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偉瓊
摘 要:“微課”作為新型的課程形式在20世紀70年代正式引入美國的課程改革,因其自身周期短、靈活性強、易操作的特點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微課 應用 初中數(shù)學 實踐反思
我國佛山的胡鐵生老師于2010年提出了“微課”的概念。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12年9月提出“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xiàn)方式,圍繞學科知識點、例題習題、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進行的教學過程及相關資源之有機結合體。因此“微課”慢慢進入了我國中小學老師的視野。
筆者根據(jù)自身對“微課”的認識與理解,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廣泛應用了“微課”,形成了應用后的實踐反思,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微課”應用改變了課堂教學策略
將“微課”應用于課堂,最難地是改變以前課堂教學策略,形成融合于微課應用的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經過筆者反復地實踐,形成了以下課堂教學策略。將課堂分成三大板塊:新授課、復習課、講評課,每種課型分成三個環(huán)節(jié):課前、課中、課后,針對這三種課型,形成課堂教學的六個步驟。
新授課的六個步驟為:導—》 研—》展—》 升—》 測—》評。
步驟一:課前利用“微課”,進行課前導學,學生通過觀看“微課”,結合課本,做預習筆記(預習筆記格式分三個部分是:重要知識點、未懂知識點、提出問題)并將預習筆記中的內容,按照自己理解的語言拍成2分鐘的微視頻上傳到班級qq群上。班級成員、小組成員、老師、家長多方對學生的微視頻進行點評。
步驟二:將課前預習中小組成員遇到的困惑,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決一部分。
步驟三:通過課堂抽簽的形式,激勵各小組成員積極展示課前預習的成果。
步驟四: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提升思維層次。
步驟五:下課前5--8分鐘進行測評,實現(xiàn)堂堂清,及檢測本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
步驟六:整個課堂的評價模式,采取小組合作、加分的形式進行評價,將全班分成四人一小組,每個小組里均有兩對師徒結對,回答問題采用抽簽形式,徒弟回答不出來,師傅可以幫助,但徒弟回答正確問題是師傅得分的兩倍,到前面講題時,師徒一起到黑板前講解,得分形式依然是徒弟講解是師傅講解得分的兩倍。講解完畢后,要抽簽點名對講解內容進行點評。小組得分每周公布一次,三周進行一次評比獎勵。
復習課的六個步驟為:導—》 研—》展—》 升—》 測—》評。
步驟一:學生通過觀看“微課”,結合本章知識點,繪制本章思維導圖,并將思維導圖按照自己理解的語言拍成2分鐘的微視頻上傳到班級qq群上。班級成員、小組成員、老師、家長多方對學生的微視頻進行點評。
步驟二: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將思維導圖補償完善。
其余步驟均跟新授課一致。
練習課的六個步驟為:導—》 研—》展—》 升—》 測—》評。
步驟一:學生整理之前所學內容的錯題,并將錯題進行訂正,將錯題訂正過程拍成微視頻,視頻中講出自己的錯誤點,上傳到班級qq群上。班級成員、小組成員、老師、家長多方對學生的微視頻進行點評。
步驟二: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將自己總結錯題在小組內進行分享,再次糾錯。
其余步驟均跟新授課一致。
課后作業(yè),課后練習本作業(yè)均采用自批自改的形式,答案在QQ群上或者是“碼上學”平臺上公布,另外一個是微視頻作業(yè),點評方式是家長、同學、老師三者結合,點評推薦給全班觀看的將獲得加分,未完成的同學實行小組扣分。
二、“微課”應用對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改變
“微課”應用后,相對應的課堂教學策略改變了,引發(fā)了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改變。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從教師、學生、教學設計及教學效率出發(fā)進行評價,教師主導包含了情景創(chuàng)設、明確目標、組織調控、點撥精當、總結歸納、檢測評價,學生主體包含了明確目標、體驗過程、得出結論、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交流展示、鞏固落實,教學設計要體現(xiàn)公平、民主、平等、自主、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及符合微課應用的教學策略,教學效率要體現(xiàn)知識、能力、情感的達成。
三、“微課”應用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通過課前預習,慢慢形成預習習慣,做預習筆記,在筆記上將每節(jié)課的重要知識點寫下來,存在疑惑寫下來,提出問題寫出來,慢慢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將一本書讀薄的能力。
2.提升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學會數(shù)學學習的方法
新授課時,學生將預習筆記拍成視頻,將預習的內容表達出來,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復習課時,學生學會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整章的知識脈絡進行梳理,并表達出來。練習課時,學生學會將本章錯題進行整理訂正,并分析錯誤的原因,拍成視頻。在這三大板塊中,學生養(yǎng)成了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形成了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方法,拍成微視頻的形式,提升了口頭表達能力,加強了記憶。
3.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利用網絡進行學習
“微課”學習需要利用網絡,對“微課”進行下載,拍攝微視頻并上傳,也要運用到手機及網絡。因此,在學習之初,讓學生與家長簽訂“網絡學習承諾書”。網絡學習承諾書內容如下:親愛的同學,學習是你自個的事,你必須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這也是對你的人生負責的開始。請你承諾在上網學習時做到:
(1)向父母公開你的學習帳號和密碼;
(2)和父母約定晚上8:30之前,將拍成的微視頻傳到網上,9:00以前完成對同學微視頻的評論,每天共安排半個小時左右微課學習時間及拍視頻上傳時間。
(3)其它跟父母約定的事項:__________________.
承諾人:_________
家長簽名:_________
網絡學習緊跟上了時代的步伐,培養(yǎng)適應時代發(fā)展的人才,適合未來發(fā)展的人才。
4.讓“學困生”的學習及表達找到了合適的路徑
在“微課”應用的過程中,經常會有學生反映“老師,經過我反復觀看微課,我終于弄明白了這節(jié)課的內容”、“老師,我看了某某同學的視頻,終于知道這道題怎么做了?”“學困生”本身不夠自信,經常不敢問老師問題,但是“微課”及同學的錯題微視頻給她提供了學習平臺,幫助他們解決了一部分學習上的難題。
同時“學困生”在課堂上展示的機會本來不多,但是通過課后的微視頻的拍攝,大大提高了口頭表達的機會,向其余孩子們展示了在自己反復琢磨的題目后,也能講得眉飛色舞,聲情并茂,從中獲得了極大的自信。
四、“微課”應用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文化
在“微課”應用過程中,筆者樹立了“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的教育教學理念。只要點燃學生心中渴求知識的火把,就能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愿望,形成學習動力。如何去點燃學生心中渴求知識的火把呢?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文化,在課堂教學中、平時作業(yè)中、課后交流中營造了平等、尊重、自主學習、自主選擇的理念,如課堂中采用抽簽提問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到了公平與尊重,在課前的預習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課后作業(yè)采用若寫不完可申請較少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在感受到尊重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學習可讓學生自己把握,自主選擇。通過課前、課中、課后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形成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高度信任,高度認可,從而激發(fā)出學生內心的求知欲望,點燃學生追求知識的火把。
五、“微課”應用于課堂教學還需要努力的方向
“微課”面對的畢竟是初中生,學生自律意識不強,如何加強網絡學習的安全措施需進一步探討。
要提高“微課”的質量,研究每節(jié)新授課的“微課”如何精準講解;研究一題多解的微視頻如何拍攝;研究“微課”如何與課堂教學更融洽緊密的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