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莉
摘 要:黃源深先生曾指出“為思而教”是當代英語教育價值取向,不僅要強化學生的英語概括能力、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要重視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和英語文化素養(yǎng),將學生培養(yǎng)成滿足市場就業(yè)需求的高素質(zhì)英語實踐人才,提升學生的英漢互譯能力和敏捷的口語表述能力。本文將簡析英語教育價值取向及實施策略,并提出個人見解。
關鍵詞:“為思而教”;英語教育;價值取向;實施策略
黃源深先生于1998年和2010年分別提出英語教育應該以“為思而教”為價值取向,采用“學思結(jié)合”的方針,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增強學生的英文閱讀寫作能力和語言思辨能力,指導學生在閱讀與寫作過程中學會分析、解釋、推理、評估與說明,并進行自我校準。本文將簡析英語教育價值取向的意義,并從培養(yǎng)學生的英漢互譯能力,增強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和加強學生的英語實踐技能等三個方面來舉例探索英語教育價值取向的實施策略。
一、英語教育價值取向的意義
黃源深先生將“為思而教”定為英語教育價值取向,并指出實施該價值取向必須重視學思結(jié)合,塑造學生的英語思維,教導學生認知英語價值與功能,在英語文學閱讀中進行探索,對比分析英漢文化,提升英語閱讀思辨能力,將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市場所需要的高素質(zhì)翻譯人才。而且,需要從宏觀的角度引導學生在閱讀英語文學的過程中學習英漢互譯文化,培養(yǎng)英語思維,加強母語功底;從中觀角度細化英語文學閱讀,初步培養(yǎng)閱讀思辨能力;再從微觀角度出發(fā),融合“開展文學閱讀、擴大語言輸入、注重體驗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靈活應用英語文學閱讀,提升英語閱讀與寫作的融合密度,讓學生練習撰寫英語閱讀心得,創(chuàng)作英語小說、詩歌、戲劇和散文等[1]。
二、英語教育價值取向的實施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英漢互譯能力
加強學生的英漢互譯能力是指導學生學習英漢互譯文化,強化學生的母語功底和提高學生英文翻譯能力的前提基礎。教師在進行英漢文學閱讀課堂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制作精巧、生動的教學視頻和短小而完整的課件,輔助學生在欣賞靈動的視頻中掌握英語知識,并通過課堂互動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幫助學生解決知識盲點。例如在講解語態(tài)詞will時,教師可以融合《亂世佳人》的電影視頻,并在課件中選用其英漢互譯的經(jīng)典語錄,用清晰的圖文為學生展示以下內(nèi)容:
“Ill think of it all tomorrow,at Tara.I can stand it then.Tomorrow, Ill think of some way to get him back.After all,tomorrow is anather day”(明天我要回塔拉。那時候我就能經(jīng)受得住一切。明天我會想出一個辦法再讓他回來。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然后,教師可以用紅色的字體標注重點詞匯will,指導學生認知這個單詞在句子所起的作用,從中了解英漢互譯文化,加強自身的英語翻譯功底。講解《英國文學·呼嘯山莊》時,教師可以先用課件為學生展示這樣一句話:“Fog hung in the trees, and in the distance, large, sharp, talk rocks called the Penistone Crages rose up out of the ground”,接著讓學生從中尋找和判斷英語表達方式,總結(jié)重點詞匯和語法點,并翻譯這句話,嘗試用英語對其進行復述,分析這句話的作用。然后,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呈現(xiàn)更為標準的漢語譯文“樹林里霧氣彌漫,在遠處,巨大尖峭的潘尼石巖拔地而起,巍然聳立”,再和學生一起討論這句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對比英漢陳述的不同,總結(jié)翻譯技巧。
另外,教師可以通過借助網(wǎng)絡平臺構(gòu)建英語學習網(wǎng)絡,在“英語知識庫”中添加多方面的優(yōu)秀作品,如英語影視文學對譯和英漢互譯名著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課后依然能夠隨時練習英漢互譯,不斷擴展學生的英語文化視野,促進英語知識資源共享[2]。
(二)增強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
增強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則要求教師應成功融入“學思結(jié)合”理念,廣泛引入經(jīng)典文學作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整理知識點,進行思考和分析,用漢語和英語解釋所讀內(nèi)容,并總結(jié)自己的閱讀體會,提高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3]。例如在講解《歐美文學·巴黎圣母院》(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時,教師可以引入經(jīng)典內(nèi)容《Crystal vase and earthenware pot》(水晶瓶和陶罐的故事),先讓學生閱讀“One moring,on awaking,she saw on her window tow vases filled with flowers.One was a very beautiful and very brilliant crystal vase but cracked.It had allowed the water with which it had been filled to ascape,and the flowers which it contained were withered.The other was an earthenware pot,coarse and common,but which had preserved all its water,and its flowers remained fresh and crimson..”