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海波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天氣圖的判讀已經(jīng)成為高考考查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且天氣圖的呈現(xiàn)方式多種多樣,考查角度亦呈多元化、多維度趨勢。試題呈現(xiàn)方式除了傳統(tǒng)的文字說明、表格和區(qū)域等壓線分布圖、區(qū)域等溫線分布圖、過程圖、示意圖外,還呈現(xiàn)各種變式圖和相關綜合問題的考查;考查方向往往包括氣溫和降水特點、天氣特征、天氣成因及相關應用能力,除此以外,還可能考查氣溫降水變率、時間變化、分布概率等等。
一、解答技巧
1.鋒面系統(tǒng)圖的判讀
(1)看冷氣團的運動方向。
(2)看鋒面坡度。
(3)看雨區(qū)范圍及位置。
(4)看符號。
(5)看過境前后氣壓、氣溫變化。
(6)看過境時和過境后的天氣變化。
冷鋒:過境時,常出現(xiàn)大風、陰天、降水、降溫的天氣。暖鋒:過境時,常出現(xiàn)陰天、下雨等天氣,過境后氣溫升高,氣壓下降,天氣轉(zhuǎn)晴。
2.氣旋(低壓)與反氣旋(高壓)系統(tǒng)的判讀
(1)看氣流水平運動方向(以北半球為例):氣旋——逆時針向內(nèi)旋轉(zhuǎn)輻合;反氣旋——順時針向外輻散。
(2)借助手勢判讀。
氣旋的判讀方法:
①南左北右:即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
②手半握,大拇指與四指垂直。大拇指代表氣流的垂直運動方向,四指的指向為水平氣流的運動方向。如北半球的氣旋:右手半握,拇指朝上,代表氣旋中心的氣流上升,四指則表示氣流是逆時針方向運動,其東部吹偏南風,西部吹偏北風。(見圖7)
反氣旋的判讀方法:
①南左北右:即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
②手半握,大拇指與四指垂直。大拇指代表氣流的垂直運動方向,四指的指向為水平氣流的運動方向。如北半球的反氣旋:右手半握,拇指朝下,代表反氣旋中心的氣流下沉,四指則表示氣流是順時針方向運動,其東部吹偏北風,西部吹偏南風。(見圖8)
(3)根據(jù)過境前后的氣壓狀況判讀:氣旋過境時氣壓最低,反氣旋過境時氣壓最高。
3.鋒面氣旋的判讀
(1)在中高緯度地區(qū),氣旋一般和鋒面聯(lián)系在一起,稱之為鋒面氣旋。如圖10所示,這是一個低氣壓區(qū)域,低氣壓向外延伸的狹長區(qū)域稱為低壓槽,如同地形上的山谷,圖中AB、CD為兩條槽線,鋒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氣旋的低壓槽中(等壓線向高氣壓彎曲度最大的地方)。
(2)鋒面附近風向的判讀:根據(jù)北半球風向的畫法,可確定鋒面附近的風向。如圖11中的F、G處為偏北風,E、H處為偏南風。
(3)判讀鋒面性質(zhì)及移動:圖11中F、G點都在鋒面的北側,風從北方吹來,來自高緯度地區(qū),而E、H正好相反,故F、G處氣溫比南面的E、H處氣溫低,從而確定F、G側為冷氣團,E、H側為暖氣團。根據(jù)圖中E、F、G、H各點的風向及冷暖氣團的性質(zhì),可確定AB為冷鋒,CD為暖鋒;而且鋒面應隨氣流呈逆時針方向移動。
(4)判讀天氣特點:由圖11中信息可知,氣旋的前方為CD暖鋒控制,故在鋒前G處等地出現(xiàn)寬闊的暖鋒云系及連續(xù)性降水天氣;氣旋的后方為AB冷鋒控制,故在鋒后F處等地出現(xiàn)比較狹窄的冷鋒云系和降水天氣;E和H之間為暖氣團控制,是晴朗天氣。由于氣流從四面八方流入氣旋中心,中心氣流被迫上升而成云致雨,所以氣旋過境時,云量增多,常出現(xiàn)陰雨天氣,即氣旋雨。一般氣旋是氣流輻合上升系統(tǒng),氣旋和鋒面結合在一起形成鋒面氣旋后,將輻合成更強烈的上升氣流,天氣變化將更加劇烈,往往會產(chǎn)生云、雨甚至造成暴雨、雷雨、大風天氣。
【提示】①在水平氣壓場中,鋒面一般形成于低壓中心(氣旋)周圍,而不會形成于高壓中心(反氣旋)周圍,是因為低壓中心周圍氣流向中心輻合,冷、暖氣團可以在低壓槽線處長時間停留相遇,形成鋒面。反氣旋在地面不能形成鋒面,是因為反氣旋的水平氣流呈逆時針(或順時針)輻散,冷暖氣團不能相遇,故不能形成鋒面。②一般來說,無論北半球還是南半球,氣旋中心東側的低壓槽處形成暖鋒,西側的低壓槽處形成冷鋒,只不過南北半球冷鋒和暖鋒的移動方向相反而已。
二、分類解答
