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滿足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為社會培養(yǎng)大量的高素質的專業(yè)人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好心理學,能夠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趨向于科學化和合理化,更具有目的性。因此,要積極采取措施,努力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學的有效結合。
關鍵詞:心理學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它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F(xiàn)如今,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幾乎已經(jīng)遍及各個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是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模式,強調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了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陷入了十分尷尬的處境。實際上,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它本身就涉及人的心理活動。因此,我們只有把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學專業(yè)水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者,學生心理品質的塑造者。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僅要給學生傳授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還要善于運用心理學知識對學生的心理加以引導,確保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的心理健康素質,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自己必須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然后還要系統(tǒng)、全面的學習心理學知識,并且能夠將心理學靈活的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終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體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做到通過心理訓練,掌握自身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并且最終學會心理調控的手段和方法,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凡事盡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積極的一面。劉學蘭認為,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沉著的情緒,提高抗干擾能力,具備現(xiàn)代思政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五種基本能力,包括觀察力、預見力、分辨力、創(chuàng)造力、自制力等能力。同時還要注重心理學知識的學習,認真學習一些心理學專業(yè)的理論知識,掌握心理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心理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提高心理專業(yè)知識的理論水平。只有這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是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才能培養(yǎng)出無愧于時代的人才。
二、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因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廣義上說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是最初級、最基本的教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品德的基礎因素就是人的心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影響著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發(fā)展,而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發(fā)展狀況又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道德品質、政治思想的前提是大學生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素質,只有一個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才會有很高的思想政治覺悟,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思想政治覺悟也不會很高,甚至沒有思想政治覺悟 。但是如果大學生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長期處于意志消沉、焦慮、煩躁、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樣一個心理基礎上,思想政治教育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知道,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很少有經(jīng)過專業(yè)心理學培訓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校把心理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劃分開,分別屬于不同的學科。具體而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四種:講授法、提問法、案例討論法和知識競賽法。隨著網(wǎng)絡化時代的到來,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大學生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興趣,構筑網(wǎng)上心理咨詢平臺,發(fā)揮網(wǎng)絡技術優(yōu)勢,將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例如,可以開發(fā)手機APP,并在相應模塊設置心理咨詢的欄目,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知識競賽,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了解心理常識,了解自己的心理特點,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還可以通過學生普遍接受的QQ群、微信群等的交流方式構建起與學生的網(wǎng)絡交流平臺,安排心理學專家每天在線為學生答疑解惑,切實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從而有效加強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強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心理交流與溝通
大多數(shù)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是作為課堂上一個嚴肅教師的角色,單純的為學生們傳授知識,很少與同學們進行心理的交流與溝通,這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實現(xiàn)。因此,必須加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交流與溝通。首先,要面帶微笑,給人以和藹可親的感覺,這樣才能拉近兩者的距離,雙方在和諧的氛圍中交流談心,暢所欲言,通過對彼此的充分了解達成心靈的默契;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受教育者的家庭背景,因為很多學生經(jīng)常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就會造成學生孤僻、抑郁等不良心理問題。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思想道德的教育與接受,是教、受雙方的心理較量。 既然是心理較量,就必須充分了解對方,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百勝。只有充分了解了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當然也包括受教育者的家庭情況,這樣才能根據(jù)他們對事物的觀點和態(tài)度,因材施教,進行有選擇地思想政治教育,最終達到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目的;最后,努力在校園中營造一種尊師重教、相互交流的和諧氛圍,促進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進步??梢远ㄆ诮M織一些心理情景劇的演出或者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讓受教育者身臨其境感受心理的變化,努力克服自己心理的障礙,引導受教育者形成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心理品質,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四、完善課程體系,強化制度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它需要融合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知識。如果人為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從心理學和社會生活實際中剝離出來,否定心理學原理、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便難以滿足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偏重理論知識,脫離實際,脫離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必將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始終處于應付、應急的尷尬境地。因此,必須積極提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門,把心理學的相關課程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yǎng)方案,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同步發(fā)展。同時,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要從思想政治教育的長遠發(fā)展入手,加強相關制度體系的建設,盡可能做到實事求是的理想境地,將心理學原理、方法科學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之中。具體來說,學校要引起高度重視,要加大投入,制定相關制度,保障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運用。同時,要努力提高心理學技術,更新心理學設備,使心理學測量更加精確。不僅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會測量,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也要會一些簡單的心理測量的方法,這樣有利于保證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有利于更好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至于高校學生因心理素質教育的忽視,造成學生心理素質缺陷,影響自己未來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和復雜的育人工作。新形勢下,高校教師只有遵循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采取多種有效的心理策略,逐步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的有機結合,才能進一步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2]劉學蘭.高校改革與輔導員心理健康[N].光明日報,2001,6.
[3]麻娟.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D].山西:中北大學,2010:29-30.
[4]張世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規(guī)律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227.
作者簡介:龐邦財(1992—)男。民族:漢。陜西漢中人。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