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李堡中學(226600)
喻海波●
發(fā)散思維,突破多解問題教學瓶頸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李堡中學(226600)
喻海波●
求解物理多解問題,主要考查學生們在解題過程中的思維發(fā)散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推敲題設條件、分析研究對象和重視未知物理量等,培養(yǎng)學生的縝密思維,提升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
高中物理;發(fā)散思維;多解問題
正確把握試題方向,求解物理多解問題,在高考中一直都是難點.它主要考查學生們在解題過程中的思維發(fā)散能力,因此,這就要求學生們在解答此類問題的過程中,要將所有的情況都考慮周全,避免遺漏.引起物理問題有多解的情況有許多,大致概括為題設條件多元化、研究對象獨具特點和物理量含有未知參數等.接下來,就按照這三種引起多解的原因進行闡述,提出有效的應對方法.
通過以往的解題經驗,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問題想得到一個確定的結果,那么,這個問題的題設條件就必須是明確的.然而,在物理的許多題設中,有些題設條件故意給的十分模糊,這就有可能導致問題會出現多解的情況,這就要求學生們對給出的題設條件進行認真的推敲,多加思考,進行多元判斷.
為了使學生們形成遇到物理問題,應對題設條件進行精推細敲的習慣,我在教學過程中,就十分注重對學生們進行引導.在課堂上,我為學生們出了一道習題如下:有兩個帶異電的小球A、B從左到右依次放在絕緣的光滑水平面上,在它們的周圍分布有水平的向右的勻強磁場,兩個小球在磁場中保持相對靜止,假如小球A帶有的電荷量為Q1,小球B的電荷量為Q2,那么,請確定兩個小球的帶負電還是正電,且比較它們電荷量的大小.在解題的過程中,我采用問題引導的方式使學生們養(yǎng)成細分題設條件的習慣.我問,題設中給出兩個小球的帶電性了嗎?學生們都回答說沒有,但是可以知道兩個為異種電荷.接著我又問,他們的運動狀態(tài)是什么?學生們回答是相對靜止,接下來,學生們又分析了相對靜止的情況.接著又問,那么在這些中,什么可以引起多解,學生們都回答他們的帶電性和運動方向會引起多解,就這樣,多元判斷完成,學生們就不會遺漏情況了.學生們開始解題:當兩個球以相同的運動狀態(tài)向右運動時,Q2一定為正,且(Q2—Q1)E=(m1+m2)a,則Q2>Q1,若兩個向左,則Q1為負,且(Q1—Q2)E=(m1+m2)a,則Q1>Q2.學生們很快解決了多解問題.
在物理習題中,題設條件十分重要,我們在教學中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們對題設條件進行細細推敲的能力,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們在解題中少走彎路,盡快解決問題.
物理中,所有問題的提出都是圍繞一個研究對象展開的,有些研究對象本身具有某些特征,容易引起多解問題,因此,在解題過程中,抓住研究對象的特點進行分析,就很容易避免遺漏而引起不必要的失分.
傳送帶問題一直困擾同學,因為情況多樣,學生們不知道從哪里入手.針對這種情況,我專門對傳送帶問題進行總結,教會學生們正確提煉研究對象,有效提高了學生對傳送帶問題的認識.傳送帶問題大體分兩種,一種是當傳送帶水平時,一種是傳送帶傾斜時.在傳送帶水平式,分如下幾種情況:(1)將物體靜止放在傳送帶上.(2)將物體以一定的速度放在傳送帶上,物體與傳送帶速度方向相同,其V物>V傳和V物 高考各個學科知識點眾多,不同的學科都有自己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當為其排憂解難,盡量使學生少走彎路. 物理考題中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題設條件中的有些物理量并沒有給予明確的數值,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在這個未知的物理量上引起多解,因此,在解題的過程中應當十分注意未知物理量的取值問題. 在學生們的解題中,學生們面對未知的物理量都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入手,因此,我為學生們出了相應的例題,為學生們?yōu)V清思路.例題如下:將一個圓環(huán)套在一個水平的直桿上,給圓環(huán)一個初始速度,方向向左,假如在圓環(huán)運動的過程中,給圓環(huán)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則圓環(huán)在運動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多少?已知圓環(huán)的質量為m,圓環(huán)和直桿的摩擦力為u,圓環(huán)的初始速度為v,豎直向上的力為F,其中F=kv(k為常數,v為圓環(huán)的初始速度).在這個問題中,我們發(fā)現有許多未知量,因此,在解決問題時就會出現多解問題.我先引導學生們發(fā)現會使圓環(huán)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物理量,學生們都指出了圓環(huán)的質量m和豎直方向的力F,由此我們一起展開了討論,當mg=kv時,圓環(huán)會做勻速運動,不受摩擦力,因此摩擦力不會做功.當mg 經過這次探究,學生們對分析未知量的意識都得到了加強.未知的物理量需要多加小心,只要這樣才能全面考慮到. 總而言之,多解問題需要學生的思維縝密,考慮的情況必須周到.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此達到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得到提高. [1]陳志鋒.高中物理多解問題分析策略[J].數理化學習(高中版),2014(6). [2]張建斌; 柴春琪.問題解決循環(huán)模式下的高中物理一題多解[J].物理通報,2015(8). [3]尹衛(wèi)兵.物理多解問題分類討論[J].物理教師,2015(9). G632 B 1008-0333(2017)09-0066-01三、重視未知,分類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