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芳芳
(安慶師范大學 工會,安徽安慶 246133)
堅定、強化、創(chuàng)新:高校黨建工作的三重理路
鄭芳芳
(安慶師范大學 工會,安徽安慶 246133)
高校黨建工作不僅關乎黨對高校的領導,還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養(yǎng)。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高校黨建工作要做到“四個堅定”,即堅定理想信念、堅定人民立場、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定實踐標準;實現(xiàn)“四個強化”,即強化黨對高校的領導、強化黨的民主集中制、強化黨的紀律建設、強化中國特色;推動“四個創(chuàng)新”,即創(chuàng)新高校黨建工作理論、方法、載體和平臺。
堅定;強化;創(chuàng)新;高校黨建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加強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提高黨的基層組織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對如何加強與改善黨對高校的領導有著明確的要求,這為加強高校黨建提供了基本的工作遵循,也對高校黨建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
當前,高校黨建工作不同程度的出現(xiàn)重形式輕內容、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重共性輕個性的傾向,工作效果不突出。怎樣提升高校黨建的有效性,筆者認為應該從堅定、強化、創(chuàng)新這三重理路入手。
高校黨建是黨建工作的一種形態(tài),具有黨建工作普遍特征,同時也具有高校的具體特點。其內容包括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等五個方面,其核心和關鍵點即黨員教育和黨組織建設。本質是通過加強黨的建設,以充分發(fā)揮高校師生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發(fā)揮高校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戰(zhàn)斗堡壘作用。這一本質要求高校黨建工作必須實現(xiàn)“四個堅定”,把黨建設成為高校教育事業(yè)堅強的領導核心,把高校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養(yǎng)搖籃。
1.1 堅定理想信念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入,社會經濟發(fā)展飛速,我國社會經濟成分、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呈多元化發(fā)展趨勢,這些物質領域的變化也引起了人們思想領域變化。當前,人們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日趨多樣,一些錯誤思潮不同程度的影響到高校師生的價值觀念,也影響到了部分黨員的對理想信念的堅守,信仰理想的缺失已經成為令人高度重視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1]57。所以,高校黨建要長期加強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斷為廣大黨員補精神上的“鈣”,幫助廣大師生黨員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1.2 堅定人民立場
《中國共產黨章程》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明確:“人民立場是咱們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有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黨與人民始終保持血肉聯(lián)系,是黨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黨建工作的開展首先要堅定人民立場,強化宗旨意識,相對于高校黨建工作而言,就是要廣大黨員樹立以師生為本的意識,樹立以師生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充分尊重師生在高校建設發(fā)展中的主體地位,做到發(fā)展為了師生、發(fā)展依靠師生、發(fā)展成果由師生共享。
1.3 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是我國立黨、立國之根本指導思想,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說明了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正確性。
當前我們正處在國際形勢深刻變化的時代,敵對勢力加大對高校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力度,與我爭奪陣地、爭奪青年的斗爭日趨激烈,企圖通過資本滲透、學術研討、煽動傳播、數(shù)據(jù)挖掘等多種手段動搖并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評和嘲諷馬克思主義為‘時尚’、為‘噱頭’;有的精神空虛,認為共產主義是虛無縹緲的幻想,‘不問蒼生問鬼神’,熱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1]61。因此,高校黨建工作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使廣大師生黨員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自覺成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信仰者、守護者、傳播者和踐行者。
1.4 堅定實踐標準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認識來源于實踐,又能指導實踐;人對世界的認識是一個多次反復、無限深化的過程。因此,高校的黨建工作要堅定實踐標準,要與廣大師生黨員的學習實踐、工作實踐和生活實踐相結合,使廣大師生黨員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習、認同并固化黨的基本理論,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提升黨性修養(yǎng);在實踐中,不斷踐行黨員標準,自覺生成黨性行為,提升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進性,全面推進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洹⒂旨t又專、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偉大教育實踐。
高校是精英薈萃之地,是思想爭鳴之地,是文化傳承之地,是人才培育之地,也是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重要陣地?!敖涍^幾十年的生成和演化,學術思想界和社會上逐漸形成了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帶有特定的政治傾向性的錯誤思潮,比如,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普世價值論’、憲政民主、‘新聞自由’、公民社會以及儒化思潮、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等,質疑和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7。這些錯誤思潮的傳播,不僅給高校黨建工作帶來新挑戰(zhàn),也使高校黨建工作面臨新任務。要對當前高校復雜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勢做到有效應對和積極作為,高校黨建工作就必須做到“四個強化”。
