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東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當今社會各領域都實現(xiàn)了信息化,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傳統(tǒng)的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逐漸轉變?yōu)楦咝冗M的現(xiàn)代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效果.從教育領域來說,信息技術這一輔助工具非常重要,特別是對物理教學具有促進作用.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存在的問
題
1.教師缺乏認識.盡管信息技術突飛猛進地發(fā)展,但是從物理教學實際來看,當前還有許多教師對其缺乏認識.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時,有些教師過于重視課件形式,強調是否新穎直觀,造成學生注意力被課件轉移,無法更好地學習知識.或是對課件依賴性過大,未能輔以身體、口頭或書面等語言,導致師生互動不足,難以提高教學效果.有些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僅限于公開課,日常教學中幾乎是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或是排斥信息技術,不會使用信息技術等.諸如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
2.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薄弱.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也是影響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關鍵因素.若是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扎實,則自然可利用信息技術自主完成學習.從現(xiàn)階段學校教學來看,部分學校受硬件條件影響,信息技術課程難以維持,更別說利用信息技術組織教學.特別是農村學校,既無校園網,又無教學資源數(shù)據(jù)庫,造成學生上機操作過于簡單,不懂得如何查閱網絡上的物理學習資源,導致物理教學無法與信息技術實現(xiàn)整合.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激發(fā)學習興趣.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旨在具象化原本抽象的物理內容,信息技術以生動直觀為特征,能夠增加物理教學的趣味性,改變既往單調乏味的教學方法,活躍物理教學氛圍.例如,在講“光的色彩”時,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將一些色彩唯美、鮮明的圖片配以優(yōu)美音樂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調動學生的身體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能高效達成教學預期.
2.情境教學模式.信息技術集聲像影等為一體.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物理教學,能夠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音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不同版本的《梁?!?,如鋼琴版、小提琴版等,要求學生聆聽后進行對比分析,并概括音色的概念即聲音特點,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的聲音存在差異,且音色各不相同.又如,在講“機械能與內能的相互轉化”時,教師可通過Flash動畫軟件制作課件,讓學生聆聽我國母親河——黃河水流的磅礴之聲,然后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能量,如流水能轉動水輪機,從而生產出電能.在情境教學中,學生不但能明確認識到機械能向電能轉化的原理,還能意識到水資源是寶貴的,從而自覺節(jié)約用水.
3.具化教學內容.例如,在講“太陽能”時,太陽能是抽象的、無法感知的,傳統(tǒng)教學中一般是直接向學生講解其概念功用,使學生在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的情況下難以理解和掌握太陽能及其相關知識.現(xiàn)在教師可以借助PPT或視頻等形式,模擬并呈現(xiàn)其能源形象,讓學生觀察其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并對其產生真切直觀的認識.又如,在講“電流”“電壓”時,電流、電壓沒有具體形狀,學生無法進行觸碰、觀看.為了讓學生了解電路中電流、電壓的流動情況,教師可將電流、電壓的流動情況類比為水流,并用多媒體技術呈現(xiàn)出來.這種教學模式,能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4.展開聯(lián)想學習.應用信息技術學習物理知識時,可借助網絡進行物理現(xiàn)象聯(lián)想,并實現(xiàn)對物理奧秘的探索.例如,在講“浮力”時,教師可引導學生上網查詢相關資料,尋找各種關于浮力的現(xiàn)象與知識,使學生在查看這種視頻圖像等資源的同時,思索哪些因素對浮力有影響.由于學生初步接觸浮力,思維尚未打開,教師可給出相應物質,如海綿、石子、木塊等啟發(fā)學生:這些物質在水中是什么狀態(tài)?受到如何的浮力?由此,學生根據(jù)網上的資料,針對該問題展開想象,最終歸納出結論.又如,在講“噪聲”時,教師可借助計算機與音響播放優(yōu)美樂曲,再播放嬰兒啼哭、汽車鳴笛、機械加工等聲音,頓時學生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從優(yōu)美到嘈雜的變化,且都反感嘈雜多變的聲音.此時教師再圍繞噪聲進行講解,如其定義、控制措施等,學生便會自然而然地參與教學活動.
總之,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師對信息技術缺乏認識,學生信息技術基礎薄弱等.針對這些現(xiàn)象,教師要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科學滲透,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促進初中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物理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