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紅,周玉琛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江西南昌330006)
CT引導下植入放射性I125粒子治療肺癌的手術配合及并發(fā)癥的處理
曾小紅,周玉琛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江西南昌330006)
目的探析CT引導下植入放射性I125粒子治療肺癌的手術配合及并發(fā)癥的處理。方法2015年7月—2016年12月,選取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50例,均在CT引導下植入放射性I125粒子進行治療,對手術護理配合進行總結,并對患者術后并發(fā)癥進行針對性護理。結果在本次研究中,未出現肺栓塞等嚴重并發(fā)癥,有8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氣胸,有7例患者體溫略有升高,有5例患者疼痛明顯,有5例患者痰中帶血,有1例患者發(fā)生粒子移位,在經相應對癥治療與護理之后,患者并發(fā)癥已基本消失。結論CT引導下植入放射性I125粒子治療肺癌具有一定安全性,而合理且恰當的護理配合能夠大幅度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CT;I125粒子;肺癌;手術配合;并發(fā)癥
由于肺癌屬于比較難治愈的一種臨床癌癥,因此其治療一直都是現代臨床研究的重點[1]。有研究指出[2],CT引導下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技術對肺癌的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對本院近年所收治的CT引導下植入放射性I125粒子進行治療的肺癌患者實施手術護理配合,并積極預防術后并發(fā)癥,觀察其效果,現將結果介紹如下。
1.1 對象
選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30~71歲,平均年齡(50.5±4.9)歲;腫瘤直徑1.0~7.8 cm,平均直徑(3.8±0.7)cm;有29例為中心型,有21例為周圍型;有鱗癌10例,小細胞未分化癌15例,腺癌25例。
1.2 全程手術護理配合
1.2.1 手術準備在手術前一段時期,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借助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幫助患者了解粒子植入技術,以消除其恐懼心理,從而避免患者的抵觸情緒與焦慮心理對手術治療效果的影響。為保證患者能夠更好地適應手術治療的體位需求,護理人員可以在患者清醒狀態(tài)下幫助其進行體位訓練,要求患者至少能夠保持2小時的體位固定,每天訓練兩次,以確?;颊咴谑中g治療期間對該體位有所適應,從而減少對手術治療效果的影響。在手術開始前3天,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指導,要求患者在呼氣或吸氣后屏氣,一呼一吸應控制在5分鐘左右,由于該訓練較為簡單,因此可告知患者在一天內多次練習,盡量不少于15次。
1.2.2 術中配合依據患者穿刺部位的不同選擇相應的體位,并以約束帶進行約束,以免患者跌墜或晃動而影響到粒子植入效果。為患者連接監(jiān)護儀器并對其血壓、血氧飽和度以及心電情況進行監(jiān)測,將氧流量控制在2~4 L/分鐘,在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之后,可給予其局麻處理,并協(xié)助手術醫(yī)師開展CT定位工作。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情況,考慮到經皮穿刺可由于反復穿刺對肺組織造成損傷而出現氣胸,因此應協(xié)助醫(yī)生將穿刺針連接負壓球或連接注射器抽吸,必要時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在粒子植入期間以及植入完成后,護理人員應當對粒子數進行核對,以免發(fā)生粒子遺失現象;同時還應對參與手術的醫(yī)務人員進行檢查,查看其鉛衣、護目鏡、手套、帽子以及圍脖等是否穿戴合格,并要求遠離放射源30 cm以上。
1.2.3 術后護理在手術完成后,可將患者調整為平臥位,注意動作輕柔,并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有無變化,行CT檢查,查看其有無血胸、氣胸等,若無則可將患者及時送回病房。
1.3 并發(fā)癥觀察及護理
1.3.1 血痰若患者痰中帶血,則應為患者靜脈滴注止血藥物,并將患者轉為側臥位,減少血痰咳出,同時還應給予其鎮(zhèn)靜藥物,如地西泮等,以確?;颊咛幱谄届o狀態(tài)。告訴患者及其家屬此為正?,F象,稍作調養(yǎng)即可恢復,使其保持冷靜,以免因情緒激動而影響臨床療效。
1.3.2 氣胸護理人員若發(fā)現患者血氧飽和度下降、氣促、胸悶加重且伴有呼吸困難、紫紺、大汗等時,應當立即通知主治醫(yī)師,并協(xié)助其進行胸腔閉式引流,同時觀察患者引流液性質與量,做好記錄,在每天更換引流瓶時應做到無菌操作。
1.3.3 體溫升高對患者體溫情況進行觀察,若患者手術后體溫趨近38℃,可給予患者大量溫開水幫助其降溫,若患者在手術后體溫超過38℃,則應當通知主治醫(yī)師,給予患者退燒藥。
1.3.4 胸痛對于發(fā)生疼痛的患者,可以借助聊天、聽音樂、看電視等方法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同時還應盡量減少白天睡眠時間,以確保夜間睡眠時間與質量,若疼痛嚴重則應給予患者一定的止痛藥物。
在本次研究中,未出現肺栓塞等嚴重并發(fā)癥,有8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氣胸,有7例患者體溫略有升高,有5例患者疼痛明顯,有5例患者痰中帶血,有1例患者發(fā)生粒子移位,在經對癥治療與護理之后,患者并發(fā)癥已基本消失。
CT引導下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療作為現階段臨床醫(yī)學關于肺癌治療的新型方法,具有一定的先進性[3-4]。粒子植入所用的放射源始終存放在專用容器內,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始終不直接接觸放射源,操作安全、可靠、快速,易防護,特別適用于不適合手術治療的中晚期肺癌患者[5]。由本次研究可知,該方法治療肺癌有微創(chuàng)、對腫瘤精確放射治療、對正常組織損傷小、患者住院時間短等特點。為更好地配合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療肺癌,加強手術前心理護理、注意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重視防護宣教成為保證植入成功的重要因素。護理人員應考慮到肺癌患者體質虛弱,因此在進行護理時尤其需注意患者的保溫取暖,切忌感冒咳嗽,告知患者如確實要咳嗽應盡量做到先深呼吸再咳嗽。同時在日常飲食上應當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高熱量、高蛋白食物為主,若患者食欲較差,可給予其腸外營養(yǎng)支持,以確?;颊唧w質符合治療的基本要求。在手術治療開始前4小時,應當告知患者停止進食飲水,以免影響到粒子的植入效果。術中給予患者相應護理配合,術后積極做好各種并發(fā)癥的預防護理。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現肺栓塞等嚴重并發(fā)癥,雖有氣胸、體溫升高等情況出現,但在經相應對癥治療及護理后,患者已基本恢復正常。
[1]許玉軍,柳明,何祥萌,等.1.0T開放型磁共振引導經皮穿刺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晚期胰腺癌[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55(2):21-25.
[2]向桂玲,朱新紅,林存智,等.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對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微血管生成的影響[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17,37(2):96-101.
[3]戴建建,袁冰,張穎,等.CT引導下I粒子植入治療Ⅲ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與并發(fā)癥的臨床觀察[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55(2):32-37.
[4]霍彬,王磊,王海濤,等.模板聯合肋骨鉆孔技術輔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肺癌的可行性[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55(2):26-31.
[5]林琦,張穎,戴建建,等.CT引導放射性I粒子植入治療23例淺表淋巴結轉移瘤[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55(2):38-44.
R195
B
1671-1246(2017)18-0146-02