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 媛 方(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山東青島266100)
新歷史小說的敘事策略與想象重構
——以《流血的仕途》為例
遲 媛 方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山東青島266100)
20世紀90年代初,具有歷史審美性與想象性的后現(xiàn)代主義色彩的新歷史小說應運而生,它打破了傳統(tǒng)歷史小說平鋪刻板的編年體史書式筆調,開辟了中國文壇的新文體。其代表作如曹升的《流血的仕途》,以此通過比較借鑒和歸納提煉等方法,對新歷史小說的敘事策略與想象重構進行剖析并對審美價值給予評價。
新歷史小說;《流血的仕途》;敘事策略;想象重構
煮酒論史,笑談前朝。2006年初春,一位署名“杭州病人”的稚嫩寫手以一篇題為“流血的仕途:古時做官何其難”的帖子躍入人們眼簾,其文白相間的言語,戲謔詼諧的敘述風格,大膽奇特的想象藝術以及文辭間深厚的歷史功底都受到廣大網(wǎng)友的強力追棒。一時間,網(wǎng)名“杭州病人”“曹三公子”的新貴作家曹升悄悄躥紅于天涯網(wǎng)站的小眾論壇板塊。之后不久,曹升本意抒寫一篇隨筆了卻自己對于李斯的摯愛與多年夙愿,卻因萬千讀者的熱情追捧與殷切厚望,誤打誤撞、洋洋灑灑,以60萬言的飽滿激情,鑄就一幅梟雄紛爭的戰(zhàn)國亂世歷史畫卷——《流血的仕途》,隨之于2007年7月正式出版。有讀者這樣形容讀后感:躺在沙發(fā)上看,樂得要掉到地上;躺在床上看,樂得要掉到地上……
品讀此書,其別于傳統(tǒng)歷史小說的獨特敘事策略與想象重構令人印象深刻,本文從“卓有價值的民間視角”“時空跳躍的多變敘述方式”“戲謔化的自我敘事解構”等三個方面對敘事策略進行分析,用“旁征博引” “仿擬套用” “今詞古用”等對想象重構進行剖析。
(一)卓有價值的民間視角
古人云:“齊家治國平天下”,王朝更替、農民起義、革命戰(zhàn)役等宏大型的歷史事件一直備受歷史小說作家的青睞,作品在敘事結構上多采用朝代更替和順時發(fā)展的時序方式,呈現(xiàn)出繁雜散漫且缺少聚焦的特點,類似于編年體史書,寫作模式習慣以大歷史的敘事角度表現(xiàn)歷史的進程,凸顯政治意味和歷史進步意義,文字修飾單薄而缺乏想象。于是,一種從家庭乃至個人“小歷史”視角切入的寫作模式,從這一傳統(tǒng)中突圍而出,它打破以往傳播歷史敘事的時序以及整體化結構,滿足了讀者們的閱讀樂趣與新鮮感?!靶v史”的民間敘事角度新穎而別致,具有濃厚的個人記憶與體驗色彩。余華曾說過,外部世界都是不真實的,只有自我才真實。在新歷史小說作家群的心中,歷史是“我”的歷史, 是“我”對歷史的體驗、感知、想象、組合和架構。歷史在新歷史小說作家們眼中是不甚確定的,是可以更改的,是可以拼湊的,是可以自我填補的。在這里,曹升的《流血的仕途》就做出了一個典型的范例,這部 “最受讀者歡迎”的暢銷佳作打上了深深的“曹三公子”烙印,具有鮮明的個人色彩。整本小說的開端以一種典型的“文學”筆調徐徐拉開帷幕:
“公元前254年,李斯第一次登上了中國歷史的大舞臺。李斯此時扮演的角色,只不過是一名小的不能再小的公務員,在楚國上蔡郡做看守糧倉的小文書,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渾渾噩噩,不知老之將至。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在上班時間溜號,牽著自家養(yǎng)的一條黃色的土狗,帶著兩個年幼的兒子,出上蔡東門,到野外追逐狡兔……,總之,在此時的李斯同學的身上,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將在未來的二十多年里,占據(jù)在中國歷史舞臺的中央,扮演著顯赫的男二號,享受著最好的燈光和機位,擁有著最多的特寫和對白?!盵1]1
讀罷該段,時間、地點、職位、生活狀態(tài)、興趣愛好、寵物、家庭人物評價等信息都一一呈現(xiàn),讀者在對李斯大概資料悉數(shù)掌握的同時,從字里行間捕捉到的不是嚴肅刻板的編年體歷史而是妙趣橫生的審美性歷史,當學術歷史悄悄轉化為文學演繹之際,當宏大敘事變?yōu)槊耖g視角,李斯拒絕成為一個蒼白單薄的歷史人物符號,而是變?yōu)橐粋€鮮活靈動的生命個體,跳躍在你的眼前,徜徉在你的腦海,具體可感的生命情懷超越了無形抽象的歷史感知。
