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林
淺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
?張雙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重視化學實驗的教學功能,已經成為廣大化學教師的共識。目前中學的應試教育現(xiàn)象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些教師上課不做實驗,采用口頭描述的方式將實驗內容和現(xiàn)象呈現(xiàn)給學生,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起不到科學實驗探究應有的作用。要真正地實現(xiàn)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的實驗探究,教師應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化學探究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讓學生充分認識實驗探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增進對化學學科的情感,進而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
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根本上來說,絕大多數(shù)的化學知識都來自于化學實驗。另外,與化學實驗相關的知識在考試中所占的比例也較大,因此,教師一定要提高對實驗的重視,優(yōu)化實驗教學,切實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運用與實踐能力。
傳統(tǒng)的演示實驗教學的模式為:教材知識――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用實驗結果驗證新知識――師生概括總結。這種教學模式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與學的關系上,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而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強化“教”而淡化“學”,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教”與“學”的統(tǒng)一。而探究設疑,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會科學探究活動,可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真正做到教學統(tǒng)一和知行合一。新課程實驗教學提倡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特別是演示實驗,老師的任務是引導、協(xié)助和點撥。鼓勵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協(xié)作。教師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在實驗教學中尊重實驗的探究本性,增加學生動手機會。教為學服務,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情境,創(chuàng)造探究氛圍,引導他們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盡可能地將“演示實驗”轉變成學生動手的“探究性實驗”,引導學生做好每一個探究實驗。
探究性實驗就是挖掘書本已有的實驗內容和把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的有新意境、新內容的實驗,應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去大膽地創(chuàng)新和思考;把學生導入科學探索的新起點、新境界、新高度,讓他們親歷科學的探究過程,刻苦努力地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獵取新成果,從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層次上觀察和思考,使其有較強的知識遷移、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例如,高中化學中配100mL1.00moL/L NaCl溶液的實驗,教師可以按“講述、實驗、驗證、討論”的程序,即先講述用什么儀器、實驗步驟、實驗過程中注意的事項,甚至寫到黑板上,讓學生按照教師講的去做。但是,按探究性實驗要求,在教學時,只告訴學生實驗內容,讓學生自己準備,做實驗時,教師沒有過多的講述,巡回對個別問題加以指導。我對兩個班級分別采取上面的兩種教法,結果按“講述、實驗、驗證、討論”去做的班級,課堂秩序井然,全部學生操作有序,學生很快并順利地做完實驗,沒有提出更多的問題;而采用探究性實驗教法,課堂非常活躍,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操作方法各不相同,暴露出存在的不少問題。實驗結束后,每組同學都拿著自己配制的溶液請我觀看。這時我不失時機地以某一組或幾組的實驗為主,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或違背操作規(guī)程的現(xiàn)象,并結合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學生發(fā)展智能及實驗技能的有關問題,與同學們共同討論。學生積極性很高,根據(jù)自己的實驗情況,在回顧和反思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問題,并相互討論,甚至進行爭論,最終在我的指導下,形成了正確的總結性評價。
長期以來,課本上不少傳統(tǒng)實驗操作繁瑣,而且都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通常由老師演示,即使學生動手做也是按照書上的步驟單純模仿,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對于一些不合理的傳統(tǒng)實驗教師有必要讓學生自主探究,加以改進。比如必修1NaO性質探究實驗中NaO與CO反應,傳統(tǒng)實驗是制取CO氣體并通入NaO,收集產生的氣體并通過做木條復燃實驗證明產生了氧氣。這個實驗我讓學生自己動手,自主設計實驗加以改進。CO一定要制取嗎?氧氣一定要收集后用木條復燃實驗加以驗證嗎?帶著這些疑問,學生開動腦筋,自主創(chuàng)新了該實驗。有學生設計了直接用棉花包裹NaO粉末,用玻璃管伸進NaO粉末中然后吹氣,可以看到棉花劇烈燃燒。新設計的實驗不僅證明了NaO與CO反應生成了氧氣,而且證明了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改進后的實驗不僅操作方便,而且實驗現(xiàn)象具有趣味性。一般用水來滅火,有的同學打破常規(guī),改進了NaO與水反應的實驗。同樣用棉花包裹NaO粉末,然后滴幾滴水到棉花上,棉花劇烈燃燒,即水能生火。傳統(tǒng)焰色反應是用無銹鐵絲蘸取溶液或固體粉末,然后置于酒精燈上灼燒,觀察火焰顏色。該方法由于蘸取的藥品較少,不利于觀察火焰的顏色。針對上述問題,有的同學作了如下改進:將一些浸有酒精的棉花置于點滴板上,再將要用的藥品溶液用滴管滴幾滴于棉花上,然后點燃棉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火焰的顏色。
教師對學生傳統(tǒng)實驗的改進,可使實驗教學與探究學習融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實驗的探究功能。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自己動手實驗,不僅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自主意識,而且有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科學探究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僅課堂上的實驗是有限的,為了能更好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老師們應提倡學生多做生活中的小實驗,如用注射的針筒(或滴管)吸取少量稀硝酸,射在已經漂白的花瓣上,在射到硝酸的地方,白色又轉變?yōu)榧t色,形成紅白雙色的花。這是因為二氧化硫跟紅色素結合生成的無色物質不穩(wěn)定,在有氧化劑(如硝酸)的作用下,就被分解而恢復原來的物質。因為生活中的小實驗與課堂實驗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和完善,這樣可以大大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也有利于學生科學素質的發(fā)展。
化學是一門有關自然科學的學科,實驗在化學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研究實驗教學策略,對促進化學教育具有深遠意義,更將促進高中化學教育越來越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全面落實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目標。
甘肅省蘭州市蘭州新區(qū)永登五中 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