2.1 強化黨對高校的領導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我國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決定了我國高校的社會主義性質和高等教育的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社會主義高校必須要強化黨的領導,這是關系高校如何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問題,這也是高校黨建工作根本任務和戰(zhàn)略選擇,使我國的高等教育真正做到: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及為人民服務。
黨對高校的領導如何強化,首先要強化高校黨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加強高校黨委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保證高校的辦學方向,保證高校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主義占據(jù)主導地位。其次要強化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全面發(fā)揮高校黨組織政治核心與戰(zhàn)斗堡壘的作用,凝聚廣大師生力量和智慧,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再次,要強化高校黨員教育,保證高校師生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先進性,發(fā)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使黨員成為黨在高校的旗幟,成為高校建設發(fā)展的骨干,成為學習和工作的標兵。
2.2 強化黨的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高校黨建工作要強化民主集中制,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黨內民主發(fā)揚充分,尊重高校師生黨員主體地位的存在,把高校師生黨員的民主權利放在首位,健全黨內監(jiān)督制度,使高校師生黨員自覺發(fā)揮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升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的活力。
高校黨建工作要加強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加強高校師生黨員“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教育與培養(yǎng),使高校師生黨員主動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維護中央權威,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有效提升高校黨組織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
2.3 強化黨的紀律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我們黨使用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組織嚴密、紀律嚴明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也是我們的力量所在”[1]111。然而,當前部分高校存在著黨紀黨規(guī)教育不到位、黨紀黨規(guī)執(zhí)行力度不夠和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紀律松弛等現(xiàn)象,還出現(xiàn)了個別黨員師德缺失、貪污腐化的現(xiàn)象。由此看來,高校黨建工作必須強化黨紀律建設。
黨的紀律包括政治紀律、工作紀律、組織紀律、群眾紀律等方面,其中政治紀律是核心。在高校黨建工作中強化黨的紀律建設,首先要完善高校黨紀黨規(guī),以《中國共產黨章程》為根本遵循,從高校工作實際出發(fā),完善高校黨的紀律制度,切實做到有章可循,有規(guī)可守。其次要強化師生黨員的紀律教育,深入學習黨章黨規(guī),學習《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實現(xiàn)黨紀黨規(guī)教育全覆蓋,使每位師生黨員做到真學、真懂、真行,爭做學規(guī)、懂規(guī)、守規(guī)模范。三是要強化紀律執(zhí)行,高校黨組織要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堅持平等執(zhí)紀、剛性執(zhí)紀,要敢于亮劍,對違紀事件和行為零容忍,馬上發(fā)現(xiàn)、立即查處,提高紀律執(zhí)行力,堅決維護紀律嚴肅性。
2.4 強化中國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同時又指出我們要“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因此,高校黨建工作必須要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強化高校黨建工作的中國特色,首先要強化高校黨建理論的中國特色,馬列主義的力量偉大之處即在于,它是與各個國家具體革命的實踐相互關聯(lián)。就中國共產黨來說,要學會將馬列主義的先進理論靈活應用到中國革命的具體環(huán)境中來,如果馬克思主義失去了中國特色,那這只能是空洞抽象的馬克思主義。高校黨建理論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要與中國國情和中國高校建設發(fā)展的實際相結合,要與中國文化生成的環(huán)境相結合,提升理論的中國品格和中國氣派。其次要強化高校黨建工作模式的中國特色,高校黨建工作不能照搬照抄他國政黨建設的模式,應該從中國共產黨建設的歷史經驗中,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從中國高校黨建工作的實踐中,形成中國風格、中國特色的高校黨建工作模式。
創(chuàng)新是黨建工作進步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興旺發(fā)達的源泉。高校當前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隨著新興市場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實力增強,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主流,但國際關系結構性矛盾加劇,并引發(fā)新危機新挑戰(zhàn),同時敵對勢力對我國滲透更加隱蔽,方式呈現(xiàn)多樣化;高校所處國內環(huán)境也發(fā)生巨大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開放逐步深入,民眾的價值觀念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面對國際國內環(huán)境的變化,黨和國家賦予了高校的新的工作任務和使命。高校黨建工作必須要加強創(chuàng)新,將高校黨組織建設成為高校堅強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完成黨和國家賦予的工作任務,踐行高校在推動社會發(fā)展中的使命。
