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眉
摘要:當前, 高校在對新任教師培養(yǎng)中,把更多的焦點都放在了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上, 存在著忽視教學技能提升,培訓手段過于單一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教學職業(yè)發(fā)展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微格實訓營”的構建, 將微格教學手段應用于新任教師培訓,順應了高校對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培訓的需要, 對于我國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ubiquitous problems in the new teacher train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focusing 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neglecting teaching skills and the monotonous training metho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y affec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level of teachers.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teaching training camp" will apply the microteaching to the training of new teachers, which complies with the need of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關鍵詞:高校;新任教師;微格技術;教學技能提升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ew teacher;microteaching;improvement of teaching skills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3-0189-03
0 引言
高等教育大眾化已成為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由此也帶來了一定時期高校的擴招。伴隨著學生數(shù)量的增加,每年都有大量新任教師加入到高校教師隊伍中來,這些新任教師逐漸成為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與此同時,高校的教學質(zhì)量也日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如何提高新任教師的教學能力,使他們能迅速適應高校教師崗位,盡快成長為高校教學的骨干力量,已成為各高校全面貫徹科學發(fā)展觀,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和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課題。
1 高校新任教師教學水平現(xiàn)狀
越來越多高素質(zhì)新任教師的加入,為高校教師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他們中的許多人頂著“博士”的頭銜,帶著“海歸”的光環(huán),他們都有著很強的研究能力和專業(yè)背景,這些業(yè)務素養(yǎng)都為其從事教學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高校目前的新任教師大多畢業(yè)于非示范院校,教師職業(yè)培訓的缺失使得他們在教學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經(jīng)驗十分匱乏。
在筆者所在的高校,目前主要采取一些較為傳統(tǒng)的方式來提高新任教師的教學技能水平。比如說一周一次的教研室活動,比如說校院兩級督導小組的督導活動,再比如說老教師與新教師結對培養(yǎng)活動。傳統(tǒng)的培養(yǎng)模式無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操作性,相關培養(yǎng)行為往往流于形式,對新教師很難起到實際的指導作用。[1]
從江蘇科技大學近年來的學生評教結果來看,新任青年教師普遍存在課堂組織能力較差,教學設計缺乏新意,教學效果不佳等問題,在課堂上照本宣科的教師也不在少數(shù)。新任教師自身也有在教學技能方面自我提升的愿望,但和大多數(shù)普通高校一樣,我校仍將新任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更多地依賴于傳統(tǒng)的“崗前培訓”。崗前培訓雖已在全國高校中推行多年,但對新任教師在教學實踐方面的指導效果卻是微乎其微的。
2 關于“微格教學法”
為了幫助新任教師盡快站穩(wěn)講臺,近年來國內(nèi)一些高校開始嘗試將“微格教學法”應用于新任教師培訓。[2]微格教學(Microteaching)又被稱為“微觀教學”或者“微型教學”,它最早發(fā)源于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教育改革運動。微格教學是基于現(xiàn)代教育理論而產(chǎn)生的,利用信息技術,采取攝錄像的方式,為教師的教研活動提供局部性、定格化的研討,然后依據(jù)反饋原理及教學評價理論,對教師進行分階段培訓,以提高其教學技能的活動。從20世紀末期開始,微格教學法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得到廣泛推廣,目前已成為師資培訓特別是中小學教師培訓方面公認的科學手段。
3 “微格實訓營”構建思路
目前針對新任教師的培訓主要是崗前培訓,它以行政手段來保證執(zhí)行,培訓內(nèi)容重理論輕實踐,忽視了教師的個體需要和個性發(fā)展,無法調(diào)動教師的積極性。而“微格實訓營”主要側重于解決新任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實際問題,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使得新任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課堂教學的各種技能。那么,對于普通高校來說,這樣一個面向新任教師的“微格實訓營”該如何構建呢?
