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人格的培育和形成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構建和諧人際關系的基石。為了實現這一育人目標,文科省從課程滲透、專業(yè)人員、實踐指導、支持體系等多個方面著手,多管齊下采取應對措施。
眾所周知,日本文部科學?。ê喎Q“文科省”)十分重視校園暴力事件以及校園安全問題,專門制定了防止校園霸凌、確保學校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與政策;專門撥款立項研究霸凌對策問題,2015年預算達49.5億日元。然而,在中小學生的校園生活中,還存在自殺、暴力行為、拒絕上學、兒童貧困、兒童虐待等問題,霸凌僅是其中的一個分支。霸凌現象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和不良的社會文化所導致的人格失調在校園中的行為表現,而霸凌對霸凌者和受霸凌者的心理和人格發(fā)展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健全人格的培育和形成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構建和諧人際關系的基石。為了實現這一育人目標,文科省從課程滲透、專業(yè)人員、實踐指導、支持體系等多個方面著手,多管齊下采取應對措施。
一、通過學校課程滲透
日本通過學校課程滲透,促進中小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形成構建和處理良好人際關系的能力,培養(yǎng)健全人格。課程滲透具體有兩種形式,一是將人格培養(yǎng)相關內容列入課程,二是通過課程教學過程影響學生人格形成。《學習指導要領》是日本基礎教育的指導大綱,對日本中小學校教育的展開影響重大。各個學段的《學習指導要領》在常規(guī)的教學科目中都涉及有關人格形成與人際關系構建的內容。以《高中學習指導要領》為例,除國語、數學、物理等學科課程外,還設有“公民”課程,包括現代社會、倫理、政治與經濟三個科目。其中,倫理一科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提高學生在人格形成方面的努力意愿,培養(yǎng)學生作為良好公民應有的能力和態(tài)度,包括青年期自我發(fā)展以及人際關系的相關內容。[1]此外,高中階段還開設有“家庭”課程,包括家庭基礎、家庭綜合、生活設計三個科目,圍繞終身發(fā)展和生活展開,旨在讓學生理解家庭和家族的意義、理解家庭與社會的關系,掌握生活中必須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形成兩性合作共創(chuàng)生活的能力與態(tài)度。[2]
此外,從小學到高中,日本學校中都開設有“綜合學習時間”和“特別活動”這兩門課程,分別從不同的側面影響學生的人格形成?!熬C合學習時間”強調通過主體性探究培養(yǎng)問題解決能力,推動學生思考自身當前的狀態(tài)。相比之下,“特別活動”則更加重視集體活動,旨在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與個性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作為集體和社會一員的態(tài)度,自主地去構筑更好的生活和人際關系,同時深化對人類生存和生活方式的認識。換言之,在“特別活動”中,學生要學會通過自身的力量管理好所在的集體,學會在集體生活中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學生作為集體一員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感。
“特別活動”一般包括學校定期開展的集體活動(如開學典禮、運動會、志愿者活動等)、班級活動、學生會活動等,具體內容涉及廣泛。例如,高中階段班級活動的內容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關于學校生活的內容,包括學校中遇到問題如何解決、班級組織建構與自主活動、如何提升學校多樣化的集體生活等;二是關于自身成長以及健康安全的內容,包括青春期的煩惱、理解和尊重自己與他人、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溝通能力培養(yǎng)與建立人際關系、理解男女性別及其合作、身心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與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等;三是關于學業(yè)與畢業(yè)后去向的內容。[3]可以看到,日本中小學生的健全人格培養(yǎng)主要是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以及在“綜合活動時間”“特別活動”中的體驗實現。
二、建立教育咨詢體制
日本通過建立教育咨詢體制,為中小學生和家長提供專業(yè)性支持,及時排解人格形成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早在戰(zhàn)前日本已經出現教育咨詢所,如東京本鄉(xiāng)區(qū)市立學校兒童教育健康咨詢所,為本地區(qū)內的學生和家庭提供咨詢服務,咨詢內容涉及學業(yè)、性格、升學與轉學等。但此時的教育咨詢所還游離于學校的外部,對校內學生的輻射范圍十分有限,而且咨詢方法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精神檢查和診斷,具有較大的局限性。隨著戰(zhàn)后六七十年代對于學校咨詢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美國學校咨詢做法的影響,文科省積極倡導建立較為規(guī)范的教育咨詢體制,在中小學里設置名為“學校教育咨詢室”的專門機構,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引導?!皩W校教育咨詢室”主要教育任務在于維護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調整人際關系的方法、促進個性的開發(fā)與成長、形成適應未來社會的價值觀。[4]總的來說該專業(yè)咨詢室工作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性”,即適應自己、他人、社會,促進學生處理好自己與眾多“他者”之間的關系。
此外,文科省要求教育咨詢制度除了要設置專業(yè)人員外,還要提供24小時SOS緊急電話咨詢(0120-0-78310)服務。據統(tǒng)計,每年咨詢量達1.5萬到2萬件。
三、加強專業(yè)人員設置
通過加強專業(yè)人員設置,為中小學以及家長等提供專業(yè)化的指導和建議,營造良好的人格培養(yǎng)氛圍。進入21世紀后,文科省進一步加強教育咨詢制度,在2007年專門組織了“教育咨詢調查研究協力者會議”,圍繞教育咨詢體制開展調查和研究,發(fā)布研究報告《關于學生教育咨詢的報告》,推動日本教育咨詢制度從地方各自為政的零散狀態(tài)走向全國性普及。
