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偉
(北華大學數學與統(tǒng)計學院,吉林吉林 132013)
基于體驗式教育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研究
王曉偉
(北華大學數學與統(tǒng)計學院,吉林吉林 132013)
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認為,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當生活化、情景化和個性化,讓大學生在體驗式的教育中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利用“手因效應”、尊重學生主體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和利用認同效應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路徑。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驗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關鍵時期,加強大學生社會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大學生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實踐證明,體驗式教育是一種能有效提升教育效果的教育方式,主題性、情感性和生活性是其主要特征。本文就基于體驗式教育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進行了系統(tǒng)的探討。
馬克思列寧主義內涵豐富,其中所蘊含的理論價值是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理論來源之一?!叭祟惤夥排c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實現社會平等”等論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人類、什么樣的社會重大課題。在蘇維埃社會主義實踐中,馬克思列寧主義被證明具有生命力,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寶貴思想財富。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在我國革命、建設和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走什么道路、舉什么旗幟的重大作用,是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寶庫。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發(fā)展的旗幟,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理論武器,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重要理論依據。
中華上下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這種文化以兼收并蓄、崇德尚禮為主要特征。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思想,比如“和”“仁”等古代價值標準,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理論淵源。
西方世界在實踐中所流傳下來的思想和價值體系,也有不少是優(yōu)秀的,值得我們借鑒和應用。比如自由、平等、人權等這些普世的價值理念,也是人類的普遍追求,值得我們加以甄別借鑒。采用批判性的眼光取其精華,為我所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來源之一。
大學生心理和生理已進入成熟關鍵期,也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新時代的大學生知識水平高、見識廣、民主意識強,這無疑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具有獨特性。
新環(huán)境、新同學、新課程、新挑戰(zhàn),大學生的大學生活和學習充滿新鮮感和挑戰(zhàn)性,但同時也容易產生不適感、困惑,在這種情況下便會容易出現“斷乳期”的從眾心理。比如他們情緒波動、毅力不夠等,這一時期的大學生處于心智上升期,可塑性較強,易于價值觀教育。因此也是引導他們認同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佳時期。
大學生心智相對成熟,但還在“叛逆期”內,逆反心理經常可看到:遇事偏激、自我意識強,對說教式教學、被監(jiān)督和被監(jiān)管特別逆反。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逆反心理也是大學生要求實現自我的表現。所以,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時,需采用體驗式教育,讓學生真實感受到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
大學生仍處于身心的“成長期”,面對外面的世界,各種世相,極容易產生困惑的矛盾心理。祖國日漸強大,他們感同身受,倍感自豪,但同時又對自己的人生道路感到迷茫,困惑不安;社會上各種思潮沖擊著他們,個人主義、集體主義和國家主義等思想彼此交織,需要他們面對。這是他們所需要面臨的復雜成長和學習環(huán)境。所以,本文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當是體驗式的,用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教育。
體驗式教育,其內在要求尊重學生需求,在教育方式上要求更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這也是國外經實踐證明了的。本文認為可根據大學生的實際來靈活運用體驗式教育,具體來說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對于尚且處于“斷乳期”的大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由于他們具有較強的從眾心理,可充分利用“首因效應”倡導其思維方式轉變。在對新生進行入學教育時,即可利用“首因效應”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同時,也充分結合地方文化特色,這樣才能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以大學生“身邊人和事”為切入點,努力貼近學生生活,這樣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
當代大學生的民主意識、自我意識均較強,也具有較強的逆反心理,也是自我創(chuàng)新的要求。在此情況下,可充分利用“強化效應”對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在規(guī)劃教育目標和方式上,注重學生主體需求和個體差異,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注重可操作性和實效性,使他們在體驗式教育過程中作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世界紛繁復雜,社會思想多元,學生很容易產生“矛盾心理”,所以需要充分利用“認同效應”來充分發(fā)揮體驗式教育的情感優(yōu)勢,來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成效。在教育過程中,關注大學生情感變化,利用“認同效應”積極引導學生消解,進而重構核心價值觀,也防范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在教育中尤其要關注學生的負面情感和情緒,使他們在情感的沖突和矛盾中實現“頓悟”,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之美、之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大學生處于心理成熟的關鍵時期,塑造其價值觀,要結合其生活,關注他們的心理和需求。本文認為,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可通過充分利用“首因效應”、“認同效應”和“強化效應”等來進行體驗式教育,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效果。
[1]易申學.體驗式教育視域下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策略分析[J].馬克思主義(傳承),2014,23(3):110-113.
[2]楊琴,吳啟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心理學原理探析[J].科學社會主義,2014,33(21):213-214.
[3]大衛(wèi)·庫伯.體驗學習——讓體驗成為學習與發(fā)展的源泉[M].王燦明,朱水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王麗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構建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
[5]王前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活化的人本主題及發(fā)展路徑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16,21(8):12-14.
G43
A
2096-4110(2017)03(b)-0003-02
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項目,基于體驗式教育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