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添
摘要:質疑是學生進行探索的開始,更是閱讀教學中促使學生展開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起點。因此,質疑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程度,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極大的作用,也是學生發(fā)展自我的獨特性,深化自我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據此,本文是我對閱讀教學中小學生質疑能力培養(yǎng)策略進行一些試探,希望對廣大同仁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質疑能力;培養(yǎng)策略
G623.2
學問,邊學邊問。我國從古至今都很重視學習中的“問”,朱熹就曾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教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古時更有“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的說法。因此,疑問是學習的開端,是創(chuàng)新的開端,是啟智的開端。只有教會學生質疑才能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普遍比較重視對文章的深入分析,學生沒有時間自己閱讀,沒有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語文閱讀課堂也失掉了其原本的靈氣。故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需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而小學階段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些基本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培養(yǎng)他們的質疑能力進而提高其創(chuàng)新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當前小學高年級閱讀教育中質疑能力培養(yǎng)的困境
(一)學生質疑動力不強
長久以來的應試教育和“滿堂灌”的教育模式早已經在學生的腦中形成固有的定勢,已經很難改變。有時為了更高的課堂效率,教師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問問題,禁止學生提出疑問,不能實現由“教師定向”轉變?yōu)椤皩W生定向”。
(二)教師對于質疑的目的不明
語文教育中的閱讀教學追求的是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獨有的閱讀能力??墒乾F實中的提問卻經常變成了教師設置導學問題,學生回答;或者在教學前鼓勵學生問問題,卻在正式上課時對學生之前提出的問題置之不理。這樣一來,并沒有達到學生質疑的目的,學生也沒有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快感。
(三)質疑的對策不清
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提問能力是在教師的不斷幫助下才能達到的,甚至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早期就有學者對小學生的質疑能力進行過專門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有90%都是低級問題,但是問題數量較為龐大,提問方式不一,層次內容各異,常常會使教師不知所措,或者陷入“問題陣”中無法進行正常的教學。
二、小學閱讀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信念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性,而創(chuàng)新的關鍵就是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要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重復“形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新問題”的過程,才能逐漸形成自主閱讀能力,才能真正的在不斷的解決問題中達到“學生主動要學”的目的。只有教會學生質疑,教師才能實現以學生的需要確定傳授的內容,從而真正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課堂效果。
(二)確定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策略
為了解決學生沒有邏輯的提問以及教師有序清晰的導學之間的矛盾,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除了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為學生“想問”、“敢問”創(chuàng)造條件以外,還要注重針對現在學生的性格和現狀,探尋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質疑規(guī)律,找出矛盾點,再尋求相應策略來解決問題。
首先,注意學生提問的問題類別。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還處于非常旺盛的階段,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之處,因此,對于同一篇閱讀材料,他們關注的內容各有不同,提出的問題更是五花八門。教師首先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基本的甄別,我在實際處理過程中,常常將問題分為以下幾項進行處理:
(1)跟文章內容無關緊要的社會和自然等出于學生好奇心的問題。一般這種問題,我會在課堂上及時解決,但是只限于“點到為止”,避免學生進一步的問題影響正常教學;
(2)對文章理解影響不大的語言知識問題。例如:學生不理解的字詞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會及時對新字詞以及回生字詞進行點撥引導,并加強方法指導;
(3)對理解文章的內容有較大作用的問題。當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時,首先我會給與肯定,如果課堂時間足夠,我會積極引導展開討論;如果時間不夠,會將其當做作業(yè)布置下去,讓他們課后用多種途徑探索,在下節(jié)課引導梳理解決。
其次,學生的問題也可以按照難度分為高級問題和低級問題。一般低級問題可以用來吸引學生的上課注意力,調節(jié)課堂氛圍;高級問題是需要學生的整合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才能得出答案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準確把握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水平,正確處理高級問題。
最后,教師在解答學生疑問時也要注意時機和方式。對于解答學生疑問的時機,我提倡“相機質疑”。這里的“相機”指的是學生提問的類型和水平同學生閱讀過程的契合度。例如:在初讀階段,學生常常會提出社會類、自然類、語言知識類的初級問題,這時教師就要采取“積極引導”的策略,主動引導學生根據問題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或者根據實際生活中的實例進行相關聯想,甚至教師可以直接講解釋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如果到了熟讀、精讀階段,教師可以重點解決與文章的重點和難點相關的關鍵問題。這時候,教師就應該展開過程,調動全班同學聯系全文進行討論,發(fā)揮集體力量,使學生在交流碰撞中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這樣的做法既能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勇于質疑、崇尚質疑、探解質疑”的積極性。
三、結語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針對現在學生不敢質疑,不知道如何質疑的現狀,教師要妥善解決,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制定具體策略。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要一步步將閱讀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由不敢問到會問,逐步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參考文獻:
[1]何亞麗.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J].語文學刊,2012(3):168.
[2]許美玲.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培養(yǎng)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5):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陳楊. 小學語文教學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J].學周刊,201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