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萍
【摘 要】 蔡元培先生說過:“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因此,作為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綜合能力,讓小學生實現(xiàn)自主選擇、自主閱讀、自主了解、自主吸收,從而獲得切實有效的閱讀感受,為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終身良好的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 小學生;閱讀;促進;語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2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6)36-0-01
所謂“語文素養(yǎng)”,是指在語文知識、思想方面的水平和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其具體內容主要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語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正確態(tài)度,豐富的語文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F(xiàn)如今,通過課外閱讀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它不僅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而且有效地協(xié)同語文教學發(fā)展語文核心素質,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抓好小學生的閱讀活動刻不容緩。
一、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自覺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啟蒙階段,為了切實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素養(yǎng),教師應當積極地教給小學生一些閱讀課外書籍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為課外閱讀全在于自覺,它不像課文學習那樣有教師講授、督促,也不大容易直接由考試所覆蓋,即使開展檢查也很難查到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情況,只有讓學生自己有了讀的要求,產(chǎn)生了讀的興趣,才能算閱讀自然成功了。在開展文學閱讀活動中,我一方面以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為本,采取多樣化的方式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并注意閱讀效果的反饋;另一方面經(jīng)常鼓勵學生廣泛地閱讀,并為學生搭建自我表現(xiàn)的舞臺,創(chuàng)設讓學生通往成功的道路,以達到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的目的,促進學生自覺閱讀。
二、開展豐富活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
書的崇高,體現(xiàn)在使人充滿睿智。對于活潑好動、愛玩的小學生而言,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能切實鞏固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為了更好地開展閱讀活動及充分發(fā)揮閱讀活動的作用,教師應當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落實閱讀的書籍。教師可以在學校允許的情況下,為學生訂購課外書籍,并將其放置于班級圖書角、學校圖書館等學生觸手可得的地方。其次,落實閱讀時間。將課外閱讀列入語文教學的課程中,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進行閱讀。然后,落實活動,實現(xiàn)活動的多樣性。像是開展閱讀比賽和評比,其詳細內容包括作品解讀、文章欣賞、演講、講故事大賽、課外知識競賽,等等。例如,教師在班級中定期開展閱讀古詩主題班會,這樣的活動會使得班級中掀起一股閱讀古詩的熱潮,激發(fā)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許多學生在這一學期過完之后,會不經(jīng)意間積累許多有關古詩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三、引入多媒體,激發(fā)廣博的閱讀情趣
課外閱讀是一種很個性化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據(jù)孩子的愛好和興趣而維系的獨立的讀書活動。情趣是學生學習進步的內驅力。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從動畫片、電視劇的觀看中引導小學生讀書有助于調動學生涉獵名著的興趣。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還有動畫片《愛麗絲漫游奇境》、《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都深受小學生的歡迎,更是引導小學生讀書的良好契機。如:孫悟空的形象小學生再熟悉不過了,然而這一形象的建立之初是來源于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的觀看,來源于動畫片《三打白骨精》與同學交流中,引導小學生觀看與電視劇對應的有關章節(jié),并尋求書中與電視中塑造的形象的不同,這一做法,使更多的小學生開始關注書的環(huán)節(jié)了,并隨著電視劇的播出,一章一章地看下去,堅持下去,便是不小的收獲,天長日久,興趣所致,不知不覺中,學生開始全身心地投入了。如此下來,小學生借助多媒體,不僅瀏覽了《西游記》,還有《三國演義》、《水滸傳》,當小學生沉浸在閱讀經(jīng)典名著的喜悅中時,目光炯炯,神采飛揚,我們會感受到:經(jīng)典名著對于學生心靈的呵護、精神的滋養(yǎng)如沐春光。這些讀物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發(fā)展水平,并能純凈小學生的精神世界,敞亮學生的心扉。
四、探討問題,對話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基本策略,在閱讀教學中,往往要求學生積極探討、研究問題,這樣在小組合作形式下,學生們開始積極思考問題,在討論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他們會各抒己見,他們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中,他們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內容,領悟了作品的主題。如我在教《白楊禮贊》時,讓學生討論作者為什么要贊美白楊樹?課堂上頓時沸騰起來,有的說它是不平凡的樹,有的說它有力求上進的精神,我接著問:它的不平凡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有的說:它生長的環(huán)境不平凡,有的說它有不平凡的外形,有的說它有不平凡的內在氣質。當我再次要求學生品讀第八自然段,大多數(shù)小學生說∶是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在愉快的對話交流活動中,學生們不知不覺的領悟了作品的主題。在探討問題中持之以恒的讓學生進行對話交流,既能使語文課變得生動活潑,又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總之,對于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涉及到的有諸多因素,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掌握更多閱讀方式,使小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展現(xiàn)自我。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夠更好地提高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自身全面良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