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時雨,洪 敏,劉 杰
(1.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湖南 衡陽 421001;2.湖南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3.湖南交通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9)
經濟管理
對接“一帶一路”戰(zhàn)略,推動湖南開放強省建設
屈時雨1,洪 敏2,劉 杰3
(1.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湖南 衡陽 421001;2.湖南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3.湖南交通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9)
目前湖南在對接“一帶一路”,打造開放強省平臺方面面臨諸多新機遇,但要成功對接好“一帶一路”,湖南仍需“碾過”四塊“硬骨頭”,主要表現(xiàn)在:經濟湖南的 2 個短板,外交湖南的 2 個不順,彎道超車的 2 個不暢和智慧湖南的 2 個短路,如何贏得這場對接“一帶一路”攻堅戰(zhàn)的勝利,湖南在方略上,一是要完善外貿企業(yè)服務支持體系,提高湖南對外貿易水平;二是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湖南互聯(lián)互通;三是要利用舉辦國際友城友好交流活動周,借助友好城市關系推動湖南對外開放,四是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 +”,推動湖南智慧城市的建設。
湖南;“一帶一路”戰(zhàn)略;開放強省
繼習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以后,國家發(fā)改委等幾個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戰(zhàn)略部署,提出依托長江中游重點城市群,推動區(qū)域互動合作和產業(yè)集聚發(fā)展,打造包括長沙在內的多個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1][2],這對于湖南構建開放型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一)“一帶一路”為湖南建設開放型經濟高地提供了新的機遇
湖南處于內陸地區(qū),不具有沿邊沿海的區(qū)位優(yōu)勢[2],但是“一帶一路”涉及 65 個國家,特別是一些基礎設施落后地區(qū),給湖南加強與東南亞、非洲地區(qū)的經貿合作提供了機遇,如:由于在工程機械、軌道交通、冶金、有色、建材、能源等傳統(tǒng)產業(yè)中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湖南可以通過加強項目合作,將過剩產能轉移出去,推進落后地區(qū)或國家的工業(yè)化。
(二)“一帶一路”可為湖南“引進來”增加新的內容
湖南可以借助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與友好城市關系,打造中印、中俄等合作交流平臺,向外國企業(yè)家展示湖南的經貿機會,從而為湖南“引進來”增加新的內容。此外,隨著國家區(qū)域經濟發(fā)展重心向內陸轉移,沿海地區(qū)產業(yè)轉移步伐加快。湖南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將成為產業(yè)轉移的首要地區(qū)。
(三)“一帶一路”有利于湖南四大板塊的聯(lián)動
基礎設施互聯(lián)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yōu)先領域。湖南可以抓住這一發(fā)展機遇,加快區(qū)域基礎設施,為湖南四大板塊的聯(lián)動奠定基礎。一帶一路規(guī)劃全文指出要建立連接東中西的運輸通道,支持內陸城市建設航空港、國際陸港,這為湖南加強基礎設施提供了方向,它有助于湖南實現(xiàn)四大板塊的聯(lián)動。
(一)經濟湖南的2個短板
一是進出口貿易量不多。2015 年湖南的外貿依存度僅為 0.063,還遠落后于中部其他省份,湖北為0.096、江西為 0.158、山西為 0.072、河南為 0.124、安徽為 0.138。二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不足。湖南利用外商投資的水平也不高。2011-2015 年湖南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平均值在中部六省中排在第三位,落后于河南和安徽。
(二)外交湖南的2個不順
一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不順。目前,我國對外人文交流更多地集中在中國東部大中城市,特別是沿海發(fā)達地區(qū),而中西部及邊遠地區(qū)涉及較少。[3]以友好城市為例,截至 2016 年 12 月底,其中,位于東部沿海發(fā)達地區(qū)的江蘇(301 對)、山東(180對)、廣東(174 對)排在前三名,而湖南僅建立了 74 對友好城市關系,排在第 15 位。其中,僅與 5 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烏茲別克斯坦、越南、羅馬尼亞、匈牙利、新加坡)建立友好城市關系。二是湖南在引進外資方面成績不理想。湖南在某些重要行業(yè)外資引進幾乎是空白,比如教育、衛(wèi)生、社保和社會福利業(yè),2015 年省會長沙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è)外商直接投資占比僅為2.4%,遠低于全國 8%的平均水平;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yè)僅為 113 萬美元,占比僅為 0.03%,全國占比達0.6%。
(三)彎道超車的2個不暢