教育咨詢專業(yè)人員的設置分為兩類,一是學校咨詢師(School councilor,SC),二是學校社工(School social worker,SSW)。兩類人員各有分工,前者主要是通過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等,幫助兒童解決各種煩惱和問題,優(yōu)先在學校中配置;后者則主要面向兒童所在的外部環(huán)境(包括家庭、學校、社區(qū)),充當銜接和溝通的橋梁,促進有關問題的順利解決,優(yōu)先在教育委員會中配置。從表1兩類專業(yè)人員的對比可以看到,兩類專業(yè)人員分別從學生自身及其所在環(huán)境兩方面切入,全方位地確保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從兩類專業(yè)人員的配置情況來看,文科省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專業(yè)人員數量和經費投入不斷增加。1995年,日本全國僅有154名學校咨詢師,2000年發(fā)展到2 250人,此后SC人員數量快速增加,到2015年計劃增加到22 372名;配置學校咨詢師的學校類型也不斷多樣化,從原來的小學、初中、高中擴展到特殊教育學校、教育委員會等。學校社工相對起步較晚,2008年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到2014年實際共有1 186名學校社工。[5]
四、編制學生指導指南
通過編制出版學生指導指南,促進中小學校有效地實現教育目標,推動中小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有效實施。文科省在2010年發(fā)布了《學生指導提要》(見表2),為指導小學到高中教育階段的學生提供針對性強、有理論基礎、體系性強的指導建議。例如,在第二章“教育課程與學生指導”部分[6]25-41,分析了如何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自身和周圍的認識,建議在學科教學中通過明白易懂的教學養(yǎng)成學生主體性學習的態(tài)度、讓學生認識到與同伴共同學習的重要性等。在第六章“學生指導方法”部分[6]135-203,從全體學生和問題學生兩方面給出針對性建議,針對全體學生提出了學生指導體制、教師角色、基本指導內容等方面的建議;針對問題學生則根據不同的問題給出建議,包括問題行為、暴力行為、霸凌、網絡與手機問題、性問題、自殺、離家出走、拒絕上學、退學等??梢钥吹?,日本中小學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同時從正面和負面兩方面著手,重視對問題的預防,既面向全體學生又兼顧個別存在問題的學生。
總的來看,日本中小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通過多種途徑實施,形成了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學校與教育行政機構、學校與家庭和社會之間協調聯動、相互配合的實施機制,依托相關教育政策和制度的支撐,多元共育,給我們提供了不少的參考和啟示?!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要求高中階段“建立學生發(fā)展指導制度”,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尚未形成覆蓋中小學生、較為成熟的學生發(fā)展指導制度。研究表明,不同形式的學生指導對于中小學生在不同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課程指導可以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積極發(fā)展,團體輔導更多地是幫助有相似問題的學生,個體指導側重促進學生學業(yè)、生涯發(fā)展,而心理咨詢則更多是幫助學生解決其所面臨的問題。構建我國學生指導制度需要綜合運動這些學生指導形式,從多個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做好頂層設計、整體規(guī)劃,構建學生指導有效實施的制度性保障。其次是要加強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為指導學生構建良好人際關系提供智力支持和專業(yè)支撐。第三是要形成學校、社會和家庭的良好協作關系,為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和土壤。第四是要加強課程內容的滲透,改善課程內容和教學過程,增加情緒發(fā)展、認識自我與他人等相關內容,正確引導中小學生。
參考文獻:
[1]文部科學省.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公民).[EB/OL].(2014-10-01)[2016-12-30].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4/10/01/1282000_4.pdf.
[2]文部科學省.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家庭).[EB/OL]. {2010-07-29)[2016-12-30].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0/07/29/1282000_10_1.pdf.
[3]文部科學省.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EB/OL]. (2011-03-30)[2016-12-30]. 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1/03/30/1304427_002.pdf
[4]王建平.學校教育咨詢室:日本實施健康教育的重要場所[J].外國教育研究,2000(6):59-62.
[5]文部科學省初等中等教育局児童生徒課.學校における教育相談に関する資料.[EB/OL].(2016-02-12)[2016-12-30].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ousa/shotou/120/gijiroku/__icsFiles/afieldfile/2016/02/12/1366025_07_1.pdf.
[6]文部科學省.生徒指導提要[M].東京:教育図書株式會社,2010.
【李建民,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秦 巖
讀者熱線:010-62003990
欄目投稿信箱:zgdy_huat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