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山,楊青春
(1.國防大學政法學院,陜西西安710068;2.西安通信學院《西安通信學院學報》編輯部,陜西西安710106)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實踐邏輯
王海山1,2,楊青春1
(1.國防大學政法學院,陜西西安710068;2.西安通信學院《西安通信學院學報》編輯部,陜西西安710106)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實踐邏輯蘊含著實踐與理論之間的思維規(guī)律,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治國理政奮斗目標的民族復興論是邏輯起點,治國理政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時代主題論是邏輯主題,治國理政發(fā)展指導思想的發(fā)展理念論是邏輯樞紐,治國理政戰(zhàn)略布局的四個全面論是邏輯核,治國理政總體布局的五位一體論是邏輯展,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強軍興軍論是在軍事領域的邏輯延伸,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合作共贏論是在外交領域的邏輯拓展。
習近平;治國理政;實踐邏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復興
實踐是理論形成和發(fā)展的唯一源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對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發(fā)展是遇到的新問題、新要求進行了科學的回答,提出和實施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形成了系統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的,又指導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理論和實踐緊密聯系,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構成了嚴密的實踐邏輯。分析研究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實踐邏輯,揭示其中蘊含的實踐與理論之間的思維規(guī)律,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把握治國理政思想的精髓要義,而且有助于推進治國理政的實踐進程,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治國理政首先必須提出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吸引力,能夠團結和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統領全局、引領未來的宏偉奮斗目標。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治國理政的奮斗目標,揭示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fā)展走向,清晰勾畫出民族復興大業(yè)的宏偉前景。
對治國理政奮斗目標的回答形成了“民族復興論”,其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夢的本質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國家富強主要是指中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民族振興主要是指通過自身的不斷發(fā)展和強大帶動和改變世界,使中華民族再次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人民幸福主要是指讓人民過上更加幸福、富裕安康的生活。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的熱切期盼,反映了全體中華兒女夢寐以求的共同心愿。中國夢是國家夢想、民族夢想和個人夢想的融合,凝結著無數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和幾代中國人民的夙愿,承載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向往和期盼。中國夢是奮斗目標和實現路徑的有機統一,實現中國夢必須始終堅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1]10。
“民族復興論”確立了治國理政的奮斗目標,成為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辟未來的精神旗幟,成為我國走向未來的行動綱領。中國夢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不懈追求的宏偉愿景,構成了治國理政思想的起始范疇,是所有治國理政思想的理論出發(fā)點。因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實踐邏輯的起點。
如何把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懈地進行艱辛探索的重大理論課題和實踐課題。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產物,在不同的時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內容?!盵2]27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經過90多年的探索實踐,成功開創(chuàng)、堅持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回答了這個重大理論課題和實踐課題。事實雄辯地證明,要創(chuàng)造人民美好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指出:“黨的十八大精神,說一千道一萬,歸結為一點,就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盵1]18因此,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成為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時代主題。
對治國理政道路、理論、制度的回答形成了“時代主題論”,其主要內容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有機統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fā)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十八大以來,緊緊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時代主題,習近平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等諸多方面,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極大地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時代主題論”貫穿于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發(fā)展全過程,規(guī)定和統領治國理政思想其他組成部分,所有治國理政思想都是以這個主題為核心而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因此,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實踐邏輯的主題。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治國理政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發(fā)展,通過什么樣的發(fā)展路徑來強國富民,發(fā)展狀況和水平如何,是檢驗治國理政成敗得失的首要標準。發(fā)展是受一定理念支配的,有什么樣的發(fā)展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發(fā)展實踐。發(fā)展理念具有戰(zhàn)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直接關系發(fā)展成效乃至成敗。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1]127。五大發(fā)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理念集合,共同構成治國理政的發(fā)展指導思想。
