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霞
【關鍵詞】 體育教學;終身體育;大單元教學法;意義;優(yōu)勢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5—0073—01
一、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意義
近些年來國外的體育教育向終身體育發(fā)展的實證說明,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成為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首要任務。筆者認為:學校體育教學與終身體育接軌的根本目的,是為國家實用型建設人才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奠定體魄健康的物質基礎。我國體育專家曲宗湖先生說:“學校體育要促進學生身體發(fā)展,增加學生體育意識,培養(yǎng)學生體育能力,既讓學生在校期間身體得到鍛煉,也讓他們學習一些獨立的健身方法,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使學生終身受益?!币虼耍晟茖W校體育教學的途徑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終身參與健身鍛煉的習慣,實現(xiàn)“人人享有體育教育,健康教育”而終身受益,是目前學校體育教學的改革方向。在終身體育理念的影響下,我國體育界眾多同仁認為,終身體育觀的養(yǎng)成應成為學校體育教育的核心。
二、大單元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1.大單元教學法的優(yōu)勢
大單元教學應適應動作技能(泛化—分化—自動化—動力定型)的形成規(guī)律,要很熟練地掌握該項技術,沒有較長時間的集中學習、練習和鞏固是難以達成目標的。目前學校的體育教學所采用的小單元教學往往是內容繁雜而時間有限,教師的授課也只能是蜻蜓點水?!缎抡n標》關于運動技能水平目標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只有大單元教學,才能較為熟練地掌握或完成一兩項球類運動中的技戰(zhàn)術;或者一兩套武術套路;一兩套舞蹈、健美操;一兩項田徑運動技能或傳統(tǒng)文化項目等。因此,運用大單元教學要使學生達到能夠組織各種比賽(如年級間、校際間、社區(qū)內的比賽等),并且具備在各種比賽中擔當不同角色的能力,學校體育教學必須根據學制特點連續(xù)進行一學期以上的大單元授課,同時要與大課間、課外活動和校際運動結合起來共同完成,使學校的體育教學與終身體育靠攏并最終達到接軌的目的。
2. 結合學校教育特點運用運動教育模式進行大單元教學
運動教育模式的核心目標是:教學生參加更加有意義的活動,使學生成為有運動能力、有運動素養(yǎng)、有運動熱情的體育人。該模式以運動技術為基礎,以運動參與的多元化為特色。在實施過程中要求每個角色履行自己的職責和任務。運動員角色要求學生努力學習技術和戰(zhàn)略,奮力拼搏,公平競爭。教練員角色要求指揮隊員的技巧和戰(zhàn)術的練習,決定隊員的替換,決定出場陣容等。裁判員角色要求管理比賽,熟悉比賽規(guī)則,執(zhí)行修改的規(guī)則,讓比賽順利進行等。以排球教學為例:嘗試學校在運動教育模式下進行大單元教學,必須根據能力的形成、素養(yǎng)的提高和熱情的參與者所具備的要求進行分層教學: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排球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術、戰(zhàn)術,裁判規(guī)則,保健康復措施以及不同角色所具備的素質要求等。其次,結合所學理論知識開始技術技能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全員參與,可以通過修改規(guī)則、降低難度等手段來激發(fā)學生興趣,獲得成就感。直至熟練地掌握可以成功參與運動所需的技術,理解并在活動中可以合理地運用戰(zhàn)術時,使之向有運動能力的體育人發(fā)展。
3.運用大單元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1)在教學實踐中改進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能的提高的同時,在運動教育的角色轉換中關注學生的主動探索、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體育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愉快的體育文化氛圍。
(2)要關注學生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要指導學生終身熱愛體育,不僅要在鍛煉體力、塑造人格及全面發(fā)展上下功夫,而且要讓學生體會各種運動的樂趣。
(3)充分體現(xiàn)運動教育模式中的直接指導、合作學習和伙伴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通過舉行以體育為核心的報告會、沙龍、書法、繪畫、攝影、墻報、表演、廣播和媒體宣傳報道等活動,多方位地展示體育文化,以達成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之目的。
(5)改變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構建一個內容多元化、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使過程性與終結性、定性與定量、絕對性和相對性相結合。
(6)運用運動教育模式進行大單元教學,只有政府部門和學校領導給予關注和大力支持,軟、硬件齊全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