題型一(選擇題):側重于考查對冷鋒、暖鋒、氣旋、反氣旋等天氣系統(tǒng)的判斷和特點分析。解題技巧:第一步:審材料。文字材料,須注意時間、地點、新名詞等;圖像材料,須注意圖名、圖例、指向標等;表格材料,須注意單位、總量與比重等。第二步:審題干。須注意關鍵詞、限定詞。第三步:審選項。須注意選項的說法正誤、選項是否符合題意、是否為雷同項等。針對選項,常見的錯誤有幾種情況:(1)因果顛倒;(2)前后矛盾;(3)表述絕對化;(4)概念混淆;(5)表述錯誤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點帶面;(7)與題干無關。
例1 (2016年高考江蘇地理卷,第5~6題)2016年1月24日,一股強大的寒潮影響我國,圖12為該日8時亞洲部分地區(qū)海平面氣壓形勢圖。讀圖,回答(1)~(2)題。
(1)此時我國( )
A.各地均受強大高壓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溫降雪
C.三亞風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風向基本相同
(2)該日上海氣溫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
A.無高大山脈阻擋,受寒潮影響大
B.瀕臨海洋,受海洋影響大
C.緯度更高,正午太陽高度小
D.冷鋒過境,降溫明顯
【參考答案】(1)D (2)A
【解題思路】第(1)題,高壓脊是指高壓中心向外延伸出來的狹長區(qū)域,圖中并沒有顯示所有區(qū)域都在高壓脊控制之下;此時圖示區(qū)域北部受到高壓脊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天氣寒冷干燥;相對于昆明而言,三亞附近的等壓線比較稀疏,風力小于昆明;此時北京和上海都盛行西北風,故D項正確。第(2)題,上海和成都緯度位置大致相當,正午太陽高度相近;此時為隆冬季節(jié),如果受海洋影響大,上海的溫度應該高于成都;此時上海和成都都受到冷鋒影響,但是成都北面有高大的山脈阻擋,而上海附近地形平坦,冷空氣可以長驅(qū)直入,所以溫度低于成都。
【試題評述】該題以時事熱點材料作為命題的載體,不是為了考查時事信息本身,而是選取與之相關的地理問題,通過巧妙設問,實現(xiàn)熱點問題隱形處理的測試效果。
例2 (2015年高考北京文綜卷,第9~10題)圖13表示2015年3月9日—22日氣旋“帕姆”的移動路徑。讀圖,回答(1)~(2)問題。
(1)“帕姆”( )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熱帶洋面
B.氣流呈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
C.移動路徑受控于西北漂流
D.自東向西穿過日界線
(2)該氣旋( )
A.標志著當?shù)剡M入臺風多發(fā)季節(jié)
B.引發(fā)滑坡、赤潮等次生災害
C.造成的災情可以用GPS監(jiān)測
D.對瓦努阿圖的危害最大
【參考答案】(1)B (2)D
【解題思路】第(1)題,圖示“帕姆”生成于太平洋溫帶洋面,其移動路徑受西北風的影響,自西向東穿過日界線,而該氣旋位于南半球,氣流呈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故選B項。第(2)題,臺風的多發(fā)季節(jié)為夏秋季節(jié);赤潮主要是人為原因引起的,且主要發(fā)生在海水流動較小的環(huán)境中,氣旋不利于赤潮的形成;該災情可以用RS監(jiān)測,而GPS只提供精準位置;瓦努阿圖距氣旋中心附近最近,風力最大,所以危害最大。故選D項。
【試題評述】該題材料和背景都比較直觀,“生活味”較濃,符合學以致用的原則。
題型二(選擇題或綜合題,題型靈活多樣):從考查形式上看,主要是運用背景材料,或運用氣溫、氣壓數(shù)據(jù)資料,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或某地經(jīng)緯網(wǎng)圖等形式,考查考生的判斷、分析能力,多以選擇題或綜合題的形式考查。從能力考查上看,主要是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解題技巧:(1)排除法。就是利用選項自身說法錯誤或題干與選項邏輯不相符,將錯誤答案排除,得出正確答案的方法。(2)比較法。往往用于選項的比較,在4個選項中,經(jīng)過比較找出選項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3)優(yōu)選法。適合運用優(yōu)選法的選擇題通常是各選項都不同程度地與題干有聯(lián)系,不同于一般的正誤關系,因此,不要輕易地否定一個選項,解題時要通過對比,分析其“質(zhì)”、“量”與題干的相符度,從而選出最符合題意的選項。(4)逆推法。逆向思維包含多種形式,常見的形式有:逆用知識、逆向推理、反證法等。
