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
(張家港市暨陽高級中學,江蘇張家港 215600)
(1)立足于教材,講解教材中的法律常識。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材內容中含有較多的法律內容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依據(jù)。因此,在實際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立足于教材,對法律意識的培育點進行發(fā)掘 ,并且對相關的法律和憲法知識內容進行引入,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尋根溯源,促使學生了解教材內容并不是隨意編寫的,是憲法和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的,有利于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政治生活》中“生活在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的教學中,在對“國家性質”相關的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對我國的國徽進行有效的利用,在國徽的圖案中包含有齒輪、麥稻穗、五星、天安門和綬帶。教師可以根據(jù)其代表的含義開展課堂教學,并且對其代表的內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之后對憲法中我國的國家性質進行闡述。通過這樣的方式 進行教學,能夠為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提供依據(jù),立足于教材內容,根據(jù)相應的憲法和法律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促使政治課堂生動有趣,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促使學生對法律常識進行學習。
(2)促進教材的延伸,發(fā)掘教材中的法律常識。在實際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法律常識在教材中難以直接找到相關的依據(jù),因此,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延伸。教材不僅僅是教師進行知識傳授的載體,同時也是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蘊含有學生和老師需要進一步發(fā)掘的內容。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中“政治權利與義務”的教學中,在教材中講述公民享受的政治權利時,對相關的法律條文進行附帶說明,如公民享有選擇權以及被選擇的權利。在對公民需要履行的政治義務進行講解時,沒有附有相關的法律依據(j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促使教材內容的延伸,對政治義務的法律依據(jù)進行擴展。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加的豐富有趣,有效的擴展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對法律常識的學習,積累學生的法律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
(1)課堂活動中體會法律的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要對教學的內容和要求進行了解,對課堂教學的情境進行設計,并且結合學生的特點對活動的主題進行設置,在實際教學開展的過程中主要有小組討論、趣味游戲和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對法律的作用和意義進行體會。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民主決策:做出最佳選擇”的教學中,針對實現(xiàn)民主決策的問題,教師可以結合實際開展教學活動。如教師可以根據(jù)2014年地鐵漲價的聽證會開展教學,教師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聽證會的視頻以及聽證會相關的內容,之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對相關的法律資料進行查閱,并且對聽證會的規(guī)范進行了解,并且對聽證會中不同的任務職責進行分析,并且對不同的人物進行分析,對聽證會活動進行深入的了解。通過對聽證會進行相應的體驗,對規(guī)范化的聽證會進行了解,需要相應的法律程序,認識到政府在進行決策時應當合法化。同時學生通過聽證會能夠對了解到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樹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因此,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對法律的規(guī)范作用進行體會,樹立學生的法治意識。
(2)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體會法律的現(xiàn)實教育意義。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時,課外活動的開展是對課堂活動的有效延伸,通過相應的課外活動,促使學生對法律的意義進行認知,并且有效的進行法律宣傳,開展相應的法律教育。課外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法律知識大比拼、組織學生法院審理旁聽等等。如,教師組織學生參與法庭審判旁聽的活動,對莊嚴肅穆的審判氛圍進行體驗,在無形中促使學生形成對法律的敬畏。同時通過法官、公訴人、辯訴人等人職責進行了解,并且對整個審判過程的體驗,促使學生對法律更加深刻的認知。通過真實、形象、生動的課外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對法律知識進一步認識,汲取經(jīng)驗和教訓,促使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
(1)合理利用負面素材,加強學生的警示。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開展時,僅僅依靠正面的素材進行教學,忽略了負面素材的告誡,法治教育并不夠完善。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需要對正面教育的素材進行利用,同時對負面素材進行發(fā)掘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但是教師在負面素材進行利用的過程中,應當慎重,堅持正確的導向。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中“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原則”的教學中,教師應當促使學生明白,我國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但是在參與政治生活的過程中需要遵循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在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內容進行講述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時事新聞中的案例作為教學內容,促使學生認識到,在法律面前不論職位大小或者財富多少,違返法律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育,并且告誡學生對以后面對金錢和權利的誘惑時,應當明確法律的界限,遵守法律法規(guī)。通過這樣的方式對負面教材進行發(fā)掘,加強學生的告誡,樹立學生法治意識。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校園暴力”“官員貪污受賄”以及“幼兒園虐童”等新聞事件,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意識培養(yǎng),促使學生深刻的理解法律的重要意義,同時對學生起到警示的作用。
(2)促使素材內容的綜合利用。開展有效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促使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促使正面教育和負面教育優(yōu)勢的發(fā)揮,對正面素材的引導作用和負面教材的警示作用進行有效的利用。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采取綜合性的素材,促使正面教育和負面教育的綜合進行,教師應當對素材中的教育作用進行發(fā)掘,開展相應的教育教學。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我國政府受人民的監(jiān)督”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綜合性的素材,如,在2016年的11月24日,江西豐城發(fā)電廠發(fā)生重要事故,造成74人死亡,2人受傷,檢察院成立專案組針對10名職務犯罪人員進行立案偵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素材進行深入的分析,發(fā)掘其中的法治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法治意識的教育,促使學生法治意識的提高,同時促使學生樹立捍衛(wèi)法律的意識。
法律意識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意識,同時也是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部分,其形成需要相應的過程。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立足于教材內容,對其進行合理的運用,促使學生對法律常識進行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思想、有擔當?shù)闹袊瘢袷胤煞ㄒ?guī),捍衛(wèi)法律準則。
[1]何大榮.高中政治課堂學生法治意識培育方式的探索[J].廣西教育,2017(2):127,138.
[2]楊有平,陶蕾.思想政治課培育法治意識的路徑[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7(4):33-35.
[3]劉素娟.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素養(yǎng)的法治意識培育探究[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