人的生命律動集中體現(xiàn)在心靈的鮮活與豐富上??v觀整部作品,不乏對歷史人物具體而微的心理活動的大幅描寫。在李斯跌宕起伏的仕途跋涉過程中,每個機遇的把握,每次挑戰(zhàn)的應對都有著細膩而貼切的內心獨白。李斯或忐忑或激動,或興奮抑或膽怯的心理由此躍然紙上,人物形象的刻畫飽滿而富有生機。就如同曹升在序言中所說的:“我無意將歷史簡化為一樁樁斑駁往事的羅列,我只是臨摹古人的思緒,重溫古人的心跡,和讀者一起以心證史,仿佛親歷?!盵1]2
(二)時空跳躍的多變敘述方式
對于時空跳躍的新歷史小說敘述特點,評論家們有著豐富地解讀,王彪指出:“新歷史小說在敘述上常常會出現(xiàn)一個代表現(xiàn)時狀態(tài)的敘述者——‘我’?!摇跉v史與現(xiàn)在之間不停地跳進跳出,溝通著現(xiàn)實與歷史的關聯(lián)……”[2]3歐陽明在論及新歷史小說的敘事策略時也指出了新歷史小說這種時空跳躍的特點:“縱深往復,跳進跳出”,“順時而下, 偶或間出”[3]81-86。梁旭東則比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了新歷史小說時空的跳躍性特點:“采用多變的敘述方式,著意構建一種歷史與現(xiàn)實、過去與當下之間的對話狀態(tài)”。“敘述時間是被打亂的,它可以任意組合、構成多重時間相互交疊的狀態(tài)”?!巴ㄟ^敘述人或讀者的感覺不斷介入故事的情景,通過人稱轉換,構建現(xiàn)實與歷史雙重空間的交疊”[4]35-38。
“甘羅一計成名的時候,只有十二歲,標準的兒童一個。十二歲的時候,曹三還在為時常尿床而煩惱羞愧,甘羅卻已經(jīng)將他的一肚子壞水遍撒燕趙大地?!盵1]57
讀罷該段,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敘述者“我”(曹三)的身影,作者將“我”自己的原型“曹三”輕松帶入,以自己作為普通兒童的經(jīng)歷來反襯甘羅作為一個只有十二歲兒童的天才之處,拉近與讀者們的距離,也為下文李斯向呂不韋推薦其做替罪羊奠定基礎。通覽曹升整本小說,“嫪毐的水平大概和曹三差不多”“是曹三派你來的吧?”“先生醉語乎?此時曹三尚未出生呢”“曹三又以為”“曹三之所以有些神神道道,此公為害非小”等多類語句巧妙引入,“曹三”原型的漸出漸入共計10次,它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古代與現(xiàn)代之間、真實與虛幻之間來回穿梭,或是敘述者,或是主人公,或是旁觀者,無所定型地飄忽在我們身邊,每次出現(xiàn)卻又恰到好處,在造成故事時間停留與時空結構轉換的同時拉伸小說的張力空間。
因此,新歷史小說在敘述上常常會出現(xiàn)一個“我” 的敘述者形象?!拔摇痹跉v史與現(xiàn)實中不斷地隱現(xiàn),溝通著現(xiàn)實與歷史的對話,傳遞著作者對歷史的個人體驗與心得。
(三)戲謔化的自我敘事解構
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所產(chǎn)生的新歷史思潮,小說由嚴肅走向戲謔已是一種趨勢。文中的喜劇色彩得到大力加強便是其突出標志,這也是大眾文化所青睞的原因之一。很明顯,喜劇藝術的背后常常擁有振奮人心的積極作用,人們也常常在朗聲大笑中體味人間甘苦,領略偉大與高尚的精神力量。談及新歷史小說的戲謔化自我敘事解構,全書的高潮章節(jié)——君臣初相見段落有這樣一處點睛之筆不得不提:
“于是,李斯深吸了一口氣,像馬丁·路德·金那樣,飽含深情地說出一句:‘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講中文。Please(請)?!⒗钏沟脑挻驍??!盵1]81
當為自明行跡而渾身赤裸的微臣李斯與剛剛嶄露頭角、雄姿英發(fā)的秦王嬴政坦誠相見時,整本小說的故事進展被節(jié)節(jié)推到制高點處時,曾經(jīng)作為美國偉大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為反對種族歧視,爭取平等而發(fā)出的偉大呼號——我有一個夢想,在這里被強制帶入。因此,這則令人捧腹的主角對話一出現(xiàn),作家順手就將前文剛剛盡心建立的莊重歷史氣氛毫不遲疑地消解殆盡,營造一種看似格格不入?yún)s有著巨大反差的奇特美學效果,更為后文中李斯激情四射的演講埋下伏筆。
