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胡建平?
(宿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江蘇 宿遷 223800)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探討三種微創(chuàng)方式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特選擇我院72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予以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72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甲、乙、丙3組,各24例。甲組中,男14例,女10例;年齡28~66歲,平均(47.4±6.4)歲;病程2~15個月,平均(7.8±1.7)個月。乙組中,男16例,女8例;年齡27~66歲,平均(47.6±6.1)歲;病程3~15個月,平均(7.9±1.8)個月。丙組中,男12例,女12例;年齡26~68歲,平均(47.8±6.2)歲;病程2~16個月,平均(7.9±1.9)個月。3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在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甲組患者實施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具體方法:行全身麻醉,常規(guī)創(chuàng)建氣腹,用四孔法膽囊切除方式置入Troca管,對膽囊三角進行解剖,膽囊管游離后用7號絲線結扎,于膽囊管匯入膽總管平面將膽總管用電鉤打開,沖洗后將膽總管結石用膽道鏡取石籃取出,需要時予以開腹于劍突下切口用膽道取石鉗輔助取石,完成取石后用膽道鏡探查是否取凈、Oddi括約肌功能無異常以及膽總管下端未阻塞后,于膽總管置入合適大小的T管,膽總管用3~0可吸收縫線縫合,將膽囊切除,于膽囊床下方置入腹腔引流管,于鎖骨右側中線打孔將T管引流出來,于腋前線打孔引出腹腔引流管。
乙組患者實施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逆行置放鼻膽管膽總管一期縫合術,具體方法:膽囊切除與膽總管切開取石方法同于甲組,取凈結石后不置入T管,而是在右側鎖骨中線打孔置入鼻膽管至膽總管,于膽道鏡直視下通過十二指腸乳頭置入十二指腸,用胃鏡通過十二指腸內套抓鼻膽管,通過鼻孔引出,于腹腔內把鼻膽管J型末端全部置入膽總管,膽總管用3~0可吸收縫線連續(xù)或間斷縫合,于腋前線戳孔引出腹腔引流管。
丙組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聯(lián)合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取石術,具體方法:選擇患者側臥位,用十二指腸鏡檢查后于膽總管中插管,注入泛影葡胺,放置導絲,將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用取石網籃取石完成取石后置入鼻膽管,再轉入手術室行全身麻醉,創(chuàng)建氣腹,用三孔法膽囊切除方法置入Trocar管,膽囊三角解剖后用可吸收夾將膽囊管夾閉,切除膽囊。
觀察并比較3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包括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恢復工作時間等。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而丙組的手術時間要顯著長于甲、乙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甲組住院費用要顯著少于乙、丙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丙組住院費用要顯著高于乙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甲組患者恢復工作時間要顯著長于乙、丙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乙組恢復工作時間又要顯著短于丙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甲乙兩組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3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綜合對比分析(±s)
表1 3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綜合對比分析(±s)
組別 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元) 恢復工作時間(d)甲組 24 103.9±14.2 10.2±3.3 16694.8±1147.8 33.1±2.8乙組 24 99.3±11.8 8.7±1.5 18473.3±728.8 11.6±4.2丙組 24 152.6±24.2 9.3±1.8 22597.7±1538.4 13.1±7.5
膽囊結石是臨床較為多見的腸道外科疾病,有相關數(shù)據調查顯示同期實施膽囊切除的患者中有15%左右的患者均屬于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1]。臨床傳統(tǒng)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主要方法是開腹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以及T管引流取石術等,但是這些方法具有住院時間久、并發(fā)癥多以及患者所受創(chuàng)傷大等特征,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2]。近些年因為腹腔鏡微創(chuàng)外科術的飛速發(fā)展,臨床開始應用微創(chuàng)療法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其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療法的缺陷,但是各微創(chuàng)療法的治療效果也存在一定差異[3]。腹腔鏡下膽囊切除、分期或同期內鏡下十二指腸括約肌取石術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聯(lián)合膽總管探查術相比有各自優(yōu)缺點,前者能夠達到微創(chuàng),術后恢復速度快,但可能出現(xiàn)出血、胰腺炎以及穿孔等并發(fā)癥,會損傷Oddi括約肌功能,所以可能不適用于年輕患者;后者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結石取出干凈以及不損傷Oddi括約肌功能等優(yōu)點,但是需長時間攜帶T管,給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較大影響。近些年眾多醫(yī)療學者開始嘗試應用膽總管探查術后一期縫合,獲得了較為顯著的療效[4]。但是對于患者而言,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恢復迅速以及機體正常功能所受影響最小的生活治療方法更易被接受。從此次研究來看,當前最安全且有效的療法仍是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T管引流術。結果顯示,丙組手術時間最長,甲組住院費用最少,甲組恢復工作時間最長而乙組其次。結果表明,三種微創(chuàng)方式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有利有弊,臨床必須按照患者實際病情選擇個體化術式治療。
[1]黃三雄,吳育連,唐成武,等.兩種不同微創(chuàng)方法治療老年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1(24):93-95.
[2]馬 珺,瞿建國.微創(chuàng)內鏡聯(lián)合術式與傳統(tǒng)開放術式治療膽囊并膽總管結石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6,13(08):22-25.
[3]代儉華,劉丹峰,陳龍江,等.ERCP+LC與LC+LCBDE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療效比較[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7,08(05):111-115.
[4]張重捷,陳 杰,鄒 奇,等.兩種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比較[J].臨床外科雜志,2016,05(11):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