再讓學生進行翻譯,為學生展示譯文“一天早上,她醒來看見自己的窗臺上放著兩只插滿花的花瓶。一只是非常漂亮、非常透明的水晶瓶,然而卻有裂紋,里面的花也枯萎了。另一只是個粗糙、不起眼的陶罐,但它卻蓄滿了水,里面的花兒依然新鮮、紅艷?!?,然后和學生用英語分析卡西莫多在窗臺上擺放這兩只花瓶的用意,推測愛斯梅拉達看到這兩個花瓶以后的反應,讓學生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理解這段話。然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深化這次閱讀講解活動,用英語告訴學生卡西莫多想用平凡粗糙的陶罐和有裂縫的水晶瓶來提醒愛斯梅拉達不要被弗比斯英俊的外表所欺騙,可是愛斯梅拉達最終都不明白卡西莫多的良苦用心,她美麗、善良而純真,卻有盲目癡情的一面,這也是造成她人生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樣可以指導學生學會用批判性思維看待英語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
在解析《簡·愛》(Jane Eyre)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書中較為短小精悍的語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巧記單詞和語法,探索中英語法結(jié)構(gòu)的異同。教師可以用課件為學生列舉以下三句話:
1.I soon discovered that often , there were good sides to all the sad troubles in life .(我很快發(fā)現(xiàn)生活中令人傷心的麻煩事往往也有它好的方面。)
2.If you really want it, happiness is waiting for you.(如果你真想得到幸福,幸福也正在等待著你。)
3.That evening,I stood at the door of my house, looking at the door of my house, looking at the sunset an the quiet fields.I allowed myself to imagine again the life I could have had with Mr.Rochester.(那天晚上,我站在我的房門口,望著落日和靜靜的田野,任由自己想象著和羅切斯特在一起我們會過怎樣一種生活。)
接著,教師可以根據(jù)例句提出問題如“What do you think that sad troubles?”,“What is happiness?”“Why was Jane thought that had with Mr.Rochester could be happiness?”學生能夠在思考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更為標準的英語表述方式,認知英漢互譯中的省略用語和意譯,增強自身的文學翻譯功底。
(三)加強學生的英語實踐技能
加強學生的英語實踐技能,必須從翻譯市場的角度出發(fā),指導學生練習靈活學習與應用英語文學閱讀知識,自由撰寫閱讀心得,創(chuàng)作英文小說、詩歌和散文,嘗試將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英文,以此加強閱讀與寫作的聯(lián)系,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yǎng)[4]。例如在講解《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英語分析羅密歐和朱麗葉的形象,翻譯中國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并嘗試創(chuàng)作英文劇本。在解讀詩歌《一朵紅紅的玫瑰》(A Red , Red Rose)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領悟詩中的浪漫主義色彩,然后結(jié)合詩歌意象和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作詩,在詩中弘揚真善美,也可以讓學生嘗試將中國古詩詞翻譯成英文。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英文小說,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堅持在每周閱讀短篇英文小說,如《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馬克·吐溫小說集》和《杰克·倫敦全集》,接著讓學生練習寫閱讀感想,最后,教師可以指點學生結(jié)合小說六要素和英語表述方式創(chuàng)作英文小說。而且,教師應注重定期交流與分享學生的英語作品,通過客觀的評比來促使英語教育活躍化。對于英語散文寫作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堅持每天用10分鐘的時間精讀《美麗英文全集》,然后以自然現(xiàn)象、時事政治、文化標志和個人理想等為話題練習寫英語散文,以此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與寫作能力。
三、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實現(xiàn)“為思而教”的英語教育價值取向,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英語思維,教師應注意融合“學思結(jié)合”策略,做好英語文學閱讀教學工作,引導學生在閱讀英語文學的過程中學習英漢互譯文化,增強自身的閱讀思辨能力和英語實踐技能。
參考文獻:
[1]劉昌鑫,陳慧娟,歐陽春娟等.“五年一貫制”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方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04:1)
[2]蔣卓軒,張巖,李曉明.基于MOOC數(shù)據(jù)在高職英語學習中的分析與預測[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15(3:2)
[3]秦珂.淺談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方案[J].教育教學論壇,2015(4:3)
[4]孔林俊.為思而教——高職英語教育價值取向研究與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