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希輝
【摘要】在進行初中科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會結合自身經(jīng)驗,對目標性內容形成初步認識,因此學生在思考時就會受到腦海中已經(jīng)成型的概念的迷惑,從而對科學概念做出錯誤理解,因此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巧妙的將學生的迷思概念進行轉變,本文就從初中教學特點為出發(fā)點,研究并分析了轉變學生迷思概念的對策,以期對教學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迷思概念 初中科學教學 轉變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162-01
學生的思維意識是處于不斷發(fā)展階段的,因此他們在生活中能夠對日常接觸的事物及現(xiàn)象進行較為清楚的概念設定,而這部分概念往往是學生通過自身認知所形成的創(chuàng)造性概念,但是學生卻沒有足夠的經(jīng)驗能夠對概念進行理論性及科學性驗證,而這部分概念并不科學,與科學實質相差甚遠,這就使得迷思概念的形式化更加顯著,這不僅能夠對學生日后學習及認識事物造成不利影響,更會使其真正作用難以發(fā)揮,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優(yōu)化教學模式的同時,拿捏精準有效的教學策略,扭轉學生所存在的認識誤區(qū),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
一、在實際教學中影響學生迷思概念的因素
1.受日常生活經(jīng)驗的影響
初中科學的內容大多數(shù)都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這種聯(lián)系使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首先將學習的內容與生活中的經(jīng)驗進行結合,再加上受初中學生心理特點的影響,其對許多日常生活中事物的認知因受到經(jīng)驗的影響而非理性進行觀察,這就造成學生迷思概念的產生,而大部分的概念也并不存在任何意義。
2.受個體認知方式的影響
個體認知方式主要體現(xiàn)出的特點為感性認知,這種認知方式以自身的思維思考方式作為出發(fā)點,在對周邊事物的認知過程中主要是利用習慣及喜好探索事物的規(guī)律及特點,這一種人類原始的認知本能,但是,由于學生知識面狹窄,經(jīng)驗也明顯不足,并且檢驗較少,思維簡單,往往把事物的非本質屬性當作本質屬性。例如:學生小時候看到麻雀、烏鴉、燕子等,通過自己大腦簡單的分析歸納得出結論,把“會飛”歸結為鳥的本質屬性,而不能抽象提煉出鳥的本質特征。
3.受教師授課方式的影響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會將教學側重點放在知識傳授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室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則作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在這種條件下,學生往往是對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而非真正的對科學中的內容進行理解,并且教師在對科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容易忽略知識點在科學理論體系中的作用,過度強調一個知識點在授課章節(jié)內容的作用,這就造成了學生產生一個很深刻的認知形態(tài),對科學中的知識點形成片面性的認知。
二、在科學教學中如何轉變學生的迷思概念
1.利用科學方法,對學生的迷思概念進行探查—轉變迷思概念的前提
教師想要轉變學生的迷思概念首先就要清楚學生的概念是怎樣形成的,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進行頻繁交流及測驗對學生踐行了解及調查,通過調查所得數(shù)據(jù)對學生產生的迷思概念進行研究。目前在教育領域中,有多種對學生迷思概念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是通過與初中學生的交流訪談來進行迷思概念的研究,在此次研究中主要是以燃燒作為研究主題,通常學生對燃燒的概念只是生活中存在的火焰燃燒,因此學生在對燃燒的認知中存在著許多的迷思概念,例如:在進行調查時有54%的學生認為燃燒需要應用火才能點燃;60%的學生認為金屬制品不可能產生燃燒情況,72%的學生認為燃燒反應必須有氧氣參與,這些問題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迷思概念,教師可以應用這些迷思概念構建適當?shù)慕虒W框架,以此來改變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形成正確的科學理念。
2.討論交流,互相辨析—轉變迷思概念的途徑
在當前的教學理念中,交流在學生的學習中占據(jù)主要地位,學生在相互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可以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利用學生之間相互的討論交流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主動性,并且可以提出自己的認知觀點,對不同的認知進行討論,促使學生對不同觀點內容進行辨析,從而獲得新的知識,構建新的科學概念體系,這種改變學生迷思概念的粗策略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躍的思維體系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更好的學習方式及理念,從而積極的接受科學知識。例如:學生對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存在迷思概念,為了轉變這一認識,教師可以用手握木棒向上做勻速運動,讓學生討論交流。有的學生說“摩擦力的方向跟運動方向相反”;有的學生反駁“如果摩擦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同時重心的方向也是豎直向下,兩個豎直向下的力能使人向上做勻速運動嗎?”。通過討論交流,學生發(fā)現(xiàn)用自己原有的概念無法解釋現(xiàn)象,從而使學生改變了自己的認識,建立起正確的概念。
總結: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教師應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的迷思概念進行研究,根據(jù)迷思概念的內容及科學教學中的需求對學生的認知進行調整,在科學理論的基礎上,將概念進行優(yōu)化轉變,使學生可以形成順應科學概念的認知,促使學生將以往的迷思概念轉變成正確的科學概念,從而提高其科學素養(yǎng)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冰.初中化學迷思概念的現(xiàn)狀及其轉變對策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2011.
[2]陸林忠.例談初中科學迷思概念修正和重建的教學策略[J].中國教師,2012(17):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