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月花
摘 要:“錯”能深智,“錯”對我的教育教學引發(fā)反思。
關鍵詞:將錯就錯;點石成金
古人云:“人非圣賢,恕能無過?!睂W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是在所難免的。錯誤本身是不受老師歡迎、學生不應產(chǎn)生的,但是,事實上他們是每時每刻都可能產(chǎn)生錯誤。
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自身存在差異,對于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加之個別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等各種原因,因此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出現(xiàn)在書面上或口頭回答問題時的“錯誤”就在所難免。那么教師應如何處理和解決學生在解題時出現(xiàn)的“錯誤”便顯得尤其重要。現(xiàn)在多數(shù)教師對待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有的是讓解錯題的學生先坐下,讓其他學生把正確答案說一遍或做一遍,有的讓解錯題的學生把正確答案重說或重做等,對待錯誤一帶而過,草率收場。我認為教師對學生解題時出現(xiàn)“錯誤”的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做錯題的同學一定對所做的題目有他自己的獨到想法和見解,有他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其對待學生解題時出現(xiàn)的“錯誤”就事論事地只解決個別同學的問題,草草了事,不如讓他們對解題時“錯誤”的列式、結(jié)果、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因此,面對學生解題時出現(xiàn)的各種錯誤,教師應抓住時機,巧妙利用錯誤,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讓學生在錯誤中理解知識,在錯誤中學會知識,在錯誤中糾正不足,這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學“復合應用題”時,有下面一道題:“一個車間要加工468個零件,工人師傅每小時加工52個零件,經(jīng)過8小時,還剩多少個零件沒有加工完?”學生讀題后,這時班里的一個很少發(fā)言的同學膽怯地舉起了小手,我趕忙說:黨文博,你來回答,他慢騰騰地站起來說:468除以52,話音剛落,全班同學都哄堂大笑,都認為他答錯了,有的嘲笑他,說:“你真笨,連這樣的題都做錯了,黨文博聽到同學們的嘲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這時,我趕忙上前制止了同學們的嘲笑,平靜地說:“他不是不會做,只是還沒有說完,我們應該讓他把話講完,老師很欣賞他這種與眾不同的解法”。同學們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我又問:“468除以52的意義是什么?”,半晌無人回答……在我的啟發(fā)下,同學們慢慢地理解了468除以52的意義。它表示生產(chǎn)零件所需要的總時間,已經(jīng)工作了8小時,還有1個小時的任務沒有完成。1乘52等于52個(同學們恍然大悟),這時候,我又讓同學們對其他同學的解法與黨文博同學的解法進行了比較,鼓勵同學們采用簡單而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同學們激動地鼓起掌來。這時,再去看看黨文博,他的臉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是啊,學困生是學生中若干群體,關注學困生是教師應盡的義務,也是落實以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我把這道題讓黨文博回答也正是如此,在我的潛意識中,這是一道很簡單的題,希望他回答正確,樹立自信心,然而出乎意料,連這樣簡單的題他都答錯了,怎么辦呢?我深深地知道,此時的黨文博需要的是老師的鼓勵,同學的幫助,我沒有批評他,反而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對待他的錯誤,在我的引導和點撥下,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獨特的解法,這樣既使黨文博同學走出尷尬的境地,又使全班同學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尊重他人的品德教育。從他的眼神中,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是“錯”拉近了我與學生的距離,是“錯”使我們的心與心交融,我想說,還因為“錯”使我與學生的智慧得到了升華。
一個預設之外的簡單錯誤,由于簡單、巧妙的化解,把它變成內(nèi)在的資源,使學生受益匪淺。如果說,“錯”可以深情,“錯”能深智,我想說,“錯”還對于我的教育教學引發(fā)了深深的反思。
再例如,我還是在教學“復合應用題”時,有這樣一道題:“甲、乙兩個工程隊共同修一條長9.46千米的鐵路,兩隊合修每天共修1.15千米,6天后乙隊調(diào)出,剩下的由甲隊單獨修完,甲隊每天修0.64千米,甲隊一共要修多少天?”學生讀題后,個別學生列出以下錯誤算式:①9.46÷1.15;②(9.46-1.15)÷0.64;③(9.46-1.15×6)÷0.64。對待上述算式,教師不應就題論題,而首先應讓學生知道對于此題這些列式是錯誤的同時,讓學生想一想,如果要使這些算式正確,應該怎樣改變此題?應該提出什么條件和問題?這樣一來不僅做錯題的同學有興趣,認真思考起來,而且其他的同學也開動了腦筋:①看算式9.46-1.15改編為:“甲、乙兩個修路隊共同修一條長9.46千米的公路,兩隊合修每天共修1.15,兩隊合作1天后,乙隊調(diào)出,剩下的由甲隊單獨修完,甲隊每天修0.64千米,甲隊還要修多少天?②看算式(9.46-1.15)÷0.64改編為:“甲、乙兩個修路隊共同修一條長9.46千米的公路,兩隊合修每天共修1.15千米,兩隊合作1天后,乙隊調(diào)出,剩下的由甲隊單獨修完,甲隊每天修0.64千米,甲隊還要修多少天?”③看算式(9.46-1.15×6)÷0.64改編為:“甲、乙兩個修路隊共同修一條長9.46千米的公路,兩隊合修每天共修1.15千米,6天后,乙隊調(diào)出,剩下的由甲隊單獨修完,甲隊每天修0.64千米,甲隊還要修多少?”
在應用題教學中,對待學生解答應用題時存在的錯誤,如果教師能夠像這樣教學,學生不僅嘗試了看算式編應用題,使學生對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更加明確,還能更好地解決學生對應用題理解困難的問題,學生本身也有施展才華的機會,在此基礎上學生還能掌握不同的解題列式的方法。教師及時抓住時機,找出突破口,這樣不僅巧妙地理解了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出現(xiàn)的“錯誤”,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愛動腦的好習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綜上,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數(shù)學時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如果能夠做到將錯就錯,即不只是從條件出發(fā)看答案是否正確,而是從眼前錯誤答案出發(fā)看怎樣修正條件和問題,那么,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原先錯誤的認識,有利于牢固掌握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這種將錯就錯的方法在數(shù)學教學中應加以適當運用。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錯誤既然無法避免,我們何不換個角度去思考它,我在教學中認識到:做為高明的教師,若能將課堂教學中的一些“錯誤”當成有利的生成性資源,將有效的教學策略有效地應用,則可以產(chǎn)生點石成金的效果,引出無限精彩。
參考文獻:
[1]《小學數(shù)學教育》.遼寧教育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