3.1 創(chuàng)新高校黨建工作理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特別是治國理政理論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fā)展理念,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fā)展,這也是當前高校黨建工作理論創(chuàng)新的根本遵循和理論指南。當前,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高校建設發(fā)展的實踐逐步深入,高校的職能和社會功能不斷拓展,高校黨建工作也在不斷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有新發(fā)展,這些為當前高校黨建理論創(chuàng)新提供了實踐基礎。高校黨建工作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將二者統(tǒng)一起來,創(chuàng)新高校黨建工作理論。以先進的理論指導師生,以先進的理論凝聚師生,以先進的理論鼓舞師生,提升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效性,讓高校黨組織成為堅實的戰(zhàn)斗堡壘,保證高校的辦學性質,保證黨對高校的絕對領導,從而推進高校全面、深化、科學的發(fā)展。
3.2 創(chuàng)新高校黨建工作方法
長期以來,在高校黨建工作中,存在著重共性輕個性的工作傾向,師生黨員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尊重,黨建工作不能入腦入心,廣大師生黨員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夠,黨組織建設及黨員教育成果不理想,顯示出懶散、走過場等問題。因此,在高校黨建工作中要從師生黨員的主體性視角創(chuàng)新高校黨建工作方法,注重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既要教育廣大師生黨員自覺將黨的共性追求擺在首位,又要關注廣大師生黨員的個體合理合法的個性追求;將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將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注重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注重傳播藝術,改變話語方式,既要有繡花式的工匠精神,又能發(fā)揮十個手指彈鋼琴的協(xié)作精神,實現(xiàn)“大水漫灌”與“精準滴灌”相統(tǒng)一,提升高校黨建工作效果。
3.3 創(chuàng)新高校黨建工作載體
載體,是高校黨建工作內容的承載者,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元素。高校黨建工作要從主體實踐的視角去開展載體創(chuàng)新。高校因其主體身份構成的特定化及文化氛圍的多元化,使廣大師生黨員的主體實踐也出現(xiàn)不同變化,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層面:學習實踐、工作實踐、生活實踐和認識提升實踐。因此,高校黨建工作要深入到廣大師生黨員的主體實踐中去創(chuàng)新載體,將黨建工作的內容與要求蘊含于廣大師生黨員學習實踐中,蘊含于廣大師生黨員工作實踐中,蘊含于廣大師生黨員生活實踐中,蘊含于廣大師生黨員認識提升實踐中,使黨建工作與師生黨員的成長、生活、發(fā)展相統(tǒng)一,實現(xiàn)顯性工作隱性化,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工作效果,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黨建工作目標。
3.4 創(chuàng)新高校黨建工作平臺
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高校黨建工作已經超越了線下“面對面”的工作范疇,要樹立整體性思維,搭乘新媒體專列,開啟“鍵對鍵”之旅。首先,在線上構建“網絡黨建+”平臺,在夯實高校黨建工作網絡主陣地的同時,要走進廣大師生的網絡生活中,建設校園黨建互動社區(qū),開發(fā)類型多樣、特色鮮明的校園黨建工作“兩微一端”等自媒體平臺,在網上傳播黨的聲音,弘揚正能量,凈化網絡空間。其次,在線下建立集學習、實踐、體驗、幫扶為一體的校園黨建工作平臺,使廣大師生黨員在學習中提高,在實踐中感悟,在體驗中成長,在幫扶中進步。再次,實現(xiàn)線上線下的雙向互動,將線上無法解決的案例轉向線下,實現(xiàn)點對點、一對一服務;可以將線下部分黨建工作移到線上,為廣大師生黨員提供有效便捷的服務,實現(xiàn)黨建工作精準發(fā)展、全面進步。
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高校黨建工作不僅關系到辦什么樣的大學、怎樣辦大學的根本問題,更關系到黨對高校的領導,更是為了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后繼有人的政治任務和戰(zhàn)略工程。高校黨建工作應該堅定不移地實施“四個堅定”“四個強化”“四個創(chuàng)新”,提升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效性,凝聚廣大師生力量,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2]樊建新.社會思潮與文化安全[J].紅旗文稿,2017(7):7-8.
[責任編輯:周芳]
Unswerving,Intensifying and Innovating:Three Approaches to University Work of CCPPCC Construccttiioonn
Zheng Fangfang
(Trade Union,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Anhui 246133)
University CPC construction not only concerns CPC leading universities,but also cultivation of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Facing the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University CPC construction work should focus on“Four Unswervings”,including fortifying the ideal and conviction,adhering to people’s position,guiding role of Marxism and practice stardard;and achieving“Four Intensification”,i.e.intensifying CPC leading universities,system of democratic centralism,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promoting“Four Innovations”,innovating work theory,approaches,carriers and platform.
Unswerving;Intensifying;Innovating;University CPC Construction
D26
A
1674-1102(2017)02-0030-04
10.13420/j.cnki.jczu.2017.02.007
2017-03-07
鄭芳芳(1962—),女,安徽合肥人,安慶師范大學工會政工師,主要從事黨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