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
摘要:愛心是一個好教師最基本的條件;童心是師愛之源;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教師的愛能增進師生感情,能活躍課堂氛圍,能搭建通往學生內心世界的橋梁。
關鍵詞:教師;學生;教育;愛
在三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有一顆愛心對于教師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教師是一份特殊的職業(yè),我們面對的不是冰冷的機器,而是有感情有思想有活力的學生。正如當代著名教育家李鎮(zhèn)西先生所說:“愛心是一個好教師最基本的條件;童心是師愛之源;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p>
本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際經驗,談談工作中實踐愛的教育。
一、教師的愛能增進師生感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關愛和理解,會使學生心理放松,并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課堂也因此而充滿和諧的氛圍。所以教師要善于把愛融入課堂教學之中,營造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關愛學生,才有可能親近學生,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變化,促進校園生活中師生關系和諧發(fā)展。
有一年學校安排我接六年級畢業(yè)班數學教學,在第一節(jié)課上我向學生承諾不拖課,將課間時間還給學生;在班上不對大家的成績進行排名,布置的作業(yè)“少而精”,同學們歡欣鼓舞,一下就拉近了我與學生的距離。為了實現承諾,我每節(jié)課前都花大量的時間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活動,精選作業(yè),堅持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學生們愿意聽我的話,也很愿意與我溝通交流,因為我取得了他們的信任。之后,我適時對學生進行引導,不拖課是為了保證同學們下一節(jié)課的上課效率,同學們上課時該怎么做呢?不排名是為了維護同學們的自尊,同學們平時如何對待教師和同學呢?作業(yè)布置“少而精”,是為了給同學們更加充裕的時間參加活動、看課外書,同學們如何利用課外時間呢?學生了解了我的用心后,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我的教學更順暢,效果更加明顯。經過師生一年的共同努力,我所任教的六年級數學在全縣統考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2010年,我在松港中心小學擔任六年級班主任,林同學是班級的數學學習代表,對班級工作細致認真、對學習及其刻苦,而在期中數學考試中卻意外考砸,拿到試卷時該生當場難過的大哭。放學后,我把她請到辦公室,陪在她身邊細細開導,給她以信心,相信自己能夠考出成績。然而事出意外,在接下來的小測中,她卻又失利了。再安撫后我認真詢問了她當時的狀況,并把她和當時班級的差生接到家中免費補課。同時有意識的在班級中多提問她,及時給予鼓勵,培養(yǎng)信心。她看出我的友善,也經常反饋她聽課的心得和疑問,最后期末考試終于又迎頭趕上。
常常夜深人靜,我還在辦公室內思考下階段的教學方法,反思教學難點和重點,為了協調班級學生進度,完成培優(yōu)輔差的目標,不僅要精選習題,完整的解答兩遍,而且對學困生試卷中的失分點進行著重分析,努力采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接受的方式教學。課堂上師生間互相影響、激勵,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在認真?zhèn)浜谜n、上好課,更重要的是還要善于用自已的愛去上好每一節(jié)課,用愛去影響每位學生。
二、教師的愛能活躍課堂氛圍
教師平時多關心學生,了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在情緒高漲的氛圍中學習;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去營造一種既嚴肅認真又愉快活躍的平衡氣氛,精心設置問題,以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和交往的需要,讓學生既主動思考,又積極爭論,使學生在適度緊張、情緒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下主動學習,力爭讓每堂課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例如,在教學低年級數學時通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采用多種活動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數學“口算”比賽,數學手抄報比賽,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對于筆算也進行了提高和幫助。由于部分學生計算能力較差,且又粗心馬虎,我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每天練幾道計算題。解決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多說、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解決問題題了。能比較熟練地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分析解決問題。同時設計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培養(yǎng)他們數學能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又蘊涵著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的意識。比如說,帶學生到操場跑步,然后通過測量操場的長度,讓學生對‘千米和米長度單位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對學習差的學生,只要有一點進步,教師就及時地進行表揚,讓他們不斷體會到成功的感覺,以增強他們對學習的自信心,久而久之,這些學生的狀況就會有所改變。
三、教師的愛能搭建通往學生內心世界的橋梁
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中,無論是知識的理解掌握、潛能的挖掘培養(yǎng),還是品行的塑造提升,都與學生的情感緊密聯系在一起。教師懷有一顆真誠之心對待學生,學生會以自身特有的敏感,通過觀察和體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善意和真心愛護,自然而然就會對教師產生親近感,敞開自己的心扉,樂意聽取教師的教誨。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獨立意識逐漸增強,他們會從教師對自己關愛的情感中,除了體驗到被教師關心的溫暖外,更能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理解和尊重。這種理解感和尊重感是與小學生在心理和生理層面上,所具有的特殊敏感性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曾經在霞浦縣沙頭小學任教時,每屆班級都有四五個學生家境困難,有些是買不起校服,更有甚者連學費都付不起,可是他們卻恥于開口,甚少和班級同學交流,更不敢跟老師求助,怕遭到老師同學的冷落。知道這種情況后,我都會偷偷墊付學雜費,并不會跟學生聲張。但是當學生知道他們又有機會能夠上學時,都特別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不僅上課認真學習刻苦,而且主動承擔部分班級工作,培養(yǎng)和班級同學的感情。對于家庭住址離學校較遠,中午不方便回家吃飯的同學,我會在中午帶飯到學校分他們一起食用。很多學生會跟我討論自己困惑和疑點,建立起不同尋常的深厚感情。凡熱愛學生的教師,應善于觀察兒童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各種需求、自主性和獨立性,并善于通過觀察兒童的外部表現,甚至眼神的細微變化明白他們內心的需求,進而理解、尊重和教誨他們。由此喚起師生間的心靈的共鳴,讓自己得到學生的認可和喜愛,使學生甘愿聽從教師的教誨。
我以“用愛心點亮學生的心靈,用善良照亮學生的前途”為座右銘,從最初的幫助學生交學費,為學生買校服,為學生買學習資料,學習用品等等,到后來的為部分學生上初中,高中,大學提供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幫助。因此,愛學生最重要的就是給學生一片真心,多一些鼓勵與贊揚。教育不能缺少愛,缺少愛,就像魚塘里缺少水;缺少愛,就像藍天上缺少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