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梅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階段,在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外,還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其中,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基礎。因此,我們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閱讀習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7-01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087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教學的目的,我以為首在養(yǎng)成讀書的良好習慣?!倍喿x習慣的培養(yǎng)并不僅僅是在教師的監(jiān)督和壓迫下讓學生背誦課文。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最需要的是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以及傳授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這樣就需要教師通過在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教育與引導來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當然,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們教師要這些問題,并在培養(yǎng)學生習慣的過程中逐漸引導和糾正學生的錯誤。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淺談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一些方法。
一、引導學生對閱讀有正確的態(tài)度和認識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對閱讀有正確的認識。對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引導和影響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充分使學生理解閱讀是學習語文的基礎。我們對學生的這種教育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去完成,如果我們像講課那樣,整堂課來都來講閱讀多重要,應該如何閱讀等,勢必會引起學生的抵觸和反感,從而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們教師一定要注意在教學中一點一滴地影響和教育學生認識閱讀的重要性。經過長時間的影響和教育,學生才能在不抵觸的情況下,逐步接受教師的觀點。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基礎。
我們在引導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還需要逐步讓學生認識到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閱讀過程會遇到一些困難,要試著去自己解決。這樣讓學生有一定的思想準備,學生就會在閱讀的過程中想方設法解決遇到的問題。例如,低年級學生會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很多生字生詞。對此,我們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查閱工具書的習慣,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養(yǎng)成隨時查閱工具書或者利用網絡解決自己遇到問題的習慣。這不僅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對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引導學生堅持閱讀
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是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閱讀習慣是需要慢慢培養(yǎng)的,我們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逼迫學生每天必須閱讀多少文章。我們應該遵循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閱讀但不要規(guī)定量,更不要強迫學生閱讀。我們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讓學生在自己興趣范圍內、能力范圍內,開展閱讀。在這種寬松的教育氛圍下,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才能逐步得以實現(xiàn)。
三、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
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離不開良好的閱讀方法。良好的閱讀方法是學生形成閱讀興趣、閱讀質量、閱讀效率的基礎。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穿插閱讀方法的教學。對于閱讀方法的教學,教師可穿插在課上閱讀的過程中,也可穿插在課文講解的過程中,還可穿插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等等。我們要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適時恰當地向學生傳授一些閱讀方法,并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如默讀、朗讀、精讀、略讀、瀏覽、跳讀等不同的閱讀方式適合不同性格的學生,也適合不同類型的文章。對此,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這些閱讀方法,還要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來開展閱讀。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比如,在培養(yǎng)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時,教師可先教給學生預習的步驟和方法,讓學生照這個步驟方法去練習。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達到自動化程度,這時學生的預讀課文習慣就形成了。此外,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閱讀方法的教學會導致個別學生“偷懶”,如在閱讀過程中過多使用略讀的方式。對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這方面的引導,教育學生運用最合適的方式開展閱讀。
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
好習慣必須進過長期反復練習和實踐才能形成,而且形成的過程也是非常艱難的。這是因為小學生缺乏長久的意志力,常常無法堅持進行一項活動。這個特點導致要想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不僅需要學生自己的努力,教師也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監(jiān)督和督促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因此,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嚴字當頭,并將這種思想貫徹在培養(yǎng)訓練的全過程中,不給學生不良習慣任何一次例外,以使學生真正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比如,良好的閱讀衛(wèi)生習慣有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對此,教師要經常強調閱讀的衛(wèi)生習慣,閱讀時要有正確的坐姿,提醒學生千萬不要躺在床上讀書;讀書時眼睛和書本的距離要適度;不要讓學生養(yǎng)成邊讀書邊做小動作的陋習,如抓耳撓腮、擺弄小玩意兒、吃零食、東張西望等。
五、教師做好閱讀榜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身作則,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和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這是因為學習習慣有些比較簡單,有些是較復雜、抽象的,但不管是其中的哪一種,要想讓學生深入了解,精確而熟練地掌握方式方法并長期堅持,都是不容易的。因此,教師的言傳身教、榜樣示范就很有必要了。榜樣示范不但從方式方法上示以直觀,更重要的是從決心毅力方面做出樣子,以保持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的長期內驅力。比如,教師可出示自己書寫整潔的教案,張貼自己的“作文”,公布自己的學期的教學計劃,出示自己圈、點、批、注的藏書,以使學生向自己的老師學習,獲得良好的習慣。
此外,教師還應積極評價學生的閱讀。我們要多鼓勵和肯定學生的閱讀效果,不管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到了多少東西,只要學生閱讀的我們就應該鼓勵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堅持閱讀,最終形成閱讀習慣。
總之,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人終生的寶貴財富,也是他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因此,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出發(fā),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