一是沒有形成便捷的海陸空交通體系。與中亞、東盟、北部灣等地區(qū)的鐵路通道不暢通,特別是中亞國家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已經非常落后和老化,缺乏電氣化的鐵路設備,影響了我國與這些地區(qū)的鐵路運輸;在水路運輸方面,2015 年岳陽 - 東盟國際集裝箱接力航線才正式開通,岳陽-東盟接力航線仍需要做好做優(yōu);盡管 2016 年長沙黃花機場的旅客吞吐量2129.67 萬人次居中部地區(qū)首位,但比武漢天河機場2077.1 萬人次僅高出一點。而且在國際及地區(qū)的客運量方面還落后于天河機場?,F(xiàn)已達到 35個國際航點,少于武漢天河機場的 39 個國際航點,可以到達泰國、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德國、韓國、日本、美國、泰國、新加坡、越南、老撾、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但離華中地區(qū)國際空港樞紐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二是湖南創(chuàng)新水平還不夠。專利與發(fā)明專利水平通常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創(chuàng)新水平的重要指標。2015 年湖南專利受理量與發(fā)明專利受理量分別為 54501、19499 件,在全國 31 個省市(不包括港澳臺地區(qū))中分別排在 15 位和 14 位;同期排在第 1 位的江蘇專利受理量與發(fā)明專利受理量分別為 428337、154608 件,分別為湖南7.86、7.93 倍。
(四)智慧湖南的2個短路
湖南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還比較滯后,根據(jù)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與國脈互聯(lián)智慧城市研究中心聯(lián)合發(fā)布的《第六屆(2016)中國智慧城市發(fā)展水平評估報告》,湖南僅長沙市進入中國智慧城市建設50 強名單,排在 42 位。評估報告也顯示長沙等城市“智慧經濟”與“智慧民生”兩類指標得分情況明顯偏低。這說明湖南亟須加強智慧城市的建設。一是湖南的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加強“互聯(lián)網 +”仍需向湖南其他行業(yè)擴展。湖南作為農業(yè)大省,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要推動湖南互聯(lián)網應用大省,還需發(fā)展“互聯(lián)網 + 農業(yè)”、“互聯(lián)網 + 旅游”。二是缺少方便市民的應用開發(fā)。某些地方政府視智慧城市為“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忽視了市場需求。如:像我國大多數(shù)城市一樣,湖南部分城市也面臨大城市病等問題,交通擁堵、環(huán)境污染、資源緊張等問題比較突出,所以亟須智慧城市的管理手段。
(一)完善外貿企業(yè)服務支持體系,提高湖南對外貿易水平
一方面,應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發(fā)展湖南與“一帶一路”地區(qū)的商貿合作關系,擴大貿易對象,加大軌道交通、雜交水稻、煙花、陶瓷等優(yōu)勢產品的出口。這需要我們完善外貿企業(yè)的服務支持體系:拓寬融資渠道、給予優(yōu)惠貸款支持、提升貿易便利化等手段,降低外貿企業(yè)成本;加快通關和物流服務,降低企業(yè)物流成本。通過支持湖南出入境郵、快件業(yè)務,支持跨境電商平臺建設,對入境商品實行負面清單制度等方式支持跨境電商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應營造良好的營商環(huán)境,擴大外商直接投資水平。具體措施包括:1.建設公平正義法治環(huán)境。包括建設法治政府、完善營商制度、提高解決商事合同糾紛司法效率、健全商事糾紛非訴訟解決機制等。2.建設透明高效政務環(huán)境。包括精簡和規(guī)范行政審批、推行電子政務、提升政務窗口服務效率、促進企業(yè)投資便利化等。[4]3.建設互利共贏開放環(huán)境。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qū)合作,完善境外投資促進體系。
(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湖南互聯(lián)互通
湖南要打造連接“一帶一路”國家的通道。包括:1.推進鐵路建設,打通我國與中亞、東盟、北部灣以及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等地區(qū)的鐵路通道;2.暢通水路運輸,打通長江中游黃金水道,鞏固提升岳陽至東盟航線運輸能力;3.加快高速公路建設,暢通湖南與周邊省份的高速公路網;4.打通湖南國際航線,爭取將長沙機場打造成長江中游重要的國際空港樞紐。
(三)借助友好城市關系推動湖南對外開放
湖南要利用舉辦國際友城友好交流活動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僑領培訓班等活動,力爭讓已與湖南簽訂友好意向的城市正式結好,借助友好城市關系推動湖南對外開放。利用項目合作,加大湖南對外投資力度。如大東南亞與非洲地區(q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湖南省工程承包企業(yè)在東南亞及非洲地區(qū)做大做強;[5]加快三一集團巴西產業(yè)園等湖南產業(yè)園在拉美地區(qū)的建設;以北歐湖南農業(yè)產業(yè)園為基地,帶動湖南特色農產品進入歐洲高端市場。[2][5]
(四)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 +”,推動湖南智慧城市的建設
具體措施主要包括:要正確處理好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的關系,政府必須走出“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誤區(qū)[5-6],嚴格控制政府職能,讓市場充分發(fā)揮資源配置的作用。要加強技術研發(fā)與應用試驗,著力推進企業(yè)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優(yōu)化智慧城市技術創(chuàng)新的軟硬件環(huán)境。[7]要利用智慧城市建設,從技術上提高城市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運行效率,提高城市容納人口密度的能力,從而抑制城市面積的擴張。[8]