“率鐵騎、滅趙國、毀邯鄲、破六國之兵,納六國之印。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橫掃九州,一統(tǒng)天下,四海歸一,大秦獨尊,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盡收吾王囊中……”[1]81
大量文學、史學典籍的引用在李斯精心準備的演講中靈活運用,與前文人物對話形成鮮明的對比,增添了讀者的閱讀樂趣。
除敘述結構的戲謔化,文本中的敘事語言也成為作家戲謔解構歷史的得力工具,大量調侃性質的語言使文本彌漫著一種插科打諢的氣氛,詼諧逗趣卻又不無聊低俗。在講到李斯獻計嬴政分權選拔郎中令時,曹升這般說:
“郎中令只有一個,而欲得者眾多,這也讓嫪毐和呂不韋犯起了頭疼?;蛟S,也只好來一場超男大賽了,先是海選,再五十強,二十強,十強,三甲,就這樣一步步選過來?!盵1]131
作者用當今娛樂圈火爆一時的超男選舉調侃嫪呂二派激烈的內部選拔,不僅帶給讀者們一種歷史親切“現(xiàn)場感”,理解起來毫不費力,也從側面表現(xiàn)出嫪呂勢均力敵兩股勢力。
在曹升的筆下,客卿蔡澤會嘀咕著口頭禪:“想當年,老子當相國的時候……”李斯也會操著并不專業(yè)的口音說著:“I have a dream”,褪去粗鄙俗氣的外衣后又不失風趣,雅俗共賞,深入淺出,顯得人物飽滿而生機盎然,動蕩不安的社會年代就在平靜詼諧的敘述語調中緩緩鋪陳開來,給予讀者一種徜徉歷史的享受。
有人說,歷史的魅力或許就在于歷史的空白,有了空白便就有了想象,有了爭論,有了一探究竟的濃濃熱情。讀王朔的小說,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讀《流血的仕途》,一半是史料,一半是原創(chuàng)。史冊的欠缺使我們今日看到的李斯只是幾個片段的堆積,片段與片段之間有著可以創(chuàng)造重構的大片空白,而曹升的“原創(chuàng)”則體現(xiàn)在那些空白歷史史冊之間進行的豐富的想象與編排,解釋歷史,想象歷史,在他而言是“做了一件挺好玩的事情”。 “歷史寫作就像做智力題,可以帶來解謎的樂趣。”*參見金瑩:《以心證史,仿佛親歷——作家訪談之曹升》,網(wǎng)址鏈接為http://wxs.hi2net.com/home/news_read.asp?NewsID=37464.曹升是這樣評價自己對于小說想象重構這項工作的,史料的斷裂空白使得曹升在寫作初期充滿疑問,《呂氏春秋》為什么不叫《呂子春秋》?李斯第一次是如何見到秦王?李斯被封的長史到底是一個什么官職?大量的疑問激發(fā)了曹升的推理興趣與解密熱情,如何發(fā)揮想象力,如何編排地更加圓滿,如何將歷史寫得更好看,成為了他的每時每刻都在思考的事情。在《流血的仕途》中,大部分問題都有了他個人化的趣味表達。想要對史料施展想象,“旁征博引”“仿擬套用”“今詞古用”的恰當運用功勞卓著,夸張聯(lián)想、生動調侃、詞語雜色、視點轉換等多樣的敘述手段也都不可或缺。
(一)旁征博引,引經(jīng)據(jù)典
曹升曾經(jīng)評價本書之寫作:“并不囿于歷史,而是時常跳出,生發(fā)開去。古今中外,多有征引,連類屬比,求深求趣?!盵1]2通覽小說,人物對話仿照古典小說文言文,網(wǎng)絡語言、流行歌曲、小品語言適當混入,對于經(jīng)典文本的征引更是隨處可見,具有非常顯著的后現(xiàn)代主義小說特征。例如:當談及李斯首次仕途的轉折點,判斷李斯所封長史究竟屬于哪一類長史時,曹升結合李斯就任上臺的工作內容,發(fā)現(xiàn)李斯以干擾六國內外政策正常運轉為主,以拉攏或暗殺六國官僚名士為輔,得出以下結論:“李斯所主持的這個部門,類似于今天美國的中情局,前蘇聯(lián)的克格勃,以色列的摩薩德?!盵1]100根據(jù)如此引用類比,我們不難想象出李斯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特務首領的作用與影響力,從而更好地判斷出李斯所封長史應該是嬴政為他量身打造的國尉的屬官,而并不是大多數(shù)人所想象的相國的屬官。