對治國理政發(fā)展指導思想的回答形成了“發(fā)展理念論”,其主要內容包括:創(chuàng)新發(fā)展針對科技水平不高、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體制機制改革不夠等突出矛盾,注重解決發(fā)展動力問題,是為了實現發(fā)展動力轉換,提高發(fā)展質量和效益。協調發(fā)展針對區(qū)域、城鄉(xiāng)、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等不協調的突出矛盾,注重解決發(fā)展不平衡問題,是為了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fā)展后勁,推動平衡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綠色發(fā)展針對資源約束趨緊、環(huán)境污染嚴重、生態(tài)系統退化等突出矛盾,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資源環(huán)境問題,確保生態(tài)安全,必須堅定走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綠色發(fā)展道路。開放發(fā)展針對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強等突出矛盾,注重解決發(fā)展內外聯動問題,是為了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在發(fā)展中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完善對外開放布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發(fā)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共享發(fā)展針對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城鄉(xiāng)區(qū)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等突出矛盾,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在發(fā)展中必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發(fā)展理念論”把極為豐富的發(fā)展指導思想濃縮在五個概念之中,是治國理政發(fā)展指導思想的集中體現和凝煉升華,抓住了當前制約我國發(fā)展的癥結和要害,開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良方和對策?!鞍l(fā)展理念論”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承接奮斗目標和時代主題,開啟頂層設計和具體部署,聯結各個組成部分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如同勞動價值理論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邏輯樞紐一樣,“發(fā)展理念論”構成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實踐邏輯的樞紐。
為實現治國理政的奮斗目標,解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面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貫徹落實五大發(fā)展理念,必須運用系統思維從戰(zhàn)略高度加強頂層設計,確立治國理政的戰(zhàn)略方向、重點領域和主攻目標,形成治國理政的總方略。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深入探索新形勢下的治國之道和理政之要,經過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的步步推進、層層深化,提出和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布局。
對治國理政戰(zhàn)略布局的回答形成了“四個全面論”,其主要內容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zhàn)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zhàn)略舉措。習近平第一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第一次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次將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第一次為全面從嚴治黨標定路徑,鍛造我們事業(yè)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階段性戰(zhàn)略目標,具有戰(zhàn)略統領和目標牽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戰(zhàn)略目標的動力系統,是實現戰(zhàn)略目標的關鍵手段和根本途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實現戰(zhàn)略目標的保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是發(fā)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實現戰(zhàn)略目標的控制系統。
“四個全面論”是對習近平治國理政經驗的科學總結及對治國理政方略的系統整合、集成創(chuàng)新和理論概括,集中反映了習近平對治國理政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和治國理政方略的創(chuàng)新升華?!八膫€全面論”作為頂層設計,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構成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實踐邏輯的核心。
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進行戰(zhàn)略布局之后,還需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各個組成部分的戰(zhàn)略地位及其主要內容進行具體的籌劃和安排,為完成新的歷史任務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出新的要求。十八大進一步明確規(guī)劃了建設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tài)文明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物質基礎,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對治國理政總體布局的回答形成了“五位一體論”,其主要內容包括: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證,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基礎。經濟建設就是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因此,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xù)增長動力,推動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政治建設就是要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yōu)越性,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文化建設就是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社會建設就是要不斷改善民生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努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使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生態(tài)文明建設就是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加大自然生態(tài)系統保護力度,加強生態(tài)文明制度建設,努力實現綠色發(fā)展、循環(huán)發(fā)展、低碳發(fā)展,建設美麗中國。只有堅持“五位一體”建設全面推進、協調發(fā)展,才能形成經濟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公平、生態(tài)良好的發(fā)展格局,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五位一體論”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部署了做好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的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明確了五個領域建設發(fā)展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路線圖和任務書?!拔逦灰惑w論”是在五個建設領域的具體部署,也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實踐邏輯在各個建設領域的展開。
如何為治國理政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fā)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治國理政思想必須回答的軍事課題。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領導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yè)的偉大實踐中,統攬全局、運籌帷幄,立足國家安全和發(fā)展戰(zhàn)略全局,構建了以強軍目標為核心的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
