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華
【中圖分類號】 G62.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6)36-0-01
語文為百科之母,學生學好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我深感語文教學的獨特魅力。但是當前小學生習作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內容空洞不具體;語言貧乏沒有真情實感。提起習作就頭痛,無從下筆。個人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源頭沒有開通,學生無從表達。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做好“開源”的工作。教師應該著重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勤于觀察,閱讀積累,在豐富多彩的習作實踐中提高表達能力。多體驗生活,習作才有源頭活水;多閱讀書籍,文章才會內容豐富,文采飛揚。
一、體驗生活想表達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梢?,好的習作題材來自對生活的熱愛。因此,教師平時要引導學生關心生活,關注人生,關愛世界,讓人生旅途、世界變化,在孩子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梢詫彝ブ械募毰e,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爭執(zhí),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以及大自然的風花雪月,皆能敏感地從事態(tài)表象察覺實質。能領略物質文明給自己帶來的種種好處,會享受人們對自己的關心呵護和自己從對別人的幫助中所得到的樂趣,會體驗生活,領悟人生。只要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體驗生活,習作時他們就會在生活的浪尖感受中篩選題材,用自己的筆去歌頌生活,贊美生活,才會有真情實感的流露。
二、用心觀察會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爆F代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小學生的好奇心盛、敏感性強、想像力豐富,應該說可供寫作的內容是很豐富的??墒呛芏鄬W生仍是認為作文很難,原因是他們的觀察和分析能力較差,不善于通過表面現象去認識和捕捉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不懂得怎樣去表達。因此,對身邊的許多事物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生活中有許多有意義的事物、有很多觀察體會、很多靈感往往是轉瞬即逝的。怎樣使學生不錯過這些寶貴的生活畫面,及時捕捉住觀察的對象呢?一要多引導,二要多提醒。教師要注意引導,使那些沒有觀察意識、對眼前現象熟視無睹的學生,慢慢培養(yǎng)起觀察興趣,逐步養(yǎng)成用心觀察的習慣。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每天寫一篇觀察日記,寫自己的新發(fā)現,寫腦中偶爾蹦出來的靈感。使學生在寫作中“如同說話一樣,心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
三、參加實踐勤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不同學段學生的寫作都需要占有真實、豐富的材料,評價要重視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習作教學中教師只有引導學生直接參與各種活動獲得第一手材料,學生才會有話可說。因此,在平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活動,參加夏令營、社會公益活動、文娛體育活動,討論會、主題演講會、學生辯論會、手抄報,觀看優(yōu)秀愛國主義影片、電視劇等,這就為記事文章收集了材料;訪問老黨員、老教師、英雄模范等,這就為寫人的文章積累了素材;參加旅游,聆聽導游介紹,這就為寫游記文章豐富了內容。這些活動中蘊涵著豐富的習作內容,讓學生在活動中動腦、動口、動手、動感情,并且有興趣寫習作,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閱讀積累善表達
葉圣陶說:“……如果能善讀,自必深受所讀書籍文章之影響,不必有意摹仿,而思考與技巧自能漸有提高,我謂閱讀為寫作之基礎,其意在此。”可見,習作處處與閱讀緊密相聯。閱讀是吸收,寫作是運用。只有大量地廣泛地閱讀吸收,才能有豐富的、自如的寫作運用。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學生的知識貧乏,詞匯缺少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指導,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引導學生與書交朋友,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該把讀書筆記作為習作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苯⒃诖罅块喿x基礎上的讀書筆記,不僅摘錄所閱讀文章的好句段,還記錄自己的所感所悟。教學實踐證明,學生閱讀的材料越多,寫作思維就越活躍,寫作思路也越寬,表達也就越清楚。
五、加強思維方式訓練,培養(yǎng)學生作文創(chuàng)新能力
學生作文的過程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綜合訓練過程。葉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見“思”是作文的最初階段。教給學生思維方法,訓練小學生思維,需要老師的引導。在引導過程中,讓學生探索以小見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思維方式?;蚪Y合課文,或結合學生生活實例,讓學生觸景生情,觸類旁通,聯想思考。這樣長期注重思維訓練,學生認識水平明顯提高,寫出的作文別出心裁。
總之,文章是表達的基礎和內容,表達是文章的形式和體現。教師能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廣泛閱讀,善于實踐就能為學生的習作“開源”,讓學生貼近生活,能讓學生愿寫、會寫,寫出真情,寫出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