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俊
摘要:閱讀是掌握語言知識、打好語言基礎、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在近幾年的中考中出現(xiàn)了任務型閱讀理解的題型,要求考生根據(jù)閱讀文章提供的信息,根據(jù)不同的要求,完成相關的任務。本文就這種題型總結出了幾種方法。
關鍵詞:任務型閱讀;掌握方法;提高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1-056-2一、略讀任務,記住任務
即先看試題,再讀文章。如果是短文回答問題或閱讀短文填空形式的題目,要求閱讀題干,首先要掌握問題的類型,分清是客觀信息題還是主觀判斷題??陀^信息題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如:發(fā)現(xiàn)There are three reasons...這樣的句式時,馬上去尋找作者所列舉的三個理由。而主觀判斷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作者未加陳述的觀點以及貫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這類題必須經(jīng)過對作者的態(tài)度、意圖以及對整篇文章進行深一層的推理。其次,了解試題題干以及各個選項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針對性地對文章進行掃讀,對有關信息進行快速定位,再將相關信息進行整合、甄別、分析、對比,有根有據(jù)地排除干擾項,選出正確答案。如果是短文填表格式的題,就要求學生先對表格進行略讀,大致能從圖表中掌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再帶著對表格內(nèi)容的分析一一對應回到文章當中來找相關信息,填入所缺的詞。此法加強了閱讀的針對性,提高了做題的準確率,節(jié)省了寶貴的時間,真正做到了帶題閱讀,事半功倍。
二、豐富詞匯,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與單詞量是緊密相關的,閱讀能否順利進行,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閱讀者的單詞量。所以,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必須使學生掌握大量的詞匯,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
1.要熟悉所學過的英語單詞,掌握詞義、詞類及某些詞的一詞多義、一詞多類,并能在某一語境中正確理解單詞、詞組和句子。
2.要盡可能多地記一些常用詞的搭配,特別是那些有別于漢語、為我們中國學生所不易理解更不易靈活運用而恰為英美國家社會生活的習慣用語或口語,同時要求學生盡可能地背誦課文段落,以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
3.掌握語法,了解其規(guī)則和意義,掌握多種句型和交際用語。
4.借助所學地理、歷史知識及課外讀物,擴大知識面,拓寬視野,盡可能多地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背景以及當前國內(nèi)外的時事政治、熱點話題等。
當然,猜測詞義也很重要。任何一篇閱讀短文不可能沒有生詞,而在閱讀過程中一碰到生詞就查詞典也不可能,因為這樣一不能保持閱讀的連貫性,二影響閱讀的速度和對文章的整體理解。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必須能根據(jù)上下文推測詞義,并能不借助詞典讀懂含3%生詞的語言材料。我們都知道:認識一篇文章的所有單詞并不等于能理解這篇文章,而透徹理解一篇文章并不一定要認識文章的所有單詞。解決這個極普遍的問題最為有效的途徑是學會猜詞,即用構詞法來猜測、確定詞義。
三、略讀文章首尾句、段,帶著任務細讀
對于填表格的題型,首先對于前幾個空或后幾個空,學生往往能從文章的開頭或結尾句中能找到現(xiàn)成的答案,當然學生一定要帶著圖表中的要填的信息仔細結合原文來尋找要填的答案,這種題一般都是信息查找題,即在原文中能找到現(xiàn)成的答案的。
In the past, man didnt have to think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his environment. There were not many people on earth, and natural resources(資源) seemed to be unlimited (無限的).But things are different today. The world has become too crowded, and were using up our natural resources too quickly, and at the same time environment around us is becoming worse and worse.Problems The world is becoming too
The around us is worse and worse.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要填的這兩個空屬于在文中能找到現(xiàn)成答案的,正如我在文中畫的標記,所以任何簡單的還是較難的題都要在文中做標記。
四、詳讀細節(jié),信息對比
在做題目時,針對任務把原文中相關信息的語句給標記出來,然后與任務進行反復對比,如果是短文填空類型的,要抓住關鍵信息在有限的字數(shù)限定條件中填入最佳答案,必要時要時行信息轉(zhuǎn)換。短文填表格式的可能要求會更高,他要求學生在已給的任務結合原文進行信息的轉(zhuǎn)換,比如詞性的轉(zhuǎn)換(名詞、形容詞、動詞、副詞之間的相互轉(zhuǎn)換);詞匯轉(zhuǎn)換(同義詞、反義詞)及句型之間的轉(zhuǎn)換。
比如有這么一段話:
1. It took us more than an hour to arrive there...
This lake lies peacefully on the hill, which is 18 meters above the sea level.
讓學生根據(jù)以上文字進行填空
The lake is 18 meters above the sea level lies on the hill in . It took us an hour to get there.
通過這個題目,我們不難看出,第一個空是根據(jù)原文lies peacefully來填,主要考學生這兒應填什么詞性的詞,第二個空是考學生同義短語。
2. When waiting in a line, wait patiently instead of cutting to the front of the line.
Dont to the front of the line.
此題中cut在instead of后面,所以用cutting,而圖表中的任務在Dont之后,所以這屬于信息轉(zhuǎn)換題,要注意轉(zhuǎn)換詞性。
3. Ask them to kindly hold your spot, and thank them when you return .
Thank those for holding your spot after you are 文章中句子是when you return,返回用的是return,而圖表中的任務是句子after you are ,只能用同義詞組be back.
4. but when cameras are not welcome, dont turn yours on.
Dont use your cameras when they are .
文章中句子是兩個字not welcome,而圖表中的任務是一個空格,只能用前綴來轉(zhuǎn)換。
5. 信息歸納題要有概括性(在最大程度上覆蓋欄內(nèi)信息)、針對性(量體裁衣,大小適度)、醒目性(簡潔),比如主題的有 title, topic; 原因的有 reason(s), cause(s); 結果的有result, effect; 目的的有aim, purpose; 方法的有way(s), solution; 觀點的有idea(s), opinion(s); 優(yōu)劣的有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結論的有conclusion; 建議的有advice, suggestion(s) etc.對于這些歸納信息方面的詞,學生要多記多用,在運用中掌握這些詞的用法。
五、邏輯推理,調(diào)整閱讀心態(tài)
在實際閱讀中,有時作者并未把意圖說出來,閱讀者要根據(jù)字面意思,通過語篇邏輯關系,研究細節(jié)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態(tài)度,理解文章的寓義。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深層理解。深層理解主要包括歸納概括題(中心思想、加標題等)和推理判斷題,是閱讀理解中的難點。深層理解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必須忠實于原文,以文章提供的事實和線索為依據(jù),立足已知推斷未知,不能憑空想象,隨意揣測。它要求讀者對文字的表面信息進行分析、挖掘和邏輯推理,不能就事論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礎。推理題在提問中常用的詞有infer, imply, suggest, indicate等,學生閱讀時要多加留心。
總之,對于做任務型閱讀理解,就如同找一把“符合齒紋的鑰匙”。學生在做時一定要分析任務是哪種類型的,根據(jù)任務在文中找到相關出處,標記原始文字材料。把標注的文字與要填的地方反復進行對比,再加上以上所說的方法,相信肯定會有所突破的。同時,平時要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心理,閱讀時要去掉雜念,情緒要安定,精神要專一,要形成一種愜意的順向心理,造成大腦皮層的優(yōu)勢興奮中心。切不可一遇到幾個生詞難句就心煩意亂,失去自控能力,要做到“三心”合一,即細心、耐心和恒心。這樣才能對所讀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解題時才能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