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華
摘 要 美術欣賞實施體驗性學習和思維的培養(yǎng),要想培養(yǎng)學生獨創(chuàng)性思維,要保護學生探究事物的熱情。給學生體驗的機會能使學生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鍛煉獨創(chuàng)思維的能力;提高探究問題的興趣;得到發(fā)現(xiàn)問題的樂趣。
關鍵詞 體驗 欣賞 藝術素養(yǎng) 獨創(chuàng)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0-0136-02
1.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從學生的經(jīng)驗出發(fā),教學要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這些課程內(nèi)容從不同角度體現(xiàn)了學習主體對個體的體驗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寬泛的體驗學習空間,怎樣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實施體驗性學習和思維的培養(yǎng)呢?初中美術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互動交融的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具有自主能動和創(chuàng)造性的,而教材則是固定的如果教師還是沿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的話,那在長期以來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永遠是“正確”的代名詞,許多學生在思考問題前總是以教師的為標準。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教材內(nèi)容則是固定的、靜止的,具有自閉性、被動性,甚至排他性;為學生主體增加了障礙和困難;學習主體與教材客體成了一對矛盾。開展體驗性學習,教師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閉的、被動的教材內(nèi)容活起來,就是根據(jù)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與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內(nèi)涵,注入體驗性學習的機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學內(nèi)容成為開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滿活力的各種學習活動。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美術課程是一門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課程特別是美術欣賞教學是初中藝術教育重要內(nèi)容之一,對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將一些有難度的藝術變得易懂好學,并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是很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重過程而輕結果,因為學生畢竟處在學習階段,知識有限,社會實踐缺乏,人生閱歷還不豐富,資料欠缺等條件的制約,如果我們太注意探究結果的正確性,那肯定會束縛學生的獨創(chuàng)思維的發(fā)展。
2.在教學中想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在課外就必須下更多的功夫來精心設計教法。中學生普遍存在著一種新心理:注重學習中的一切新動態(tài),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體驗掌握新東西。那么美術教學就可以利用這一心理,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嘗試之后,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就有了更多發(fā)揮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余地。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習慣,書本上的教學內(nèi)容不一定是學生最感興趣的知識,教師完全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選擇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選用更是取決于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師掌握教學技巧的多寡;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更靈活、更實用的組織教學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主流方向。同時,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只有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習慣的東西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才能使學生樂于接受和認知。更多的了解學生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之所在。必須以教師的人格魅力感動學生。如果美術教師的言談舉止、穿著打扮,精神面貌與常人無異,何以證明美術對人內(nèi)心感悟的作用,又怎能誘得學生渴望成為象你一樣的人。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美術教師的言談必須幽默睿智,舉止必須大方得體,裝束必須高雅和諧,面貌必須飽滿熱情,處事必須寬容豁達;時時處處體現(xiàn)美術教師的不同風采,盡顯自己的人格魅力,關心和愛護學生,使自己成為學生樂于親近、樂于仿效的老師,從而使學生親近自己所教學科。
3.要給學生以希望,讓學生覺得學好美術并不太難;要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使學生覺得只要稍加努力就會獲得成功,讓學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中變得更加努力。因為學生幼小的年齡決定了,他們不可能長時間的關注一件即使經(jīng)過艱苦努力也不一定能獲得成功的事情,任何太難完成的教學任務,太復雜的教學過程,都將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況且,在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中,學生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一門人們還普遍不重視的學科;愉快和輕松是美術學科贏得學生喜愛的法寶。要學會寬容和等待。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對全體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而不是把所有學生培養(yǎng)成為藝術家。作為美術教師要允許學生個性的自由發(fā)展,允許學生興趣的不同方向,承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承認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識的能力有強有弱;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消化和掌握知識,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愉快、寬松、充滿藝術情趣的學習環(huán)境,以贏得學生的親睞。必須有一個長久的影響計劃,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習、生活中的各種有利因素,使學生受到長久而不間斷的藝術熏陶,讓他們感到學習和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藝術元素無處不在,并逐漸學會自己去感受美、欣賞美,由此產(chǎn)生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從而接受和親睞美術教學。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
[3]張法.中國藝術-歷程與精神[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