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
摘 要:提到作文,十個同學有九個頭痛。這不僅是學生的痛,也是老師和家長的痛。學生寫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寫作的興趣更無從談起,教師也經(jīng)常嘆息現(xiàn)在的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沒有靈氣。歸其根源,文章是學生為了完成任務硬“擠”出來的,從事語文教學的這些年來,看到有些同學被作文所苦惱,也發(fā)現(xiàn)了學生作文中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 語文教學 學生
一、編故事,假作文
有些同學,作文語言流暢,情節(jié)生動,結構安排得當,中心也很突出。這樣一看,一定是篇好作文了??墒羌氁蛔x,再一琢磨,作文說得都是假話、空話。作文的內(nèi)容都是小作者憑空杜纂的。比如,有同學寫:“一天放學后,大雨傾盆,學校里一個人也沒有了,我看到有一位同學因為想到教室的窗戶沒有關,馬上回來關窗戶。結果渾身上下被大雨淋透……這真是一個關心集體的好同學?!蔽覀儾环猎O想,下這么大的雨,你是在哪里看到的這位好同學?看到了,為他所感動,又為何不去幫幫他呢?還有的同學寫到:“在寒風中,有一位年邁的老奶奶,拉著一車蜂窩煤吃力地往回走。正在這時,跑來了一位好心的小同學,胸前系著鮮紅的領巾,幫著老奶奶推車……”我們再來想一想:這位老奶奶如此吃力的拉車,早已看在眼里的這位同學,也就是文章的小作者為什么不趕緊上前去幫一把?而非要等到這位“紅領巾”?可見,同學們在寫作文的時候,沒有從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出發(fā),沒有從自己的生活中尋找素材,而是為了主題在編故事,假作文。[1]
《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卣Z言文字表述出來?!苯處煈撆囵B(yǎng)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尋找想說得話。只要平時留心多觀察,可寫的內(nèi)容比比皆是。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勇于說真話,說實話,把自己的情感傾吐出來。最好的辦法就是留心觀察,善于積累。讓學生準備一個小本子,上面簡單地記錄著自己身邊每天發(fā)生的值得寫的事。長久一來,在作文的時候,只要拿出來,翻一翻,找一找,要寫得內(nèi)容就躍然紙上了!多積累,多儲備,作文時才不會覺得無事可寫、無話可說、無情可抒,才會有飽含真情實感的優(yōu)秀篇章誕生。[2]
二、“好詞好句”多多益善
教學中,經(jīng)??吹接行┩瑢W在自己作文的時候,恨不能將平時積累的那些“好詞好句”,全都穿插在文章中,統(tǒng)統(tǒng)用上,多多益善。以至于,有些同學的作文完全是用這些成語呀,四字詞語呀,堆砌而成的。一篇作文中竟然出現(xiàn)了二十多個這樣的詞語,而這些詞語的運用又大多是不恰當?shù)?。其實,教學生寫作文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學生不能為了用上“好詞好句”而去用“好詞好句”。更重要的是,文章中能真正起到點睛作用的“字”或“詞”才是好詞好句,脫離了文章本身,單純地挑揀出來的詞、句,并不是真正的好詞、好句。有了語言環(huán)境,有整篇文章賦予了它們生命,才能夠算上“好詞好句”。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之妙令人叫絕。如果單拿出“綠”字,恐怕誰也不會說這是一個絕妙之詞。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告訴學生,不能再為了用詞而用詞。結合語言環(huán)境,能夠最準確,最貼切地表達出小作者的真情實感的詞和句,就是好詞好句。
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作文的實際情況,有目的地去講評。在學生的作文中,挑選出運用得當?shù)脑~、句。和學生一起分析,評議,這樣的詞、句好在哪里,為什么說它們是整篇文章中的好詞好句。相反,再找出一些所謂的“好詞好句”而又使用不當?shù)睦樱诒容^中,讓學生清楚,該如何寫自己的文章,說自己想說的話。
三、字數(shù)多了就是好文章
平時,有好多同學邊寫作文邊數(shù)字數(shù),覺得自己的作文,字數(shù)越多越好,這樣老師也就越滿意。殊不知,衡量一篇作文的好壞,不能單純的看字數(shù)。當然敘述一件事情,字數(shù)多些就會說得詳細些,具體些??梢坏┲皇菫榱藴悢?shù)而湊字,就不應該了。寫文章要從自己的真情實感出發(fā),用自己的情去駕馭自己的筆,情滿時就要適時收筆,不能拖沓。另一方面,作文還要注意詳略得當,該詳寫得要具體,應略寫得就要簡練。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教學中就要多下功夫。
這一問題,設計到了教師的“引”。學生有了鮮活而又有個性的生活體驗,并不一定能寫出富有個性的自由習作,只是為寫作提供了一種基礎和可能。引得活水要肥“耕田”,還要教師恰到好處地啟發(fā)、引導、鼓勵、幫助,“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課程標準語),成為學生自由習作上“畫龍點睛”的合作伙伴,點爆學生的表達欲望,成為形成和發(fā)展學生語言個性的自由體操,從而逐步訓練學生有了構思,一氣呵成的能力。
四、作文寫完不會修改
“文章不厭百回改”,多數(shù)學生在寫完作文后,不知道或是不會修改作文。教學中應教給學生方法,正確地加以引導、訓練。作文寫好后,不要急于抄到作文本上,自己先讀一兩遍,然后字斟句酌,反復推敲,直到滿意為止。讓學生學會自我修改作文,好文章就改出來了。
一是加字、詞、句,使文章內(nèi)容具體、形象、生動。有的學生寫作時,只是寫“天氣非常冷”、“學習很刻苦”, 至于天氣情況具體怎樣,從哪些地方可以表現(xiàn)人物的學習刻苦,缺乏具體細致的描寫。二是刪去可有可無的字、詞、句、段,把重復啰嗦的語句改的簡潔明白一點。同學寫“初稿”時,生怕“不具體”,結果出現(xiàn)了多余的字、詞、句,語言重復,甚至前后矛盾。因此,修改時就要毫不可惜的堅決刪除。三是把不通順和不合理的詞句劃掉,換上順口和合理的語句。通過反復的讀,找出搭配不合適的詞句,使文章的語句更通順更流暢。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不斷總結經(jīng)驗,努力讓學生對作文由“厭”寫變“樂”寫,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使學生能快樂作文,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大綱》
[2]《小學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