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漢兩種語言互譯中,英語和漢語的詞匯之間沒有完全對應的關系。因此,有時候也需要進行詞類的轉(zhuǎn)換,即翻譯時在保持原文內(nèi)容不變的前提下,改變原文中某些詞的詞類,以求譯文通順自然,合乎譯入語表達習慣。無論英譯漢還是漢譯英,詞類轉(zhuǎn)換法都是最基本的技巧之一。
關鍵詞:翻譯;詞類轉(zhuǎn)換;技巧;方法
中圖分類號:H319
一、概述
漢語單詞沒有詞形變化,而英語單詞卻有,同一個詞根加上不同的詞綴,可以變成動詞、名詞、形容詞或副詞等。翻譯時有時候就必須進行詞性的轉(zhuǎn)換。其次,漢語句子多用動詞,而英語句子則多用其他詞性的詞,如名詞、形容詞、副詞和介詞詞組等。這也意味著,翻譯時英語句子中的名詞、形容詞、副詞和介詞詞組要譯成漢語的動詞,反之亦然。另外,兩種語言的表達習慣也不盡相同,比如,某個意思在英語中通常用某種詞性的詞表達,在漢語中很可能用別的詞性的詞表達。這也要求在翻譯中靈活運用詞類轉(zhuǎn)換的技巧。最后,還有語體風格的因素,有時候也要求我們在翻譯中進行詞類的轉(zhuǎn)換。如英語在正式語體中傾向于用抽象名詞,而漢語因為沒有詞形變化,往往用其他手段來表示同樣的意思,所以有時候也需要進行詞類的轉(zhuǎn)換。所有這些都要求譯者熟練掌握詞類轉(zhuǎn)換的技巧,以使譯文通順流暢,符合譯人語習慣。詞類轉(zhuǎn)換是指翻譯時在保持原文內(nèi)容不變的前提下,改變原文中某些詞的詞類,以求譯文通順自然,合乎譯入語表達習慣。無論英譯漢還是漢譯英,詞類轉(zhuǎn)換法都是最基本的技巧之一。
二、形容詞轉(zhuǎn)換為動詞
英語中表示知覺、情欲、欲望等心理狀態(tài)的形容詞,在系動詞后作表語,是整個句子謂語的一部分,英譯漢轉(zhuǎn)換為動詞。例如:confident,certain,careful,angry,sorry,sure,ignorant,afraid等。
1.Im very opt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對中日關系的未來我持樂觀態(tài)度。
2.Doctors have said that they are not sure they can save hislife.
醫(yī)生們說他們不敢肯定能否救得了他的命。
3.The fact that she was able to send a message was a hint. But I had to be cautious.
她能夠給我?guī)€信這件事就是個暗示。但是我必須小心謹慎。
4.They were news-hungry.
他們迫切地想弄到消息。
5.Only those with a doctors degree are eligible to apply forthe position.
只有有博士學位的人才有資格申請這個職位。
另外,還有一些形容詞也可以轉(zhuǎn)換成動詞。
6.Shortly after Jimmy Carters election as President, his advisers were reported as recommending lower taxes and higher government spending.
據(jù)說在吉米·卡特當選總統(tǒng)不久,他的顧問們就建議應當降低稅收,擴大政府開支。
三、動詞轉(zhuǎn)換為名詞
名詞派生的動詞,名詞轉(zhuǎn)用的動詞,漢語中找不到相應的動詞,翻譯時轉(zhuǎn)為漢語名詞。
1.Diligence has always characterized his working style.
勤奮是他的工作特點。
2.Five-star flags symbolizes China.
五星紅旗是中國的象征。
3.To them,he personified the absolute power.
在他們看來,他就是絕對權威的化身。
4.Most US spy satellites are designed to burn up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 after completing their missions.
美國絕大多數(shù)間諜衛(wèi)星,按其設計,在完成使命后,在大氣層中焚毀。
5.Numerous abstentions marked the French elections.
這次法國選舉的特點是棄權的人多。
四、名詞轉(zhuǎn)譯為形容詞
英語形容詞派生的名詞在翻譯時轉(zhuǎn)化為漢語形容詞。
1. He sometimes,as I thought,bore me down more by his fluency than by his strength of his reasons.
我認為,他有時之所以能把我難倒,其原因倒不是他的理由充分,而是因為他的口才好。
2.The paleness of her face indicated clearly how she had gonethrough these years.
她蒼白的臉色清楚地表明,這些年她是怎么過來的。
3.The blockade was a success.
封鎖十分成功。
4.As he is aperfect stranger in the city,I hope you couldgivehim the necessary help.
他對這座城市完全陌生,所以我希望你能給他必要的幫助。
五、結(jié)語
詞匯直接反映社會生活,詞匯與語言文化和社會歷史背景有著密切的關系。由于受到英、漢民族的不同心理特點、思維方式、語言發(fā)展歷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英語和漢語在詞匯的構(gòu)詞和文化內(nèi)涵方面存在著差異。在進行翻譯時,譯者一定不能忽視這些差異,應該靈活掌握和利用詞匯的翻譯技巧和方法,以保證譯文傳達信息的準確和符合譯入語的文化習慣。
參考文獻
[1] 王福祥.吳漢櫻.文化與語言[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2] 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3] 陳文伯.英漢成語對比與翻譯[M].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
[4] 駱世平.英語習語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5] 郁福敏.郭珊璉.英漢習語對比[M]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
[7] 平洪.張國揚.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吳映梅(1967- ),女, 云南昭通人,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英語教學法,二語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