瀏覽小說原文,當李斯像一個偵探般細嗅呂不韋與太后的秘密關系時,作者擷取哥倫比亞著名作家馬爾克斯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中一則故事論述,陰謀都見不得陽光、隱瞞必然源自恐懼的觀點,從而得出呂不韋與太后有茍且私通的分析報告。無獨有偶,當李斯第一次遠眺嬴政時,激動與膽怯使他猶豫不定、局促不安、進退兩難,曹升搬出名著《紅與黑》中一處精彩絕倫的握手細節(jié)來為李斯打氣,于連采用時間逼定的咒語強迫自己成功跨過征服萊納夫人肉體的第一道關卡,而李斯也正一點一滴醞釀自己作為擅闖宮殿去做冒險家赴死的雄心壯志。
另外,除征引中外經(jīng)典名著,形成一種“互文性”的效果之外,曹升還經(jīng)常借用流行歌曲與古代詩詞來抒發(fā)各色人物的心情,無論是給秦國人們帶來淡淡惆悵,充滿救星情結的民歌《在那遙遠的地方》,還是唱響孔劉 “調情游戲”的當紅組合S.H.E的《觸電》,抑或是姚賈羨慕李斯的家庭和睦與平和淡定時,不得不在心中唱起披頭士樂隊的《無根之人》表達對于家的無限向往等,都令讀者印象深刻。值得一提的是,引用一個文本涉及到對其原先語境的中斷,由于征引文字形成的新舊語境距離遙遠,在把它們壓縮進同一個共時性話語場時,可以實現(xiàn)話語意義的增值與更新,也會產(chǎn)生一種意料之外的奇妙的喜劇笑果。
(二)仿擬套用,喚起共鳴
在新歷史小說的寫作過程中,將影視文學的經(jīng)典文本或現(xiàn)今新聞報道中的橋段帶入到正在敘事進行中的語境,形成的一種“不協(xié)調”的模仿稱為仿擬。它有時會仿擬一個句子結構,或者一個語法方式,但更常見的模仿一個經(jīng)典的文本。在《流血的仕途》中,仿擬的運用有多處,例如,當敘述到嬴政面臨非皇室血脈謠言散播的巨大危機時,趙國對此的回應,曹升是這樣寫的:
“等到五國紛紛來使,趙王的心里不免踏實了許多。集體的溫暖給了他莫大的勇氣。面對五國的詢問,趙王首先表明自己并不知情,但同時又表示,這樣的謠言,應該由秦國自己來澄清,趙國包括其他五國都沒有義務為秦國澄清,只能表示遺憾和繼續(xù)關注。趙王的提議得到了五國的一致認同,并寫入了會后發(fā)表的邯鄲聯(lián)合公報?!盵1]169
相信大家讀到這里,都會不禁莞爾,作者套用現(xiàn)今社會新聞報道中的司空見慣的經(jīng)典語句來描寫戰(zhàn)國末年中六國對謠言四起的反應及大國之間的博弈,“表示遺憾”“繼續(xù)關注”“一致認同”“聯(lián)合公報”等嚴肅的新聞專業(yè)術詞被精妙代入,靈活運用,在引起讀者共鳴的同時也得到一種出人意料的滑稽效果。因此,在新歷史小說的寫作中,仿擬作為一種后現(xiàn)代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得到廣泛運用,并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話語可能性。這種獨特的敘事打破了人們熟悉的思維方式與閱讀習慣,增強了小說的敘述張力,豐富了小說的意蘊內涵。
(三)今詞古用,妙解歷史
“今詞古用”,顧名思義,就是將現(xiàn)今社會中的現(xiàn)代語詞、當代流行語等詞語在歷史故事的敘述中大量使用,以增加敘事效果。易中天在百家講壇的《品三國》里首開妙用先河,引起眾多新貴作家的爭相效仿,曹升也不例外?!读餮氖送尽防锩妫罅康摹敖裨~古用”的妙用幾乎俯拾即是,打著消耗秦國“GDP”旗幟的《呂氏春秋》,咸陽市民侃起朝政來會像吃了“大力丸”似的,優(yōu)越感十足;二公子成蟜誤信小人流言,想利用“時光穿梭機”與“DNA親子鑒定”親自驗證嬴政的身份;呂不韋想開出“巨額支票”托付李斯將嫪毐送入太后宮中;秦國普通百姓都憧憬的拒絕“睡眠系統(tǒng)”出問題的全民之夢“秦國夢”;李斯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一步步躋身“俱樂部”,而且成為“VIP會員”。顯然,將現(xiàn)代語詞、流行語、俏皮話與英語縮寫等新潮熱詞植入到歷史故事的敘述中,毋庸置疑地會增加其閱讀的新鮮感與趣味性。但更重要的是,敘述上的“時空壓縮”現(xiàn)象生成,古今距離消失,各色歷史人物仿佛觸手可及,獲得一種十足的現(xiàn)場感。此時,閱讀真正變?yōu)榱恕皭傋x”。
