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嘯敏
巧用矩形對角線
顧嘯敏
平行四邊形是近幾年各地中考考查的重點知識,而矩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對角線相等是矩形的重要性質(zhì)之一,如果能巧妙地利用這個性質(zhì),可以使某些問題得到簡單而快捷的解決.
例1如圖1,在?ABCD中,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若E、F是AC上兩動點,E、F分別從A、C兩點同時以1cm/s的相同速度向C、A運動.
(1)四邊形DEBF是平行四邊形嗎?并說明理由.
(2)若BD=10cm,AC=16cm,當運動時間t為多少時,四邊形DEBF為矩形.
圖1
【分析】(1)判定平行四邊形的方法有很多種,可通過證明△ADE≌△CBF、△ABE≌△CDF,利用兩組對邊分別相等或者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來證明,這里利用對角線互相平分來判定平行四邊形最為簡捷.
(2)?DEBF在運動過程中要成為矩形,只需滿足對角線相等即可.這里還要注意E、F兩個動點運動的位置可能在點O的上方,也有可能在點O的下方,不能遺漏.
解:(1)∵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OA=OC,OB=OD.
∵E、F是兩動點,運動的速度相同,
∴AE=CF,
∴OA-AE=OC-FC,
即:OE=OF,
∴四邊形DEBF是平行四邊形.
(2)當DB=EF時,四邊形DEBF為矩形.
當點E在點O的下方時,
10=16-2t,t=3;
當點E在點O的上方時,
10=2t-16,t=13.
∴當t=3s或13s時,四邊形DEBF為矩形.
例2如圖2,在正方形ABCD中,E是對角線AC上的一點,EF⊥CD于點F,EG⊥AD于點G.求證:BE=FG.
圖2
【分析】通過觀察,線段BE與FG所在的三角形不可能全等,它們也不在同一個四邊形中,不能利用特殊四邊形的性質(zhì),所以直接證明它們相等非常困難.但如果構(gòu)造矩形的對角線,利用對角線相等的性質(zhì)進行轉(zhuǎn)化,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例3已知在Rt△ABC中,∠ABC=90°,點O是AC的中點,求證:OB=AC.
【分析】證明線段的倍分關(guān)系通常轉(zhuǎn)化為證明兩條線段的相等,加倍延長BO到D,可以證明四邊形ABCD是矩形,從而利用矩形的性質(zhì)得到結(jié)論.
圖3
證明:如圖3,延長BO到D,使OD=OB,連接AD、CD.
∵OA=OC,OB=OD,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又∵∠ABC=90°,
∴?ABCD是矩形,∴BD=AC,2OB=AC,
例3的結(jié)論用文字語言描述為:“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這個定理在幾何計算和證明中的應(yīng)用非常廣泛.
四、探求最值
例4如圖4,線段AB的長為2,C為AB上一個動點,分別以AC、BC為斜邊在AB的同側(cè)作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線段DE長度的最小值.
圖4
【分析】當點C在線段AB上運動時,點D、E隨之運動,線段DE長度也隨之變化,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形狀沒有改變,∠A、∠B的度數(shù)一直是45°,假設(shè)延長AD、BE交于點G,則△ABG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邊形DCEG是矩形,根據(jù)矩形對角線相等的性質(zhì),線段DE轉(zhuǎn)化為GC,從而利用“垂線段最短”的性質(zhì)巧妙地解決問題.
圖5
解:如圖5,延長AD、BE交于點G,連接CG,則△ABG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四邊形DCEG為矩形,∴DE=GC.
∴線段DE長度的最小值為1.
此解法通過添加適當?shù)妮o助線,巧妙地構(gòu)造矩形,利用矩形對角線相等的性質(zhì)將DE轉(zhuǎn)化為GC,利用“垂線段最短”直接求解,避免了復雜的代數(shù)運算,較為簡捷.
江蘇省寶應(yīng)縣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