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
【摘 要】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老師很重視,學生卻不重視;花了很多時間批改、講評,學生的作文水平卻不見提高。如何提高作文教學成效?作文教學,到底路在何方?
【關(guān)鍵詞】 作文教學;課程目標
【中圖分類號】 G6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6)36-0-01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作為年輕教師,我對作文教學總有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覺。自己很重視,學生卻不重視;花了很多時間批改、講評,學生的作文水平卻不見提高。呂叔湘先生指出的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現(xiàn)象,在作文教學上體現(xiàn)得很充分。十幾年的作文教學,最后學生到了社會上連一篇象樣的文章都寫不出來。這不得不令人深思:如何提高作文教學成效?作文教學,到底路在何方?
充分利用新課程標準的語文教材,以書本為中心,從教材中挖掘?qū)懽魉夭牟⒓右赃\用,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寫作,作文教學才能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一、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語文課本是許多語文學科專家們投注極大的努力、苦心孤詣了幾年的成果,文章內(nèi)容又有著經(jīng)久不衰的生命力,他涉及到的是社會、生活、人文、科學、為人、處世等等的方方面面;選取的又是各種各樣的文學樣式,是我們作文教學中最好的藍本,誰放棄了書本,實在是對語文教學極大的諷刺。我也始終有著這樣一種感受:“課本,語文課本,它是一座富礦;它是一口深井;它是提高學生創(chuàng)作興趣的源泉。用足語文課本,開動腦筋,靈活處理好這一閱讀材料,學生的寫作興趣就會被自然地激發(fā)?!庇谑?,語文書中的許多課文自然就成了我們構(gòu)思寫作內(nèi)容的素材,開掘創(chuàng)作靈感的源頭,直至走上“脫貧致富”道路的明燈:魯迅的《祝?!贰蜖栐说摹稓W也妮·葛朗臺》、歐·亨利的《最后一片葉子》、蒲松齡的《促織》、傅雷的《傅雷家書》等等佳作都成了我們寫作揮之不去的“情懷”。
而在寫作方面,學生往往又不明確“寫什么”和“怎樣寫”。如果能夠很好的把握住課文內(nèi)容,就為學生以后寫作積累了素材,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過去從知識出發(fā),現(xiàn)在從實踐活動出發(fā);過去從教師講解出發(fā),現(xiàn)在從學生自主活動出發(fā),應(yīng)該說,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zhuǎn)變。新課標教材閱讀部分,以閱讀能力的發(fā)展為內(nèi)在線索,抓住主要實踐環(huán)節(jié)(如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蘊、品味語言、鑒賞評價等)作為顯性標志,配合各種常用的閱讀技能與自我能力發(fā)展為主線索,要求教師進行專題教學設(shè)計,目的是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由此可見,新課標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寫作的“源泉”,也為我們寫作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二、如何從教材中挖掘和運用學生寫作的素材
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蹦壳埃抡n標語文教材的入選范文總體上說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中外文章的水平。這就為在閱讀教學中進行作文教學、運用范文向?qū)W生提供寫作素材、幫助學生積累寫作資料方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因此對于寫作中苦于沒有素材可用的學生來說,不妨抽空把課本重新翻一翻,將課本的閱讀材料與作文訓練結(jié)合起來,巧用、化用課本材料充實自己的作文構(gòu)思,同樣可以取得成功。說白了,如何從教材中挖掘和運用寫作素材,寫出成功之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積累”與“借鑒”兩大法寶。而這兩大法寶的占有與利用又必須立足文本,以教材為出發(fā)點。
(一)積累。積累是最好的寫作突破辦法。從量變到質(zhì)變,這是任何事物要產(chǎn)生飛躍的關(guān)鍵。豐厚的積累是寫好文章的基礎(chǔ),那么怎樣才能使自己有豐厚的積累呢?