對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回答形成了“強軍興軍論”,其主要內容包括:實現強軍目標要始終堅持以政治建軍為立軍之本。軍隊政治工作的時代主題是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3]54。習近平強調: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強軍之魂,筑牢軍魂是我軍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務,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實現強軍目標要深入推進改革強軍戰(zhàn)略。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要求,是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也是決定軍隊未來的關鍵一招。實現強軍目標要以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為基本方略。必須創(chuàng)新發(fā)展依法治軍理論和實踐,著力構建系統完備、嚴密高效的軍事法規(guī)制度體系、軍事法治實施體系、軍事法治監(jiān)督體系、軍事法治保障體系。習近平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創(chuàng)造性回答了新形勢下為什么要強軍、怎樣強軍等重大問題,明確了軍隊建設的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闡明了軍隊建設的戰(zhàn)略指導思想和原則,為黨的軍事理論寶庫譜寫了嶄新篇章。
“強軍興軍論”指引全軍官兵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不斷開創(chuàng)強軍興軍新局面,指引我軍全方位搶占世界軍事競爭戰(zhàn)略制高點,以強大戰(zhàn)斗力躋身于世界一流軍隊之列?!皬娷娕d軍論”譜寫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軍事篇”,是其實踐邏輯在國防和軍事領域的延伸。
如何為治國理政創(chuàng)造一個和平安寧的國際環(huán)境,實現中國和平發(fā)展,與世界各國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是治國理政思想必須回答的外交課題。習近平積極主動運籌外交全局,謀劃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宏偉藍圖,在融合中華傳統優(yōu)秀文化和新中國外交優(yōu)良傳統的基礎上,提出“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對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回答形成了“合作共贏論”,其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將致力于同世界各國一道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完善,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按照親、誠、惠、容理念推進周邊外交。秉承這一思想,我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zhàn)略構想,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向世界展示中國風范、中國誠意、中國氣派。
“合作共贏論”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智慧,閃耀著與時俱進的思想光芒,具有高度的戰(zhàn)略性、前瞻性和指導性,成為指導中國外交的強大思想武器。“合作共贏論”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外交篇”,是其實踐邏輯在外交領域的拓展。
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的七個方面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在對實踐問題的回答中形成和發(fā)展成為了一個層次分明、邏輯嚴密、系統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在這個理論體系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治國理政的奮斗目標,起著根本引領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治國理政的時代主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居于思想體系的統帥地位;“五大發(fā)展理念”是治國理政的發(fā)展指導思想,指引了民族復興的發(fā)展路徑;“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是治國理政的頂層設計,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根本制度體制機制保障;“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治國理政的具體部署,奠定了民族復興的堅實物質基礎和強大精神力量;國防和軍隊建設為治國理政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為治國理政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總之,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是一個內涵豐富、體系完整、有機統一的整體,同時也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必將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fā)展不斷豐富和更加完善。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Z].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習主席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讀本[Z].2016年版.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彭治民)
On Practical Logic of Xi Jinping's Governing Theory
WANG Hai-shan,YANG Qing-chun
(1.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Xi'an 710068,Shaanxi;2.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Xi'an Communication Academy,Xi'an Communication Academy,Xi'an 710106,Shaanxi)
The practical logic of Xi Jinping's theor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contains the law of thinking between practice and theory,which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e governing goal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ory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the theme of governing road,theory and system theory is a logical topic;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the guiding ideology is the logical hub;the F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layout is the core logic of governance;the Five in One theory is the logical expansion;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army is the logic extension in the field of military;the win-win theory of building new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s logic development in the diplomatic field.
Xi Jinping;governance;practical logic;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national rejuvenation
D61
:A
:1674-0033(2017)03-0001-04
10.13440/j.slxy.1674-0033.2017.03.001
2017-04-16
王海山,男,陜西渭濱人,博士研究生,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