[1]蔡繼明,圣君.論國家四大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的耦合[J].區(qū)域經濟評論,2016,4:6-9.
[2]劉杰,陳國生,洪敏.湖南省如何構建“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支點[J].今日財富,2016,15:20-21.
[3]楊松霖;孫凱.中美人文交流: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16,2:33-38.
[4]左沛廷.打造最佳營商環(huán)境——臨沂市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情況調研報告[J].機構與行政,2015.4:8-11
[5]徐湘平.湖南加快“走出去”步伐 [EB/OL].[2015-11-13]http: //hn.rednet.cn/c/2015/11/13/3839069.htm.
[6]辜勝阻,楊建武,劉江日.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軟科學,2013,1:6-12.
[7]田甜.多管齊下 念好智慧城市經——訪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J].經濟,2014,29:8-11.
[8]王曉玲.遼中南城市群新型城市化道路選擇[J].蘭州商學院學報,2014,1:60-66.
Promoting the Opening of Hunan Province Under"The Belt and Road"Strategy
QUShi-yu1,HONGMin2,LIUJie3
(1、School ofEconomics&Managemet,UniversityofSouth China,Hengyang421001,Hunan; 2、School of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nan Institute ofTechnology,Hengyang421002,Hunan; 3.Hunan Institute ofTraffic Engineering,Hengyang421009,Hunan)
Hunan is faced with many new opportunities while creating an open platform for the province under"The Belt and Road".Hunan still needs to overcome the following four problems for successfully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The Belt and Road": the two short slabs ofHunan economy,the two setbacks of the diplomacy in Hunan,the two disadvantages of overtaking in the corner and the two short circuits of the wisdom Hunan.Howdo we win battle victory in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The Belt and Road"? Firstly,Hunan need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support system of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oreign trade;secondl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greatly developed to promote the connectivity of Hunan;thirdly,Friendly Exchange Week of International Friendly Cities is held promote the opening of Hunan;fourthly,"Internet plus"is fully made use of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smart cityofHunan.
Hunan;"The Belt and Road"strategy;the openingofHunan Province
F7
A
1671-5004(2017)03-0018-03
2017-01-23
2016 年度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優(yōu)秀青年項目“全面融入國家三大戰(zhàn)略背景下湖南‘一帶一部’區(qū)域開發(fā)的功能定位、政策措施和評價指標研究”(項目編號:16B081);衡陽市社科基金“基于產業(yè)集群的衡陽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協(xié)同發(fā)展的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4B[II]027)
屈時雨(1993-),男,湖南衡陽人,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yè)管理;洪敏(1989-),男,湖南衡陽人,湖南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助教,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計量經濟,區(qū)域經濟;劉杰(1981-),男,湖南省衡陽縣人,湖南交通工程學院董事長、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教管理及區(qū)域經濟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