首先,積累語言材料。一篇學生習作的成功與否,往往取決于動筆之前對材料的選擇。教材中有大量的語言表達的優(yōu)美模式(如雅詞,美句,精段等)從課外補充寫作源泉,盡量做到每天讀一篇經(jīng)典的、精美的時文,積累思想、情感和詞語,積累對人生的感悟和體驗,努力使自己從貧乏走向豐富,逐步從膚淺走向深刻。
其次,積累寫作技法。從課文學習中,學生還可以學會如何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有人說“講課便是一種借助課文的一種演示。久而久之便能潛移默化,使學生掌握寫作要領(lǐng)”。此話有一定道理,即要讓學生從課文的寫作技巧中吸取寫作經(jīng)驗,然后逐步地將它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去。譬如,學生作文中一般都是為敘述而敘述,卻忘記了創(chuàng)作中敘述方式的目的——服務(wù)于文章主旨。
此外,在課文中還可以學到文章立意、構(gòu)思、語言運用等方面的知識。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把自己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結(jié)構(gòu)、語法、邏輯、修辭等方面的問題同范文作比較,使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能夠取人之長而補己之短。這就很好地達到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了。
(二)借鑒。借鑒也是寫作突破的重要手段。學寫毛筆字都是從臨摹開始,臨摹到一定階段,再博采眾人之長,創(chuàng)立自己的書法風格。寫文章同樣也是這樣的規(guī)律,課文是學生最好的仿寫范本,面對一篇篇優(yōu)美的文章,我們不但要引導學生去理解,而且要指導學生學會文章的構(gòu)段方式和寫作手法。借鑒就是向最好的東西學習,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果子的辦法,很快就能克服自己的不足,節(jié)省摸索的過程和時間。
怎樣才能充分理解材料、利用材料呢?直接引用課本中材料進行“移花接木”。所謂“移花接木”,就是將有花的枝條嫁接到另外一棵樹上。這種理論應(yīng)用到寫作中,就是將文本中的材料中提取你認為有用的某部分放到你的文章中來。有時候,你可以根據(jù)作文的需要,在積累的材料中提取好幾樣材料重新組合起來,寫出你的文章。如借用課文中的人物、故事情節(jié)進行演繹新編,但千萬不能照搬原文,而是在吻合原文人物言行、性格及語言風格的基礎(chǔ)上,通過想象,或把故事拼接于現(xiàn)實生活,或挪移教材內(nèi)容重點,或放大與課文密切相關(guān)的細節(jié),或合乎事理發(fā)展地節(jié)外生枝,引入原文沒有的人物,或變換敘述角度,編寫出新的情節(jié),或者表達出與原文不同的新的旨意等。此外寫作時思維也不要局限于一篇課文,而是要綜合使用不同的課文素材??荚嚂r,我們首先根據(jù)作文題目的中心話題調(diào)出“分類資料庫”中可以運用的材料,這也是積累工作;其次,根據(jù)自己所選擇文體來組合這些材料;再次,還可以根據(jù)教材中的資料引出自己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與之相似材料進行適當?shù)募庸ぃ\用到作文之中。我們可以把這種技法總結(jié)為:分類梳理,一題多材。也就是說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材料。
在把握借材料這基礎(chǔ)的前提下,我們不妨借用下寫作思路,可以讓學生選擇嘗試多種寫作思路。當然在文本的閱讀教學中也必須有意加強寫作方法的關(guān)注,立足文本內(nèi)容,捕捉文章中的寫法相關(guān)知識的精妙點,從而來指引我們的習作。
三、其它
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要使他們的文章成為“有物”之文、“有我”之文、“有文”之文,除了從教材中挖掘和運用素材之外,還需感悟生活,從“自我生活經(jīng)歷”和“社會生活”中積累獨特的素材。包括“我”、“我與學?!薄ⅰ拔遗c家庭”、“我與社會”四大方面具有“閃光點”、“美點”、“感點”性質(zhì)的精彩片斷。多從“課外閱讀”中積累獨特的素材。另外也要讀寫一體。沒有讀,就寫無藍本;沒有寫,就讀無著落。要讓學生深深懂得,為寫而讀,讀是手段,故要讀得全,讀得透。書中自有作文法,書中自有營養(yǎng);為讀而寫,讀是目的,故要寫得勤、寫得深,寫出讀書的體悟,寫出讀書的境界。讀寫一體,不斷提高。當然,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作為課堂教學主要依托的教材也必須“與時俱進”,多一些充滿時代氣息的“時文”、“美文”,使學生學習名家是怎樣感悟生活、反映生活的,并進而思考自己的生活該怎樣來表現(xiàn)。
“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睂嵺`證明,只有從教材入手,才能幫助學生找到寫作的“源泉”,才能使學生對課文的寫作特色心領(lǐng)神會,使學生靈活地借鑒范文的寫作技巧。這樣對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水平的提高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