當然,曹升這種編排斷裂史料之間運用天馬行空的奇特想象與還原重構是建立在對歷史了然于胸前提下的。生活中的曹升,低調沉穩(wěn)是其代名詞,閑時的興趣愛好是讀古書,下圍棋,與人交談中不時冒出的是經(jīng)典的古文警句,平靜寡淡的語言中透露的卻是智慧灑脫的鋒芒。寫作就如同他曾說的:“以正史記載為基準,正史不到之處,則輔以合理的推理和揣摩,接續(xù)空白,貫穿前后,對李斯的一生進行詳細還原,使之豐滿而完整?!盵1]1“詳細還原”的背后,是他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史記》《資治通鑒》《戰(zhàn)國策》以及“亂七八糟的野史和筆記小說”等大量的閱讀,也為其的寫作成功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因此,這位畢業(yè)于浙江大學機械系的歷史愛好者,從別人未涉足的角度領域去觀察,去尋覓,大膽聯(lián)想,層層推敲,苦思斟酌,在獲得揭開謎底的快感的同時完成了一次豐富的歷史想象。
新時期的新歷史題材小說備受讀者青睞,以《流血的仕途》為代表的大量優(yōu)秀文學作品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分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新時期中國小說創(chuàng)作的水平。標志著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有著較大的發(fā)展與突破。在文學面臨日益邊緣化窘境的現(xiàn)今,新歷史小說利用敘述歷史的獨特技巧,采用與傳統(tǒng)歷史小說迥乎不同的敘事策略與想象重構,給讀者們描繪一幅幅色彩斑斕、生動鮮活的嶄新歷史畫卷,營造出異彩紛呈、美輪美奐的審美意境。它踏實而穩(wěn)健的行進步伐亦使受眾數(shù)量不斷升高,印刷出版發(fā)行量不斷增大,再度引領文學新潮。在這些歷史題材小說中,我們既可以跟隨作者體會在歷史長河中風云的變幻,也可以體味個體生命在歷史生存困境中的掙扎與生存。就如同吳義勤所說的:“新歷史小說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文學的一次自我拯救, 它一方面解放了被讀者遺棄的新潮作家群; 另一方面又使文學創(chuàng)作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觀,并重新贏得了讀者?!盵5]38-43
然而,在對新歷史小說的審美價值進行充分肯定的同時,有的評論者則更多地看到新歷史小說自身的缺失與局限。除了其相對主義的歷史觀念帶來的敘事游戲的空間危機屢屢遭人詬病外,其觀照角度還明顯存在著歷時性不足與視野狹窄的缺陷,整體觀照不夠,內外兼顧不周,缺乏歷史敘事的全面梳理與系統(tǒng)研究。盡管如此,我們仍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只要秉承謙遜的態(tài)度,采納科學的方法,新歷史小說的書寫仍會以更加嶄新的面貌向著更高的層面攀升。
[1]曹升.流血的仕途——李斯與秦帝國:上[M]. 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7.
[2]王彪. 新歷史小說的歷史觀念·導論[M].杭州: 浙江文藝出版社,1993.
[3]歐陽明. 新歷史小說略論[J].晉陽學刊,1995,(2).
[4]梁旭東. 論新歷史小說的話語意義與審美特征[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
[5]吳義勤. “歷史”的誤讀——對于 1989 年以來一種文學現(xiàn)象的闡釋 [J].文藝評論,1993,(4)
(責任編輯 石學軍)
2016-10-22
遲媛方,女,山東煙臺人,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
I206.09
A
1672-0040(2017)03-006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