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晨瑩
內容摘要:現(xiàn)代信息技術借助文字、聲音、色彩、動畫、圖形等多種方式傳遞信息,將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個感覺器官調動起來,給我們數(shù)學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v觀現(xiàn)實,有些數(shù)學教師把計算機教學當成了“萬能鑰匙”,盲目崇拜,隨心使用,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問題。本文將結合我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將整合中存在的問題一一羅列,并就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shù)學整合;問題;改進策略
G623.5
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完美結合,打破了單一呆板的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之處,給小學數(shù)學課堂帶來了勃勃生機。它借助文字、圖像、聲音、色彩、動畫等多種形式,刺激學生多種感覺器官,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解決重點,化解難點,以靜制動,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一、問題呈現(xiàn)
(一)信息技術教學意識薄弱、計算機應用能力不強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大力發(fā)展,極大地沖擊著我們的教學課堂。很多教師長期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制約,認為只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行,至于是怎樣的方式傳授就由教師自己決定了。一些老教師覺得自己年紀大了,跟不上時代潮流了,還是用老方法教教嘛好了。只要能把課上好就行,用不用多媒體都無所謂。一些年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不高,對計算機操作不夠熟練。
例如:我曾經聽過這樣一節(jié)課,教師上課的內容是《相遇問題》,原本課件的使用,是為了讓學生對相遇問題中的多個關鍵字詞進行深刻的理解與感悟。但一節(jié)課下來,由于教師對計算機操作能力不強,在課堂上連連出現(xiàn)多次多媒體演示癱瘓的現(xiàn)象。一個不小心大屏幕上就出現(xiàn)了一些亂七八槽的東西或是給學生呈現(xiàn)了與教師講授內容前后不符的東西。
這樣一來,原本很精彩的一節(jié)課,卻因教師的能力問題,被搞得一塌糊涂。整堂課只見教師疲于奔命地應付計算機出現(xiàn)的各種突發(fā)狀況,既嚴重影響了教學進程,浪費了學生寶貴的課堂時間,又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盲目夸大多媒體效果,違反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有的教師完全不考慮數(shù)學學科本身所特有的屬性,不管行不行,幾乎節(jié)節(jié)課都用多媒體上。這樣一來,把原本簡潔干練的一堂數(shù)學課,攪和得雜亂無章,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和思考問題的完整性與連續(xù)性。
例如: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最怕給學生上計算題的課了。大家都知道計算題教學十分枯燥乏味,學生大都有一種厭煩的情緒。因此,我花費了大量時間與精力制作了課件,并在課件中加入大量復雜的畫面,奇怪的文字特效,多樣的聲音變化……希望能借助新、奇、特、怪等效果,讓學生有興趣地學習計算題。但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并沒有達到我預計的效果。作業(yè)反饋,計算錯誤率高,學生似乎對計算的算理還沒理解透徹。
實踐證明:這樣盲目夸大多媒體效果,事實上只能適得其反。學生該學得沒學,亂七八糟的東西卻看了一大堆。極大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根本達不到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的真正目的,也違反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二、改進策略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整合的過程中的確存在著一些問題,有些是因為教師的觀念問題,有些是因為教師的能力問題,反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從源頭上改變觀念,從真正意義上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教學輔助力量,發(fā)揮多媒體電腦在教學中的推動作用。那么,面對這么多的問題,我們該怎么辦?接下來,我想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及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
(一)緊抓重難點,找準整合切入點,提高課堂實效
數(shù)學學科一向以嚴謹而著稱。這一獨有的特性給我們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困惑:想用多媒體上課,又怕數(shù)學課上的像語文課一樣,被大量的動畫所包圍;不用多媒體上課,有時又很難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無法有效地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有種騎虎難下的感覺。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我們教師也不用慌了神,要在整合的過程中找準切入點,以解決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為中心,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
一方面,教師要積極沖破“本本主義”思想的束縛,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主”的教學新思想,拓寬學生學習的知識面,加深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另一方面,教師上課前一定要細致地研究教材與教參,深挖知識點的內在聯(lián)系,分清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把重難點作為整合的切入點,精心進行教學設計。此外,教師還必須具備分析、篩選的能力。清楚地掌握什么知識點需要用到多媒體,什么知識點不需要用電腦來上,找準整合的切入點,切勿眉毛胡子一把抓。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利用電腦的特有技術,加上動畫三維立體的效果,給學生演示了“量量算算”、“剪剪拼拼”、“折折補補”等動畫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再加上多媒體演示驗證, 原本死氣沉沉的三角形居然在電腦屏幕上動了起來。每一次折疊、每一個翻轉、每一次剪貼,都在演繹著三角形內角和的演變過程。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180°這個重要的知識點掌握得十分牢固。
這樣的整合才真正地抓住了教材重點與難點,找準了整合的切入點,將信息技術教學的優(yōu)勢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從真正意義上提高了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實效。
(二)突現(xiàn)“主體地位”,尊重師生間的互動交流
在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中,不是你隨意點點鼠標、用一下電腦就代表你的教學是先進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必須要以學生的實際為出發(fā)點,積極地引導學生開動腦筋認識思考;教師也要做好引導作用,在知識的構建過程中,適時地點撥,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學習知識、理解本質,形成正確的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分數(shù)加減法》時,我放棄了直接呈現(xiàn)例題,一板一眼地教學生如何計算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而是利用課件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猴媽媽分果果。學生圍繞這個情境,通過小組合作、師生對話、生生交流,自由地口述在情境中找到的條件,并提出相應的數(shù)學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在課件的幫助下,不僅練習了找條件、提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利用師生、生生互動更好地理解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算理。
實踐證明:教師與學生之間真摯的情感交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言語互動交流、眼神互動交流才能真正勾勒出一個先進、出色的課堂教學氛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的有效整合是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這個目標。
但任何一樣事物都不是絕對的,有其兩面性?,F(xiàn)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更不是“萬能”的。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要提高警惕,面對問題多一份理性的思考,少一份浮夸的吹捧,多一份踏實教學的熱忱,少一份彎彎繞繞的花花腸子。積極鉆研教材,結合學科特征,學生的實際情況,找準數(shù)學學科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整合的有效切入點,耐心分析問題形成的深層次原因,找到行之有效的策略,把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演繹地更加生動、有趣、實用!
參考文獻:
[1]《現(xiàn)代信息技術學》,張予舒主編,安徽人民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4]《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教學技能應用》,陳明選、顧萬春等編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年7月。
[5]《小學教育心理學》,章志光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