首先,應當確定若干個微格小組,完成“微格實訓營”的人員構建。每個微格小組中包含3-6名新任教師及一名指導教師,通常情況下將學科背景相同或相近的教師分在同一小組。指導教師應選擇本校教學經(jīng)驗豐富并愿意分享的教師擔當。
其次,在硬件上應當配備好微格教學專業(yè)設備。在我們國內(nèi),通過多年的實踐推廣,已經(jīng)開發(fā)出了用于微格教學的成套設備。這些微格教室系統(tǒng)通過安裝調(diào)試之后即可投入使用,實現(xiàn)了操作的便捷化,功能的多樣化。在實踐中亦可以通過對高?,F(xiàn)有的錄播教室等信息化教室進行改造,以節(jié)約建設成本。國內(nèi)的師范院校普遍都配置了規(guī)模較大的微格教室系統(tǒng),但作為普通高校,若要開展微格教學,至少需要配備一個控制室和一個微型教室??刂剖矣糜诳偪卣麄€微格教學進程,需要配置的設備包括監(jiān)控臺、主控機、計算機、監(jiān)視器等??刂剖夷軌虿倏匚⑿徒淌依锼械臄z像頭,監(jiān)控微型教室里的圖像及聲音,錄制和播放教學實況。微型教室里安裝有分控機、攝像系統(tǒng)、音響系統(tǒng)、計算機、投影儀、白板和其他必要的教學設備。微型教室除了教學演練、錄制教學過程,還可用于教學錄像回放及后期的集體討論、教研評估。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近年來微格教室系統(tǒng)也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多媒體存儲及編輯、影像制作、視頻點播、在線直播等數(shù)字化功能得以實現(xiàn)。[3]
接著,在“微格實訓營”具體開展培訓之前,指導教師有必要與小組成員一同學習微格教學理論和微格教學的實施流程,了解微格教學的理論框架和基本模式。微格教學首先假設教學技能本身是由一系列可分解的單個技能組成的?;谶@樣的假設,受訓者通過對每一個單個的教學基本技能進行反復演練,從而掌握較為全面的教學技能。[4]了解微格教學的理論基礎和基本程序,有利于后續(xù)培訓工作的具體開展和培訓效果的提升。
4 開展微格教學的實施步驟
在與微格教學的各項準備工作就緒之后,“微格實訓營”就可以“開營”了。一個完整的微格教學程序通常包括“教→評價→再教→再評價”的過程。在對參加培訓的新任教師進行訓練時,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實施:
4.1 制定教學方案階段
微格教學的設計準備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微格教學方案可以針對某項教學技能或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制定。為微格教學制作的教案應當是切實可行的,應當涵蓋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時間分配、注意事項等各方面。教學目標可以由小組成員依據(jù)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難點和期望提高的方面來制定,也可以由指導教師根據(jù)經(jīng)驗來安排。例如可以選擇諸如課堂導入技能、課程結束技能、板書技能、PPT技能中的某一項技能進行專項訓練。每一組的總體培訓過程都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以達到全方位提升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目的。單次微格教學的時間分配一般限定在10分鐘左右為宜,在設計教案時,也要估算出每個教學行為所用的時間,以利于做出整體上的規(guī)劃。
4.2 微格教學訓練階段
微格教學實踐以小組為單位組織開展,每次由一人在微型教室里登臺授課,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其余的人扮演授課對象,以模擬師生的課堂互動。與此同時,微型教室里的音像設備記錄下了整個教學實況。錄像時,一個攝像頭采集了試教者的音像信息,而另外一個攝像頭則記錄下了授課對象的總體聽課情況及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授課結束后,全體小組成員在指導教師的組織下,觀看由微格系統(tǒng)錄制的課堂視聽材料,有時還需要反復收看,并結合之前制定的微格教案進行討論分析。即實現(xiàn)了微格再現(xiàn)。這個階段可以充分利用微格教室對視聽材料的再現(xiàn)和慢速定格的功能。微格再現(xiàn)不僅使受培訓者在講課之后及時觀看到自己的教學過程、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有了直觀的認識,也方便指導教師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詳細的講解。參與討論的小組其他成員也在這一過程中受益匪淺。
4.3 評估反饋階段
