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芝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產后護理要點。方法 收集該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根據隨機化分組原則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聯(lián)合產后護理干預,將兩組患者產后第4、12周的BMI指數、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進行觀察和對比。 結果 觀察組產后第4周、12周的BMI指數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就糖化血紅蛋白以及空腹血糖而言,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產后護理干預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的身體質量指數及血糖水平,有助于母嬰健康,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划a后護理;護理干預;護理要點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2(a)-0164-02
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患者在妊娠前糖代謝均正常,或者存在潛在的糖耐量減退,在妊娠期時就出現(xiàn)了糖代謝異常,導致患者出現(xiàn)多食、多飲、多尿等癥狀,并出現(xiàn)陰道或外陰感染[1]。近幾年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已升至了3%,且保持著持續(xù)上升的態(tài)勢[2]。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糖尿病腎病,增加產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風險,并危及母嬰健康,因此必須得到及時干預[3]。在該次研究中,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了產后護理干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根據隨機化分組原則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5~3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2±2.9)歲;34例初產婦,11例經產婦;35例剖宮產,10例陰道分娩。觀察組患者年齡在24~3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1±2.8)歲;35例初產婦,10例經產婦;36例剖宮產,9例陰道分娩。納入標準:患者空腹血糖高于5.8 mmol/L;餐后1 h血糖高于10.6 mmol/L。排除標準:合并Ⅰ 型糖尿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抑郁癥患者;心、腎、肝等重要器官出現(xiàn)嚴重障礙的患者。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遵循的程序均符合相關倫理學標準,并通過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聯(lián)合產后護理干預。
1.2.1 飲食控制 根據患者孕前體重、孕期增加重量、每日的運動消耗強度對其每日需要的總熱量進行計算,并對其膳食結構進行合理化調整:碳水化合物應占總熱量的50%~60%,脂肪應占總熱量的25%~30%,蛋白質應占總熱量的15%~20%。食物以蔬菜、瘦肉、豆制品、魚、奶、蛋為主,水果則以青蘋果、西紅柿、青瓜為主,做到少食多餐。囑咐患者禁食動物油、油炸等高脂食品,并限制含糖豐富的水果、薯類的攝入,每日進食的蔬菜應不低于500 g,豆類則以眉豆、白扁豆、赤小豆為主,同時注意補充維生素、鐵、鈣等微量元素。
1.2.2 運動療法 由于運動能夠增加機體對于胰島素的敏感性,并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從而對維持患者體質量、改善肥胖有著重要作用,而且對于產后盆底肌肉以及子宮的恢復有著促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患者產后身體較為虛弱,因此應指導她們進行持續(xù)緩慢消耗、舒緩有節(jié)奏的運動項目,比如室內慢步走、產后健身操、太極拳等。2次/d,均在餐后1 h進行,并持續(xù)20~30 min。嚴格遵循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量力而為的原則,并以患者的耐受為度。在運動的同時應準備餅干、糖果等食品,避免低血糖的發(fā)生。
1.2.3 心理護理 由于生產消耗了患者大量體力,而產后對于疾病的轉歸會出現(xiàn)過度擔心,從而出現(xiàn)焦慮、害怕等不安情緒,并通過邊緣系統(tǒng)、下丘腦等情緒環(huán)路刺激神經內分泌,并使神經免疫調節(jié)系統(tǒng)出現(xiàn)變化,導致部分拮抗胰島素的應激激素出現(xiàn),對血糖的穩(wěn)定性造成影響,甚至誘發(fā)產后抑郁等心理障礙疾病的出現(xiàn)?;诖?,護理人員應與患者積極溝通,并對癥疏導,讓患者感受到關懷與鼓勵,使其能夠保持良好的穩(wěn)定的情緒,并促進身體恢復。
1.3 評價指標
將產后第4、12周的BMI指數、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作為該次研究的評價指標,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對比。患者均晨起空腹抽取2 mL靜脈血,從而對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測量。
1.4 統(tǒng)計方法
將研究所得的最后數據使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在數據處理過程中,t用以檢驗計量資料,χ2用以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差異經P進行判定,其標準為:若P<0.05,則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若P>0.05,則提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產后第4、12周的BMI指數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就糖化血紅蛋白以及空腹血糖而言,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幾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數量逐漸呈現(xiàn)出了逐年上升的態(tài)勢,該病會導致患者機體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持續(xù)高血糖或糖耐量下降癥狀,并對其以及新生兒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4]。相關的研究認為,這種高危的妊娠疾病具有相當復雜的發(fā)病機制,與患者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肥胖、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等都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有效的預防和干預方式已經成為了臨床研究的重點問題[5]。
在該次研究中,對觀察組4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了產后護理干預,經對比分析可知,觀察組產后第4、12周的BMI指數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就糖化血紅蛋白以及空腹血糖而言,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在妊娠期間,大部分產婦的BMI指數都會上升,這樣不但容易導致新生兒低血糖、巨大兒等不良圍產結局,而且不利于產后恢復[6]。因此在產后護理干預中,重視了患者BMI指數的控制,一旦該指數顯著下降,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的發(fā)生風險,并有助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好轉。有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的高發(fā)人群為比較肥胖的女性,此類產婦的血糖控制更加困難,機體中胰島素拮抗也更加嚴重,因此對于妊娠結局的危害更大[7]。另一方面,糖化血紅蛋白的升高會提升紅細胞的黏度,并降低細胞流動性,降低細胞的變形恩哪里,并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幾率[8]。而通過產后護理干預,加強了對患者飲食的干預,并給予科學的運動指導,使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均顯著降低,從而提高了血糖的控制效果。此外,通過心理疏導,使患者能夠在產后維持良好的心態(tài),有助于保證機體中血糖的穩(wěn)定,促進身體恢復。
綜上所述,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產后護理干預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的體質量及血糖水平,有助于母嬰健康,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胡巧,車曉惠,吳淑芬,等.探討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及產后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25(17):58.
[2] 谷秀芹,陳艷,王燕萍,等.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嬰的影響及護理[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1,17(6):719-721.
[3] 白銀風,宋芳.妊娠期糖尿病的護理進展[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3(14):275-276.
[4] 蔡麗麗,黃文青,王鵬,等.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治和護理進展[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4,24(4下旬刊):2053-2054.
[5] 尹仲嬌,王子蓮,陳海天,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80例的產后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3,8(17):4175-4176.
[6] 楊曉紅,鄔俏璇,曾倩,等.產后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發(fā)生率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6):1378-1380.
[7] 梁秀梅,許釗,駱白云,等.產后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婦女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6,14(8):781-783.
[8] 朱乃芬,曹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產后護理干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24(29):356-358.
(收稿日期:2016-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