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寬
【摘 要】小學美術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應當抓住課堂這一主陣地,打造開放探究、信息化、差異性以及包容性的美術課堂,促進學生美術素養(yǎng)提升。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模式轉變
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好的勝任美術教學工作,是廣大小學美術教師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如何順應美術教學的發(fā)展需要,首當其沖要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使美術教學工作更具時代特征,更加適應學生發(fā)展要求,更加有力的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一、小學美術課堂應當從“封閉型”轉變?yōu)椤伴_放型”
美術是一門藝術,對學生的美術教學要從小抓起,注重藝術的熏陶滲透。抓好美術教材內容的教學是基礎和基本,但是教師決不可因此而將學生的美術學習活動封閉起來。有些教師教學活動完全局限于課堂的40分鐘,美術教學成為了狹隘的美術課堂教學,大量的生活資源、大量的美術要素無法得到綜合利用,影響了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筆者在教學中注重將封閉的課堂拓展開去,打造更加開放的美術課堂。例如帶領學生走上街頭了解各種標志,了解建筑物的設計之美,了解生活中美術的具體運用,以及帶領學生參加各種美術展覽、書法展覽,讓他們在美術的氛圍中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增強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等等。這樣的開放性課堂,有效打破了課內時間與空間的制約,讓學生接觸到更為精彩的藝術世界。
二、小學美術課堂應當從“灌輸型”轉變?yōu)椤疤骄啃汀?/p>
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許多小學美術教師對學生的教學采取灌輸模式,美術基礎知識采取講解灌輸,美術創(chuàng)作示范采取師徒式的灌輸,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沒有得到滿足,他們的積極性和生動活潑的個性在美術學習中受到制約,影響了學生美術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對此,筆者將過去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閱l(fā)引導探究模式。美術知識的教學向學生提出目標要求,讓他們自己去學習感悟,以及搜集相關的知識進行補充,這對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研究能力具有非常大的幫助。在一些具體操作內容的學習過程中,也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無論是從色彩的搭配、線條的勾勒還是動刀具去雕刻,以及展開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整個教學過程完全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進行,他們獨立思考、相互合作,集中大家的智慧進行藝術鑒賞或者完成美術作品的設計。這種探究模式極大的集聚了學生的集體智慧,讓學生的藝術天賦得到充分釋放。
三、小學美術課堂應當從“說教型”轉變?yōu)椤把菔拘汀?/p>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藝術鑒賞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目標之一,讓學生學會發(fā)現美、鑒賞美才能創(chuàng)造美。有些教師在這一方面的教學中,完全采取口頭說教的方式。學生對一件美術作品的欣賞,應當在強烈的視覺感知基礎上進行分析,去思考感悟,而單純憑借教師的說教,效果非常有限。筆者在這一方面注重運用信息化手段,搜集了不同類型的藝術品、不同名家的代表作、不同流派的畫作,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演示進行欣賞,從明暗、色彩等不同的方面來增強自己的藝術素養(yǎng)。大量的美術精品通過多媒體手段演示出來,效果接近于真品畫作的展覽,對學生所產生的視覺沖擊力是巨大的。筆者經過這樣的演示,將大量的網絡資源運用到美術教學活動之中,使學生在課堂上接觸到了大量的藝術因素,從油畫、水粉畫、國畫、素描到雕刻等不同的藝術品,有效提高了學生藝術鑒賞能力。
四、小學美術課堂應當從“統(tǒng)一型”轉變?yōu)椤安町愋汀?/p>
小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表現各不相同,與其自身能力基礎有著很大關系。美術學習很重要的一點講究天賦,有的學生目光敏銳,觀察能力很強,表現能力也很好,在美術學習中就非常輕松,而且效果明顯。有些學生無論是在鑒賞還是構思、創(chuàng)作表達等方面都相對滯后。這樣的差異要求教師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分層模式,筆者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了ABC三類要求,分別對應不同能力基礎的學生,保證他們從學習的消極情感中走出來。特別是一些學生學習能力不佳,對美術課堂有著畏懼心理,經過差異性目標的設置,他們的學習目標要求明顯降低,與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教學活動都是圍繞這樣的降低難度目標而進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被有效調動起來,也重新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這樣的差異性教學有效兼顧了學生美術學習中的不同發(fā)展水平,體現了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理念。
五、小學美術課堂應當從“教材型”轉變?yōu)椤吧钚汀?/p>
組織開展好美術教學,教材是基本的抓手,也是重要的內容。教材中的內容應當成為教學的主要內容,但是教師切不可因此而制約了教學內容的拓展程度。筆者認為在各地區(qū)的發(fā)展中都會有一些鄉(xiāng)土美術資源,只要加以充分的利用,將其通過校本課程或是補充課程的方式融入到美術教學活動之中,所產生的促進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例如,筆者將本地區(qū)民間較為流行的剪紙藝術,納入到美術教學活動之中。一張彩紙經過巧妙的剪裁,變成了一個個小動物,變成了一個個圖畫,在學生眼中非常神奇。對此,筆者將這一內容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與教材相結合穿插進行,學生的興趣明顯提高。經過補充型鄉(xiāng)土教材的融合,美術課堂教學的藝術性、趣味性明顯提高,這些補充的教學內容成為了美術課堂上的氛圍調節(jié)劑,使學生學得更感興趣,從而對教學目標任務的達成產生了明顯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課堂的改革創(chuàng)新,核心理念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著眼學生能力素質發(fā)展目標,改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與時俱進提升教學的藝術性技巧性實效性,從而對學生美術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媛.對美術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科普童話,2016(41)
[2]尚修艷.美術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研究[J].成才之路,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