評估包括自評和互評兩個方面。自評指的是試教者經(jīng)過微格再現(xiàn)的自我觀摩后,向組內(nèi)其他成員介紹微格教學實踐后的體會,對自己在這一過程中教學技能的掌握進行評估?;ピu是指小組成員在指導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之下,對試教者具體的教學技能掌握與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切實地提出矯正措施。例如分析教學方案中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否實現(xiàn),哪些已經(jīng)達標了,哪些還未實現(xiàn),并探討未實現(xiàn)的原因。最后由指導教師進行總結評估,指導老師在自評和互評的基礎上,對評估結果歸納總結,具體分析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特別要結合教學目標進行講評,進而給出改進建議,引導試教者嘗試修正練習。這樣就實現(xiàn)了試教者、小組成員和指導老師的三方互動,在熱烈討論、互相啟發(fā)的氛圍當中教學技能得到了順利的提升。[5]
4.4 循環(huán)再教階段
循環(huán)再教階段指的是試教者對教案進行修改,結合之前評估反饋的意見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重新試講、再次評估反饋。再教環(huán)節(jié)中,試教者對同一課程再次試講,必定越來越游刃有余,增強自信。再評價環(huán)節(jié)更是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得到進一步的雕琢美化,為試教者提供了真正有用的反饋,促其進步。這樣,通過多次的反復訓練,試教者對授課過程中的不足進行不斷地修正,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5 “微格實訓營”構建的現(xiàn)實意義
目前,我國高校中絕大多數(shù)新任教師都沒有受過專業(yè)的師范培訓。初入職場的他們除了要在講臺上中摸索經(jīng)驗,還要應對科研發(fā)展、職稱晉升、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而“微格實訓營”的構建恰好能幫助青年教師擺脫在教學上經(jīng)驗不足的困境,使他們能更快地適應三尺講臺,融入教學環(huán)境,從而提高教學積極性。
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學校重視教師教學發(fā)展工作,在2011年即成立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中心成立后,通過開展教學沙龍、教學競賽、教學觀摩等活動,在提升青年教師教學實踐能力方面確實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缺乏系統(tǒng)化的教學實訓,青年教師們僅靠自身努力,很難在教學方面迅速成長起來。若能將“微格實訓營”的思路引入到本校的教師教學發(fā)展工作中來,相信這一現(xiàn)狀將得到極大的改善,幫助新進教師更好地站穩(wěn)講臺、縮短教學適應期,每年新進的教師都將因此受益。[6]
微格教學法使得復雜的課堂實現(xiàn)了教學過程的片段化,教學片段在微格教室中得到循環(huán)和改進,這實際上正是科學領域中的“實驗法”在教學領域中的運用。它創(chuàng)設出了一個可操作、易重復、能改進的教學環(huán)境,受訓者在接受專業(yè)指導和反復練習的過程中,不斷調(diào)整教學行為和教學習慣,從而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教學能力。微格教學法融合了現(xiàn)代教學理念,它是對傳統(tǒng)的教學“傳幫帶”形式的升華,將其應用于高校新任教師的師資培訓,必將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升教學水平,從而為高校建設出一支高素質(zhì)的青年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黃仲佶.微格教研:高校教師教學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徑[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3):40-42.
[2]方麗.利用微格教研提高高校教師的基本技能[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08,7(3):196-197.
[3]包琳,張菁.微格教學法在我國高校中青年教師培訓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4,06:149,151.
[4]吳瓊,李江峰,曾瑋.從師范生職業(yè)技能的缺乏談導師制的微格教育[J].教育與職業(yè),2010(18):150-151.
[5]段成茜.淺談微格教學法對高校青年化學教師教學的重要性[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旬刊,2009(4):177.
[6]陳菡,徐劍波.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引入微格教學的實踐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32(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