例3 (2016年高考浙江文綜卷,第9~10題)圖14中乙圖為探空氣球10天中隨氣流漂移路線圖,圖中數(shù)字所指的黑點為每天相同時刻的氣球位置。甲圖為乙圖的局部放大圖,甲圖中虛線表示近地面空氣運動。讀圖,完成(1)~(2)題。
(1)下列路段中,探空氣球受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于⑩
(2)圖中⑦⑧兩點間近地面受( )
A.暖鋒影響,吹西北風
B.冷鋒影響,吹西南風
C.暖鋒影響,吹東南風
D.冷鋒影響,吹東北風
【參考答案】(1)A (2)B
【解題思路】第(1)題,根據(jù)探空氣球10天中隨氣流漂移路線圖可知,在③至④這段漂移的距離最長,而題干中已經(jīng)說明圖中數(shù)字所指的黑點為每天相同時刻的氣球位置,據(jù)此,說明在③至④段的風力最大,即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最大。第(2)題,圖中近地面氣旋在水平方向呈順時針運動,可知圖示區(qū)域位于南半球,而圖中⑦⑧兩點位于氣旋的西側,⑦⑧兩點受到西南風的影響,帶來的是較冷的氣流,故形成冷鋒。
【試題評述】該題一反以往出題的常態(tài),所給材料和圖形比較獨特、新穎,重點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及運用知識的能力。考生如果不仔細推敲和謹慎考慮,容易掉入題中的“陷阱”。
三、能力測試
(原創(chuàng))讀某地區(qū)海平面等壓線圖(圖15)(單位:百帕),回答1~2題。
1.圖中M、N兩處最大氣壓差接近( )
A.12百帕 B.13百帕
C.14百帕 D.15百帕
2.圖中天氣現(xiàn)象變化比較復雜的是( )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讀北半球某地區(qū)近地面天氣模式示意圖(圖16),回答3~4題。
3.此時,m、n兩地的天氣狀況可能是( )
A.m、n兩地都晴
B.m、n兩地都有雨
C.m地有雨,n地晴
D.m地晴,n地有雨
4.下列選項中,正確反映該天氣系統(tǒng)過境期間,n地溫度變化過程的是( )
A.a圖 B.b圖 C.c圖 D.d圖
(原創(chuàng)) 讀某日10時世界某地區(qū)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圖17),回答5~6題。
5.此時,M地吹( )
A.西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東南風
6.若圖中虛線為鋒面,則此時N地天氣特征是( )
A.陰雨綿綿 B.晴朗少雨
C.暴風驟雨 D.大雪紛飛
(改編)讀某區(qū)域某時地面天氣簡圖(圖18),完成7~9題。
7.圖中甲地的風向是( )
A.東北 B.東南 C.西北 D.西南
8.導致圖示A區(qū)域降水的天氣系統(tǒng)是( )
A.氣旋 B.反氣旋
C.暖鋒 D.冷鋒
9.圖示時刻可能是( )
A.盛夏 B.初秋 C.春末 D.隆冬
(原創(chuàng))10.中央氣象臺消息,預計未來三天(2016年4月6日至8日),貴州、江淮、江南、華南北部等地將有一次強降雨過程,雨帶逐漸南移,安徽南部、湖北東南部、浙江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江西中北部、福建北部、貴州東南部、廣西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qū)有暴雨或者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區(qū)還將有短時強降水,局地伴有雷暴大風或冰雹。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本次強降水的原因。
(2)本次強降水易引發(fā)的次生災害有哪些?
(3)對本次強降水過程可采取哪些有效防御措施?
1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15年第13號臺風“蘇迪羅”8月8日4點40分前后在臺灣省花蓮縣沿海登陸,22:10前后在福建省莆田市沿海登陸。新聞報道稱受臺風影響,福州變“湖州”,部分城區(qū)內(nèi)澇嚴重。
材料二 圖19是臺風“蘇迪羅”移動路徑圖。
(1)8日20時到9日8時福州風向變化為__________,風速可能__________。
(2)簡要分析臺風“蘇迪羅”導致福州變“湖州”的原因。
(3)簡述臺風“蘇迪羅”可能對莆田市民生活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