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鈴
愈是接受生命的本然,包括所有的哀傷,痛苦,磨難與悲劇,愈是能得到內(nèi)心的安寧?!冻剿劳觯憾鲗櫯c勇氣》
讀《恩寵與勇氣》,是因為親身感受了母親因癌癥逝世的全過程,疾病對身體的摧殘是直接的、表象的,而對生命未知的痛苦、絕望才是對我們意志的折磨和考驗。
雖然母親是微笑著離世的,但我的心仿佛突然空了個洞,無論如何都填補不了,瑟瑟的風(fēng)透過那個洞吹到身體里,寒冷徹骨。于是看到《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的介紹時,產(chǎn)生了想要了解一名癌癥患者所想所感的念頭。
這本書讀的很艱難,作者肯·威爾伯是一名人本心理學(xué)家和哲學(xué)家,書中將心理學(xué)、東西方宗教、靈性學(xué)、甚至物理學(xué)等加以整合,專業(yè)性、學(xué)術(shù)性極強,因此讀的很慢、很吃力;但崔雅的自述卻很直觀,讓我從她的描述里感受母親面對無常的那種茫然和絕望。
從上升到靈性層面的崔雅來看母親的治療過程,我無比沮喪,在母親切除整個器官做化療后,我總是在母親嘆氣“我怎么會得這個病”時,生搬硬套各種網(wǎng)上看到的癌癥病人堅強戰(zhàn)勝病魔的故事講給她聽,內(nèi)心還覺得母親就是心不寬,放不下,不夠堅強;但是當(dāng)我看到崔雅得知自己患了腫瘤時,“我震驚得幾乎僵住了。
我沒有哭,茫然地問了幾個很理性的問題,盡量把持住自己,連一眼都不敢看肯。當(dāng)理查茲大夫出去叫護士時,我回頭看了一下肯,周遭的一切突然消失,我從輪椅上站起來,撲向他的懷里,開始放聲大哭?!蔽覝I流滿面,后悔不及。
母親從沒在我們面前哭過,甚至三次手術(shù)時都一再叮囑我:
“不要告訴你舅舅、叔叔他們,他們來看我也不能緩解病情,還要麻煩他們跑來跑去的?!鄙踔敛蛔屛胰ヅ闼?,說是有父親在就可以了。
無知的我居然覺得母親不夠堅強,卻根本無法體會一位絕癥患者時時刻刻面對無常的折磨而隨之產(chǎn)生的恐懼,“治療癌癥這個疾病,每個月只需要幾天;可是治療癌癥所造成的心病,卻是一項全職——它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娛樂中,侵襲著我們的夢境,不許我們忘掉它,這些侵入母親體內(nèi)的任性細胞,隨時隨地都在向我們示威?!比绻缫稽c遇到這本書,讓母親、父親一起閱讀,或許我們?nèi)胰硕伎梢匀缤扪排c肯一般從中獲得新的認(rèn)知。
崔雅短暫的人生具有區(qū)別于世俗意義上的圓滿,在始于乳腺癌的五年放化療中,崔雅大膽地嘗試了許多另類療法,比如自他相換,代受眾生苦,如實觀照等等,無常激發(fā)了崔雅的力量,她開始重新拾起被她拋棄已久、卻是自己真正喜歡并擅長的手工藝品制作,成為一名頗有天賦的藝術(shù)家;同時撰寫了大量癌癥方面的文章和書籍,鼓舞了眾多癌癥病人;多家癌癥支援中心和社會服務(wù)機構(gòu)在她的推動和支持下,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影響和帶動了一大批人……崔雅從對癌癥的恐懼轉(zhuǎn)變?yōu)槿坏慕蛹{當(dāng)下,心中充滿了感恩。
母親走后的三年,遭遇了身邊的同事自殺,閨蜜因癌癥去世,94歲高齡奶奶的無疾而終,這些鮮活生命的剎那間凋零,讓我愈加地畏懼無常的生命,在某些時候突然會想“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活著有什么意思”,隨著深入地讀這本書,我漸漸明白“有時不管我們怎么努力尋找,生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只能溫柔,不太批判的彼此幫助,我們并不明白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活在什么都不知道的土地上,確實是不容易的事,然而我們辦到了?!?/p>
崔雅說“愈是接受生命的本然,包括所有的哀傷,痛苦,磨難與悲劇,愈是能得到內(nèi)心的安寧”。我們所遭遇的都是我們?nèi)松仨毜慕?jīng)歷,比如崔雅之于肯,我母親之于我,都提醒我們要活在當(dāng)下,為真誠而活,為美好而生,為幸福而做,帶著恩寵與勇氣,簡單而快樂地活著,“因為痛苦不是懲罰,死亡不是失敗,活著也不是一項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