習,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4、系統(tǒng)性的點評學生的作品,使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的不足;
小學美術教育,要改變傳統(tǒng)教育以結果為導向的教育模式,重心逐漸朝過程傾斜,創(chuàng)造更加豐富有趣的教學內容,才能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結語
在課堂上,教師要創(chuàng)造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以學生的興趣點作為教學內容的導入點,創(chuàng)造容易為學生接受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下,教師要與學生平等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點,為課堂策略服務;通過有效的評價活動,能夠使學生知道自己的水平,從而獲得提升;將美術教學與其他的學科相互結合起來,加強學科的互相滲透,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服務。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是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全面提升,并且獲得對美術的興趣,為學生的美術學習打好基礎,為我國的美術領域輸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