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踐行高效的初中班級管理是班主任非常關注的議題,本文將通過分析現(xiàn)有通行的班級管理上的不足,結合筆者的實踐經(jīng)驗和反思,進而探討初中班級管理工作新的策略。
【關鍵詞】班級管理;初中;教學改革
自教育部提出新課改后,初中班級管理的改革也開始加快步伐。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初中班級管理工作在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摸索中收獲了諸多可喜的成果,但也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難。所以如何探索一種更有效的初中班級管理工作將在本文中呈現(xiàn)。
一、當前初中班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依據(jù)一定的要求和規(guī)范.采取適當?shù)姆绞椒椒?,對所帶班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課外活動等進行管理教育,以建立優(yōu)良的班集體,進而促進和保證全體班級成員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活動。在傳統(tǒng)的教育理論和思想中,班主任都被認為是學生的管理者、監(jiān)督者和引導者,具有較大的權威,但是其卻忽略了班主任同時也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和合作伙伴,共同服務于班集體的建設,應該使自己與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與尊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智育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核心,而智育的重要途徑就是通過文化課的教學活動。學習文化課知識是學生的最主要活動,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認知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徑。班主任搞好對學生的學習管理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條件。然而,在現(xiàn)實的學習管理,部分班主任混淆了學習要求和學習指導的含義,過分看重學生成績,只要求學生一定要好好學習,拿高分,卻忽略了一系列影響學習成績的因素,例如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沒有向學生強調學習的意義,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的提高,更談不上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加以指導。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以建立優(yōu)良班集體、促進班級全體成員發(fā)展為目的,按照一定的規(guī)范要求,在班級管理中采取適當?shù)姆椒?,對班級的學生進行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管理教育。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影響,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被認為是管理者和監(jiān)督者,具有. 較大的權威,班主任與學生的良師益友及合作伙伴關系被忽略。目前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仍然處于絕對權威的地位,他們認為十四五歲的初中學生心智不成熟、能力較弱,因此在制定班級管理制度、確定班委會、實施監(jiān)督管理和學生評價時,全由班主任一人決定,不給學生任何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級管理方式。
在班級這個大集體中,班主任應認真思考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與學生不僅僅是師生關系,還應該是親密的朋友和合作的伙伴。初中生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階段,心理上處于半成熟狀態(tài),班主任應對其做好人生的引導,教會他們學習、做人以及與人相處的方法;同時,班主任應以平等、友好、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與他們形成朋友的關系,以朋友的身份尊重、關心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與班主任之闖的平等地位。由于班級的管理工作繁雜,班主任一個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與學生的平等關系,民主選取班干部并制定民主的管理機制。改變傳統(tǒng)的班主任制定班干部的方法,讓所有學生參與選舉,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可以實行輪流管理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班集體的主人,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中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對象是每一個學生。后進生主要指成績差和思想落后、行為習慣差的學生。各個班級中,優(yōu)等生只是少數(shù),后進生則占據(jù)很大一部分,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應予以重點關注。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其中優(yōu)點和缺點是共存的。優(yōu)等生的優(yōu)點很容易發(fā)現(xiàn),而后進生則因為缺點突出,掩蓋了優(yōu)點。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注意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表揚,繼而引導他們健康發(fā)展。
三、實行多元的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果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了著名的強化理論。他認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對于學生行為的塑造會產生相當重要的影響。采取單一進行懲罰的工作方式,對學生訓斥則會造成師生情感對立。彼此敵意增加,造成學生自暴自棄、心理畸形發(fā)展,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厴的教育目標完全相悖。因此,根據(jù)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學說,在初中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多用正強化的手段來塑造學生的良性行為,用不予強化的手段來消除消極行為,而且應慎重對待懲罰這一負強化,因為負強化只能讓學生明白什么不能做,而不能讓學生知道什么能做和應該怎么做。加強管理只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一種手段,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要實現(xiàn)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這是由教育的內部關系規(guī)律所決定的。所以,班主任應采取多元化的工作方式,激勵學生的良性行為,消除其消極行為,進而提高管理效果。
四、小結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依據(jù)一定的要求和規(guī)范.采取適當?shù)姆绞椒椒ǎ瑢λ鶐О鄬W生的思想、學習、生活、課外活動等進行管理教育,以建立優(yōu)良的班集體,進而促進和保證全體班級成員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活動。在傳統(tǒng)的教育理論和思想中,班主任都被認為是學生的管理者、監(jiān)督者和引導者,具有較大的權威,但是其卻忽略了班主任同時也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和合作伙伴,共同服務于班集體的建設,應該使自己與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與尊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總之班級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工作方法千差萬別,形勢和任務又在千變萬化,只有不斷總結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經(jīng)驗,才能使班級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斷躍上新臺階。 我們應更多的去學習、 去實踐,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才能使班主任的工作做得更好, 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快樂地成長。 班級是學校教育和學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層組織,整個學校教育的功能的發(fā)揮主要是在班級活動中實現(xiàn)的。在進行班級管理時,班主任應改變觀念,克服工作方式單一、管理內容不完善等問題,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級管理方式、重視后進生的成長、實行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并在實踐管理中不斷地總結方法、積累經(jīng)驗,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
作者簡介:王芳文(1972-),男,漢族,湖南衡南,衡南六中,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及班主任工作。
參考文獻:
[1]胡曉燕.初中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